快訊

    【通膨非罪4-1】通膨不是最可怕,凍漲才有危機

    2024-05-26 07:40 / 作者 吳馥馨
    2022年、2023年台灣相繼發生「蛋荒」危機。廖瑞祥攝
    2022年春節發生全台大缺蛋後,時隔不到一年,2023年春節後又有長達半年的「蛋荒危機」,民眾記憶猶新。

    「蛋荒」讓學校營養午餐吃不到雞蛋料理;讓蚵仔煎一度沒放雞蛋;民眾到自助餐用餐,站在荷包蛋前猶豫再三是否一定多付25元到30元的「天價」,只為多吃一顆蛋;而政府為了解決「蛋荒」,更是破天荒的不遠千里從美國、澳州、日本進口雞蛋。

    當時每日必備的雞蛋成為搶手貨,業者囤貨居奇也助漲蛋價水漲船高.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2022年台灣首度發生缺蛋危機,當年雞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高達30.46%;隔年的「蛋荒」事件,讓雞蛋CPI在2023年3月、4月分別攀高到26.52%、31.47%,漲幅驚人;直到端午節後供需秩序恢復,蛋價才重回平穩。

    2023年台灣再度發生「蛋荒」,當時農委會(農業部前身)破天荒從國外大量進口雞蛋。圖為同年3月28日,自澳洲進口首批雞蛋36萬顆運抵台灣。 農委會提供


    事後各方檢討「蛋荒」成因,有人說是氣候變遷讓母雞不下蛋、禽流感導致蛋雞被大量撲殺,但關鍵在於政府干預祭出「凍漲」。

    有業者坦言,俄烏戰爭讓全球糧食及飼料價格上漲,政府長期凍漲蛋價,蛋農入不敷出索性選擇「調節」蛋雞,最終政府放手讓蛋農合理反映成本,「蛋荒」危機才平安落幕。事實也證明,當蛋價由市場供需決定後,售價終將趨於回落。

    統計指出,今年3月雞蛋CPI為年減18.25%,4月更進一步回落到年減22.29%。

    雞蛋近年CPI年增率。太報製表


    凍漲電價 以致台電財務危機雪上加霜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國際燃料價格大漲,但礙於疫後經濟復甦,及電價對物價關聯效果,經濟部在當年3月電價會議不敢冒然漲電價,決定待國際能源價格穩定後再議,被外界揶揄為「電價蓋牌」;一直忍到台電財務撐不下去了,才在當年6月27日召開臨時會後宣布電價調漲,但平均漲幅也只有8.4%,幾乎沒有反映燃料成本。

    孰料俄烏戰爭一打就是2年多,雖然在2023年4月平均電價再漲11%,政府也先後增資台電2,500億元,並補貼電費500億元,但台電依舊靠「鈔能力」發電。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今16日在財委會指出,截至今年5月10日國債鐘統計,每位國人平均負債27.4萬元,創歷史新高。

    財政部事後解釋,歷來國庫上半年就會有許多日常支出的撥付,今年國債鐘負債增加,也與今年5月上旬前陸續撥補台電增資股款1,001億元,需短期融資因應有關;待資金入庫償付短期融通後,國債鐘的國人平均負債數字就會下降。也就是說,民意期待「凍漲」電價,最終不免債留子孫。

    財政部解釋,因5月上旬前陸續撥補台電增資股款1,001億元,需短期融資因應,以致國債鐘負債金額增加。吳馥馨攝


    今年4月又在各界角力下,行政院也勉強從歲計賸餘撥出1,000億元,將電價漲幅壓低在11%以下。但是,若今年國際燃料價格無法大幅回落,或是明年政府拿不出歲計賸餘來補貼台電,電價還有條件「凍漲」下去嗎?

    電價賣一度、虧一度,又總是靠政府補貼來「凍漲」電價,不僅造成全民納稅人補貼少數用電大戶的畸形電價,也讓台電財務破了天坑;截至去年底,台電累積虧損約3,826億元;以擔任「物價消波塊」而自豪的台電公司,如今也不堪長期站在物價第一排抵擋通膨海嘯襲,如果台電倒了,台灣靠誰發電?

