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文看懂/乾貯設施為何重要?為何成為中央與地方的角力場

    2023-05-30 07:00 / 作者 吳馥馨
    核一廠-室外乾式貯存場圖,翻攝台電官網
    蓋在核一廠一隅的室外乾貯設施,到底握有什麼關鍵密碼,讓它成為經濟部與新北市政府過去10年來,纏鬥數十回合的角力場?

    無論是核電延役支持者,或是堅守非核家園的信徒,「擁核」或「反核」的下一步,全都卡在乾貯設施進展遲滯而動彈不得。核電廠的乾貯設施到底是幹什麼?為何在過去10年來,台電已提出13次補正資料,新北市府仍不予核定台電所提出的二次變更設計。最終讓台電一氣之下告上法院?

    問題源起在半世紀前先天不足

    核一、核二廠為何需要額外興建乾貯設施,遠因就是出在電廠設計的「先天不足」。興建於1970年代的核一、核二廠,由於早年對核廢料處理的嚴謹程度沒有如今這麼強烈,以致最初在電廠設計時,存放用過核燃料的溼式貯存槽,空間規劃就不足以支撐運轉40年的需求。

    而到了核三廠,因電廠設計時就已考量運轉40年的高階核廢料貯存空間,因此沒有額外興建乾貯設施的問題。

    核電廠乾貯設施有如俄羅斯方塊遊戲

    核電廠每運轉18個月就要進行大修,剛從爐心退出、使用過的燃料棒,屬於高階核廢料,通常最初10年要採溼式貯存,利用水來隔絕輻射,也避免氫爆;一般而言,溼貯10年後,為了節省空間,就可以取出,移入「中期」的乾式貯存槽。

    由於核一與核二廠的溼式貯存槽已滿,因此目前存放在溼式貯存槽、放射性物質已衰減的核廢料要先挪移到乾式貯存槽,才能將空間騰挪出來,讓目前仍在爐心的燃料棒退出到溼式貯存槽。這就像是俄羅斯方塊遊戲,各種奇形怪狀的方塊,要透過空間挪移,才有進入下一局的機會。

    以核一廠為例,目前已經爆滿的溼式貯存槽,只能等待乾貯設施可使用,才有挪移的空間。即便日後要除役,拆除設備前,爐心燃料棒總是要先退出、溼式貯存槽裡的核廢也要挪開;更遑論如果要延役,更要將已用過的燃料棒從爐心退出,再重新填裝新的燃料棒,才有恢復運轉發電的可能。

    核廢終期處置場懸而未決 地方政府不敢輕舉妄動

    然而,關鍵還有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懸而未決,包括幾年前傳言中的金門烏坵、台東蘭嶼,都遭到當地居民嚴正反對;早年也曾洽談把核廢運到北韓處理,但受限於國際禁止核子擴散條約,以及核武發展風險也已作罷。

    國內找不到,國外沒希望,在「終期」貯存場沒有眉目的情況下,新北市政府最怕的是,一旦同意了「中期」的乾貯設施,最後會不會直接在原地變成「終期」貯存場,成為永久存放在石門、萬里地區的核化石?

    因而,核能議題過去10多年來,對於有意競逐新北百里侯的候選人,從朱立倫到侯友宜都不敢輕率表態,最終形成「新北不急、急死中央」的乾貯困局。也才會發生 ,雖然台電已13次向新北市府補正相關資料,但新北市政府都有千百萬種理由不予核定核一乾貯設施二次變更的申請,讓台電啞巴吃黃蓮許多年,最終在經濟部力挺下,一狀告上法院,由法院來主持公道。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