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語大家學:地方媽媽教囡仔說台語、留洋博士立志辦台語版《科學人》

    2019-10-29 14:23 / 作者 林芳如

    媽媽們組共學團跟囡仔說台語、年輕工程師用台語教日語、神經科學博士立志做出台語版《科學人》。來自各行各業的台灣人,正用自己的興趣和專業「復興台語」。


    講台語很粗俗,講國語比較高級?台語只能用來罵人?如果你也這樣想,可能是中了「請說國語」的毒。



    1962年出生的作家侯文詠,在《淘氣故事集》中,有一篇文章〈請說國語〉,書中提到他念小學時,禁止說方言,比如台語。誰要是敢說,脖子就會被掛上「一塊不太名譽的狗牌」,上面寫著「請說國語」。



    1987年解嚴後,不能說方言的鴨霸規定,才日漸鬆動。但幾十年來,說台語「不好」的印象,已經深植在人們的心中。



    大家不愛說,台語自然很難保存。到現在,會說台語的人,陸續從「阿公、阿嬤」輩升級成「阿祖」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世界瀕危語言地圖中,把一個語言的瀕危程度分成5個等級。



    在台灣多數地區,台語已經變成「只有祖父母或更老的輩分使用,父母不一定會說,也不會跟小孩說」的「嚴重瀕危」等級。



    和一群媽媽舉辦台語共學團的簡曉娟(阿娟)形容:「台語的命運,已經到要住加護病房的程度。」



    34歲的臉書粉絲頁「台語冷智識」版主楊晉淵也說:「台語可能在我有生之年死亡,我覺得很可惜,而且這是不對的。」



    現在,台灣有一群人,正想盡辦法搶救台語。



    神經科學博士羅九安用台語分享科學新知;工程師呂建林從台語的角度解說外語;以國寶級歌仔戲藝師王金櫻女士為首的團體「閩南嶼」,則拍攝多部趣味短劇,介紹台語優美的一面,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地方媽媽組團跟孩子說台語

    兩年前,一群在網路上結識的媽媽,成立了「牽囡仔ê手 行台語ê路」臉書社團。



    成員之一的簡曉娟(阿娟)回憶,幾年前和留學英國的學長夫婦吃飯,席間,學長的孩子開口說台語。



    阿娟被刺激到,心想:「別人在國外,都這麼拚命講台語,沒道理阮在台灣不講啊。」



    於是,她和先生溝通,等孩子出世,要講台語。



    不過,跟現在二、三十歲的人一樣,阿娟的成長過程,唯一會用到台語的時候,大概就是跟阿公、阿嬤講話。



    幾十年沒講台語,忽然要說,真難。阿娟只好拚命「惡補」,把台語撿回來。



    後來,阿娟在網路上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媽媽,一起走出網路,舉辦台語共學團,帶孩子到公園找同伴,作伙講台語。



    另一名成員、家住桃園龜山的黃玟菱(阿菱)分享,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體驗課,比如到超商當一日店長,但是都沒有台語班,共學團的媽媽們,就會跟店家溝通,開辦「台語版」活動。



    「我曾跟一位法國女生聊天,她聽到台灣學校分配給母語的時間很少,覺得不可思議。因為,語言不只是語言,從字詞也可以看出很多文化意涵。

    「牽囡仔ê手 行台語ê路」臉書社團成員之一的簡曉娟替兩個孩子拍「台語家庭開箱照」。

    吉他手爸爸的台語路

    卯足全力跟孩子講台語的,還有1985年出生、今年34歲的火星樂團吉他手楊晉淵。



    楊晉淵在台北長大,是不折不扣的都市小孩,但父母從小就有意識地用台語跟他溝通。



    「雖然沒有全部用台語,但比起其他台北小孩,我們家算是很常講台語。」



    有了孩子後,楊晉淵希望能「百分之百」用台語跟孩子對話,又怕講得不好,因此專程跑去上台語課。



    上了台語課,學到有趣的知識,他不只教孩子,還成立「台語冷智識」YouTube頻道和臉書粉專,比如介紹濁音、輕音。



    「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很少講台語,很多音發不出來,講囡仔(gín-á),會變成印仔(ìn-á),孩子變印章。」



    有人問他幹嘛堅持跟孩子說台語,他反問:「我從小就講台語,沒有道理我的下一代不會講。爸爸的母語跟兒子的母語不一樣,不是很奇怪的事嗎?

    工程師靠教英、日語偷渡台語

    和楊晉淵年歲相仿的呂建林,1987年出生,今年32歲,從台中北漂到台北,正職工程師,興趣是研究語言。



    今年初,呂建林成立了一個YouTube頻道及同名臉書粉專「鍵盤語言學家」。表面上看,是介紹英、日語,其實是「偷渡」台語。



    「你本來只是對外語有興趣,看到我的影片,可能會對台語產生興趣。」



    呂建林愛台語,跟兩件事有關:五月天、學日語。



    「小時候聽得懂台語,但不太會講。國中聽到五月天的台語歌〈軋車〉,覺得滿酷的,才比較有動力講台語。」



    開始學日文,背單字後,他發現日語裡面,很多字的發音跟台語很像,從此打開他對台語的好奇心。



    成年後,呂建林看到網路上老是有人在吵,說台語沒有書面文字。



    「看了以後滿生氣的,基於憤怒,做了第一支影片〈台語有事嗎/有字嗎〉,探討台語可不可以用文字寫下來。」



    後來,他陸續製作了其他影片,介紹英、日語和台語的關係。



    「大家都對學外語很有興趣,對台語反而沒興趣。我想把台語包裝得年輕有趣一點,讓大家對台語產生興趣。

    科學博士立志辦台語版《科學人》

    其實,不只學語言可以用台語,學科學也可以用台語。



    擁有加拿大麥基爾大學(Canada McGill)神經科學博士學位的羅九安,是土生土長的高雄人,現在旅居加拿大做博士後研究。



    為了推廣台語,他開了一個臉書粉專「讀台語,學科學」,用台語介紹最新的科學知識。他說,最終目的是變成「台語版的《科學人》」。



    「很多人想到學台語,頂多只是學來跟阿公、阿嬤說話,或是選舉喊一聲凍蒜而已,很難生出讓人想學的動機。」



    羅九安轉念一想:如果讓人家覺得,學這個語言有利益,就比較多人會去學。因此,他用台語寫和生活有關、一般中文文章沒有的科學新知,讓大家自然而然親近台語。

    歌仔戲大師傳授優雅台語

    「瀑布」的台語怎麼說?「枵雞無惜箠,枵人無惜面底皮」是什麼意思?這些問題,統統可以在「閩南嶼」的臉書粉絲頁找到答案。



    企劃吳翊甄說,「閩南嶼」是台灣歌仔戲國寶藝師王金櫻老師的子女,為了傳揚歌仔戲藝術而成立的團體。



    一開始成立閩南嶼,是想要保留老劇本,推廣歌仔戲。後來發現,歌仔戲裡面的很多字,現在人都聽不懂。因此也開始拍劇情短片,教大家台語。



    「台語很優美,可惜我們字彙量太少,所以不知道它的美。」



    現在,閩南嶼也拍攝短劇,介紹有趣的台語俗諺,希望把台灣傳統文化底蘊傳承下去。

    除了網路資源,市面上也有許多台語繪本。圖為「牽囡仔ê手 行台語ê路」舉辦的台語共學團使用的繪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心中好新聞吧!

    按讚追蹤太報 Facebook,隨時關注好文章 




     

    林芳如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