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劉淑惠|疫情下的「宅禮物」:凡事都有一體兩面,每一次危機都是轉機

    2021-08-07 14:13 / 作者 劉淑惠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所造成的疫情,給全世界各地的人們造成極大損失和痛苦的同時,也迫使人們思考和反省。每一場失去的背後,都有禮物;每一次危機的過程,都是轉機,凡事都有一體兩面。



    中世紀黑死病後,中產階級興起,迎接而來的是偉大文藝復興。從全世界封城後,因人類活動的減少,污染減輕,生態復甦,大自然與地球得到喘息復育的空間。




    圖片
    當人類行動受限,動物以空前絕後的方式走向繁榮,生態邁向復甦,生命會自己找出路,世界各地動物和生態,因疫情而重獲自由。(圖片來源/Unsplash)




    一、關於疫情在全世界發生的改變,人們在「宅限制」中,也激發無限創意:



    《這一年,地球變得不一樣》紀錄片中,當人類行動受限,動物以空前絕後的方式走向繁榮,生態邁向復甦,生命會自己找出路,世界各地動物和生態,因疫情而重獲自由,台灣再見鯨鯊身影,泰國大象得以重返叢林,美國佛羅里達海龜大量築巢棲息,印度孟買粉紅鶴群重返天空,中國與印度空氣汙染獲得改善,義大利威尼斯水中生態復甦,日本奈良鹿、野豬寶寶跑到市區覓食。



    在全世界,人民面臨疫情,學會自我調適,發揮人性光輝,互相守望相助,用無限創意,突破病毒的封鎖,也對人生重新思考反省。



    在義大利,有人陽台彈奏樂器、哼起歌,屋頂健身,號召鄰居隔空對打乒乓球,利用居家對面大樓的牆面,投影播放電影,社居同歡。在德國,15歲少年設計出網路互助地圖,媒合志工幫助弱勢。在美國紐約,72小時志工為老弱病殘者,送藥與食品上門。歐洲很多地方,人們自發到陽台上窗戶邊,為抗疫的醫護鼓掌歡呼。世界各地,也因疫情也開啟新的商機,如醫療產業、人身保險、網路電商、物流零接觸、無現金支付等,蓬勃旺盛。



    二、疫情時代的新經濟變局,空前的破壞式創新,「宅經濟」發燒:



    全球經濟大當機,如何化疫情危機為轉機,生產線與供應鏈發生許多變化,企業必須快速找到解決方法,改由機器取代人力,用數位方式創造產業經濟的價值,在疫情時,宅居產能大增的四大產業,分別為遠距教學,遠距醫療,遠距工作,宅配經濟。



    疫情或許帶來的是破壞式的創新,在極度痛苦中,恐懼使文明倒退,但人類在全世界各地,透過腦力激盪,團結合作,共同面對一個相同的威脅,在線上創作和工作,互通有無,創新與合作也都是空前的,透過遠距社交和線上學習,生活增加許多樂趣。



    在疫情後,美國很多大學,本地學生不去唸,國際學生進不來,就因此瀕臨倒閉,不只學校如此,連企業在疫情時,居家上班的員工,再也回不來,爆發大量離職潮,很多人重新審視自己與家庭的價值,重新選擇想要過的生活,返工潮銳減,迫使企業需要花更多成本,去留下或重新召募優秀適合的人才。 




    圖片
    居家無法外出時,如何安排生活與時間,家人之間如何協調溝通、彼此扶持照顧度過低潮,將使家庭價值更穩固。(圖片來源/Unsplash)




    三、關於居家工作和自我覺察,「宅世界」近在咫尺:



    人們開始發現,比起因疫情而失業停業,放無薪假,以及急難紓困救助無門的人,自己還有工作能做,真的很幸運;雖然不能出遠門,但是家人孩子都平安健康,就已經足夠;比起疫情嚴重的其他地方,能出門上菜市場買菜,是很幸福的事;因為實體講座取消,改為線上學習,反而有機會參與,以前因為交通和時間因素,而無法參與到的大師講座,運氣好的話,甚至一天可以連軋好幾場。



    在這樣不常出家門,我們多了許多自我察覺的時光,思考之前忙到無法思考的事情,而居家工作,也開啟跨國遠端接案的機會,許多人開始研究,在家工作提升效率的訣竅,如何身居本國,工作能力卻為全世界所用。



    四,透過居家創意與「宅才藝」,共享生活、合作互惠、跨越時空:



    人們開始思考,居家無法外出時,如何安排生活與時間,家人之間如何協調溝通,處理衝突,分攤家務,一起煮菜做家事,經營生活,或者發揮創意學點新東西,甚至是在家人失業或生病時,彼此之間要如何扶持照顧,度過低潮,也填補過去因忙碌而失去的親情,家人之間彼此的感情將更穩固,家庭價值發揮到極限,無疑是疫情當中的收穫。



    億萬人被居家隔離,激發了無限的創意,發展出居家可以學習的才藝,社交網路上,人們展示在家中開發出的新興趣愛好,煮飯畫畫,語言學習,植栽園藝,琴棋書畫、烹飪烘烤、跳舞健身⋯⋯。



    許多逆境求生的藝術團體,也開發新商機,紛紛轉型為數位串流平台,持續保持觀眾眼球率與話題性;美國田納西州的視覺老師,為孩子們網路直播繪畫課程,鼓勵創作;美國哈佛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英國倫敦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都免費提供熱門線上課程。



    美國華盛頓公共圖書館,開辦了虛擬空間讀書會;義大利名廚創建隔離期廚房,向被隔離在家中的人們,傳授基本菜譜,激發烹飪創意。世界大型美術館,或巴黎羅浮宮中的虛擬名畫展,梵蒂岡博物館中的經典雕塑展示等等。




    圖片
    與其等待恢復自由那一天的到來,倒不如現在就開始,練習與疫情共好,一場疫情,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也找到更好的自己。(圖片來源/Unsplash)




    五、大災難來臨時,是文明重生,同時也是「宅救贖」的機會和起點:



    病毒的興起,是對人類文明最大的警告,生命變得非常脆弱,疫情磨練耐性,美學家蔣勳認為,「疫情使人們被迫安靜下來,學習內觀禪,重新在孤獨中,審視整理自己,與內在相處對話,重回很純粹的個人時代,練習和親人,環境,地球,時間,歷史對話,人生變得更豐富。」



    新的生活方式不斷演進,人們不能出國到處走,在「去全球化」的疫情時代,更彰顯在地化的價值,人們開始耕耘在地,閱讀自己,重新回到個人的價值,人不只需要被工作證明,也需跟內在的自己相處。



    在這段與疫情共舞的日子裡,很多人開始了解到,並非打完疫苗後,疫情就結束了,在病毒流感化的時代,大家開始練習如何跟病毒共存,更多人開始思考,與其等待恢復自由那一天的到來,倒不如現在就開始,練習與疫情共好,一場疫情,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也找到更好的自己。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