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雄行人地獄步行「痛苦路段」曝光 民團喊話市府「交通罰鍰專款專用」改善行人路權

    2023-02-20 12:10 / 作者 施書瑜

    台灣被外媒封為「行人地獄」,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有逾300位行人在路上因交通事故意外死亡,高雄目前行人環境狀況更是寸步難行,有民眾提出步行「痛苦路段」範圍,對此,民團也蒐集相關資料與具體建議,喊話市府改善。



    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標線改造台灣路、小金魚親子共學協會、中山大學教授彭渰雯今(20日)在捷運凹仔底站、大順路輕軌旁召開記者會,並呼籲市府將交通罰鍰專款專用,改善行人路權,喊話別讓跨局處部門為經費問題互踢皮球。




    圖片
    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理事長林于凱喊話市府要將交通罰鍰專款專用,改善行人路權、終止行人地獄。取自高市行促會




    高市行促會理事長林于凱今表示,台灣每年有300位以上行人在路上因交通事故意外死亡,外媒更封台灣為「行人地獄」,2021年,全年度A1死亡事故中,行人佔比達10%,而行人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除了過馬路被撞、遭後車追撞為最大宗佔60%;往年市府編列預算時,在行人路權改善經費,往往不到總預算千分之一,今年原本編列相關預算也僅1.1



    林于凱呼籲,除已經編列的1.1億元預算,今年度的交通罰鍰歲入,必須至少提撥3%專款專用在改善行人安全;針對地民眾步行「痛苦路段」範圍,林于凱也點名西子灣捷運站(輕軌哈瑪星站)到鼓山渡輪站、捷運三多商圈到獅甲國小站,都欠缺連續人行道。



    至於捷運巨蛋站及中央公園站,則是欠缺「行人專用時相」、榮總及高醫附近,就醫長輩從捷運站及公車站下來後,要走到醫院途中的人行道不是被占用,就是沒有人行道可走,必須在馬路上與車爭道非常危險。



    親子共學協會創辦人吳亭君則表示,以凹仔底站2號出口往大順路方向為例,它也是未來輕軌「愛河之星站」交會處,但在市府輕軌人本造街計畫推動後,目前的人行道環境現狀居然是「狹小到輪椅根本過不去的人行道」,她痛批整段人行道破碎難走,騎樓堆滿雜物。



    吳亭君呼籲市府,應規劃從捷運附近優先設置「通學步道」,保護學生的安全;其他像是醫院、大型商圈有更多人流,也有興建實體人行道的必要。




    圖片
    高雄市行促會具體建議高市府,參考其他縣市已經推行的人行道外推設計。取自高市行促會





    圖片
    高市行促會具體建議高市府,參考其他縣市已經推行的人行道外推設計,並列出4大好處。取自高市行促會




    中山大學公事所教授彭渰雯說,2015年開始就推動「還我行人路權聯盟」,並進行高齡者人行路權感受調查問卷,當時調查長輩走在路上最擔憂的問題依序是:汽機車不讓行人優先通行、機車在人行道上行駛,威脅行人安全,以及路面高低不平,走路容易跌倒。



    整體而言,行促會認為捷運、輕軌站附近的人行環境必須優先改善,要推動工程建設時應一併考量,包含人行道應當平順、連續、無障礙,不應有路障,除民眾店家製造的路障需要排除外,也需加強執法。



    機車停車位全面退出人行道,因為若有足夠寬度設置機車停車位,應當一律改以內縮式停車灣的方式設置,不要設置在人行道上,還有在缺少人行道造成人車動線衝突的街道巷弄,也應積極規劃人行道的設置。



    至於捷運巨蛋站部分的博愛二路與裕誠路口,林于凱則建議,可參考現有左營高鐵站出口,高鐵路與重和路的設計,減少人車搶道、提高通行效率,分隔行人與車輛的通行時間,讓行人與車輛在各自獨立的時間段內通行,達到有效避免人車交織問題,保障行人安全。




    施書瑜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