    建材漲、工資漲 營造工程指數急遽攀升

    通膨漲風也吹到居住面;根據主計總處統計的營造工程物價指數,除了2016年因水泥、鋼筋、模板、電線電纜等各種建材價格回落,當年營造工程總指數年增率一度負成長1.69%;2017年至2020年,營造工程物價大致保持平穩成長。

    直到2021年,因國際原物料價格飆升,讓鋼筋、模板、管材、電線電纜大幅上漲,加上半導體投資潮讓缺工問題嚴峻,媒體也以斗大標題報導營造業大缺工,鋼筋工、水泥工、模板工、電焊工不乏祭出日薪萬元求才。

    在營建物料、人員成本走高下,當年營造工程總指數年增率高達10.94%;這樣的漲勢延續到隔年,2022年的營造工程總指數年增率仍高達7.36%。

    營造工程物價指數。太報製表


    營建成本飆漲6成 危老重建紛紛放棄

    今年0304花蓮大地震後,各界又回頭關注危老都更推動成績。但安信建經總經理張峰榮分析,危老條例上路迄今已六年,受建商青睞的中大規模危老重建案陸續成案,反而小面積危老案面臨「營造成本過高」、「施工難度高」、「廠商無意承攬」等三大難題,導致重建案往往無疾而終。

    安信建經援引台北市建管處最新統計資料指出,台北市共累計核准920件危老案件,其中96件危老備註失其效力。失效案件更有71件是面積未達150坪的小型基地開發案。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這波造價大漲,對於先前就談好的整合案與營造廠都造成許多壓力,尤其小面積開發案本來造價成本就高,如今又面臨造價大幅上揚壓力

    曾敬德舉例,北市小建案過去評估每坪造價成本約18萬元,但這波營建物料上揚後,每坪單價已經達30萬元,漲幅達到6成多。

    但如果為了凍漲房價而一昩壓低造價,會不會有黑心建商偷工減料,反而影響居住安全?又或是變成「都更爛尾」,建商雙收手一攤,讓老屋重建遙遙無期?

    由於營建物料上揚,不少危老案例申請失效。廖瑞祥攝


    沒人喜歡漲價 但「萬物輪漲」時代來臨

    事實上,若將主計總處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統計解構,由於供應鏈重組、新冠疫情、俄烏戰爭、氣候變遷等黑天鵝接踵而來,即便不是「萬物齊漲」,也已是「萬物輪漲」。

    以今年4月的CPI為例,雖然食物類裡的雞蛋CPI下跌22.29%,但因天氣忽冷忽熱,葉菜類CPI漲幅高達15.6%;居住類別的房租CPI上漲2.34%,住宅維修費CPI則因工資上漲而上漲2.61%;醫藥保健類CPI增速也因取消掛號費上限而上漲3.25%。

    食衣住行育樂花費統統上漲,媒體經常以「通膨吃掉你的薪水」,或「薪資倒退嚕」等字眼,來形容當前薪資調整跟不上物價漲幅的困境。

    依據主計總處公布2023年受僱員工薪資調查,剔除物價因素後,全體受僱員工實質經常性薪資4萬1,334元,連3年負成長;加計獎金的實質總薪資5萬3,189元,年減1.04%,是7年來首度負成長,負成長的幅度也是11年來最大。各項數據都指向通膨巨獸吞噬勞工薪資的危機越演越烈。

    因此,上自央行總裁,下至普羅大眾都把通膨視為洪水猛獸。為降低民眾生活壓力,行政院成立穩定物價小組,在政策可及的範圍內,引導電價、蛋價,或黃小玉價格凍漲或少漲,以穩定重要民生物資價格。

    食衣住行育樂花費統統上漲, 陷入薪資調整跟不上物價上揚窘境。廖瑞祥攝


    政府干預凍漲 反而產生副作用

    政府原意是基於「市場失靈」介入調控,但往往在壓力下,在祭出減稅等財政手段外,又直接干預價格喊出「凍漲」。殊不知,長期凍漲的結果,反撲力道恐怕危及基本生活保障。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政府常常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而干預市場,但任何政策都有其效果及副作用,若事先沒有完整考量,恐怕衍生更嚴重的問題。

    例如政策本意是凍漲蛋價,但蛋農在不敷成本下,索性不養,最終發生「蛋荒」;又或是輿論關切居住正義,政府就推出「打炒房」組合拳,但房地合一稅2.0的重稅期讓屋主前5年惜售,緊縮性貨幣政策也阻擋建商融資買地蓋房,小型建商退市,這些政策反而讓市售房屋來源變少,反而助漲房價。

    世界經濟的秩序重組中 通膨2%將是新常態

    原來,看似不得不的「被通膨」,其實隱含的也是人類生活安全保障的必須。

    吳大任直言,在新冠疫情發生的前10年,全世界都已習慣CPI年增率在1%上下;但面對疫情、地緣政治、供應鏈重組的議題接踵而來,但現在不論政府或民眾,都要有物價通膨維持1.5%至2%之間的共識,央行可能也有此感受。因此,即便CPI年增率2%超出一點,也已是常態。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