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困境3-3】學校怎麼跟上時代變化?學者籲先從人力、待遇結構思索起

2024-04-29 08:20 / 作者 吳尚軒 / 記者
隨著時代改變,教育現場也跟著變,學校的人事、組織結構調整要跟上腳步。示意圖,廖瑞祥攝
這幾年來隨著世界變化,多項教改新政策陸續上路,校園裡的風氣也逐漸改變,然而學校既有的人事、組織結構要跟上腳步顯得左支右絀,眼見新政府將於520上任,未來的教育部長需要面對哪些問題?

時代改變了。隨著科技與網路的進步,世界逐漸改變,教育做為人才培訓也要與時俱進,過去幾年來,我國在2019年實施108課綱,在高中階段要求學校自行開發課程、要求學生更重視實作與素養能力,此外雙語教學、本土語教學、暱稱生生用平板的數位教育,也在過去這段時間陸續上路。

另一頭,隨著人權意識提升,近年校園對於體罰、管教、霸凌、性平案件的重視也日益高漲,連帶學校必須處理的案量大增,與此同時,青少年心靈危機也成為全球趨勢,求學階段越來越多的學生需要心理支持。

種種變化,學校跟得上嗎?《太報》訪問多位現場行政主管,得到的答案只怕是「步履蹣跚」,過往本就繁重的行政負擔,在種種變革下更加過載,舊的問題還未解決,新的業務層層堆疊,導致教師對於兼任處室主任、組長紛紛走避,只有少數熱血教師,或別無選擇的菜鳥教師兼任。

對此,興大附中校長陳勇延便打趣表示,學校的行政職如今是「滾石不生苔」,願意接組長職位的人,大多1、2年就會耗盡熱情離去,高流動率下,也無法累積經驗、專業。

台師大教育系教授陳佩英也發現,學校面對變革非常考驗校長、主任的協調與領導能力,否則工作量常會落在少數人身上,「老師們有的是就明哲保身,比如跟行政主管保持距離,或是裝笨,這樣他就不會找我。」

隨著520新政府即將上任,教育領域變革應通盤思考。圖為準教育部長鄭英耀。廖瑞祥攝


為了因應時代變化,變革勢在必行,但這必定帶來陣痛。如今,隨著新政府即將在520就職上任,未來在教育領域,又能怎麼通盤思考?

解方1:人力編制&待遇重新思考

面對過載的業務,現場最期待的解方,莫過於增加人力,以及在待遇上能實際反映工作量。

目前根據法規,高中各類型教師、組長與主任的人數,都是按照班級數量來劃分,但陳佩英指出,這個做法缺乏彈性,在教學現場就會發現,有時候差一個班就會有很大影響,應該思索其他角度的計算方式,才能如實反映學校的需求。

她舉例,如在政策變革初期,新政策上路的前3年,應該可以在人力上給予比較多彈性,給更多教師員額或是協行人員,另外也可以思索在待遇方面給予更多誘因,比方說假若老師較願意參與,可以在年終給予獎勵,或者給予出國進修、參訪的機會,才可以帶動老師願意投入。

大園國際高中校長朱元隆更認為,教師的薪資分成本薪跟學術加給,可以在本薪不動的情況下,將能力、貢獻也納入調整學術加給的因素,而非像現行制度,單純以年資論計。

解方2:行政專職化抒解壓力

而在校園裡,主任、組長職位多由教師兼任,對此,陳勇延則指出,要思考的長遠性問題是誘因是否充足?

他舉例,假設一名國文老師,除了基本授課時數外,每週都還要多上4節的課,以超鐘點每節420元鐘點費來算,一個月就會多大約6000元的收入,對比之下,當組長的加給只有4000、5000元,雖然可以減少授課,但卻常常要加班,甚至週末、寒暑假都要到校,自然減少意願。

對於行政人力荒,多個教師團體長期以來呼籲「行政專職化」,比照如大學模式,以公務員模式聘用專職行政人員,對此陳勇延也贊同,認為可以開放學校得採用公務員擔任行政職位,但主任等一級主管仍由教師兼任。

他指出,只要能穩定聘任,就可以強化行政人員的能力與知能,像在大學裡就看到,行政人員都可以獨當一面,而其實當出現專門的教育行政職缺後,也可以緩解目前的流浪教師壓力,讓他們有報考相關職缺的機會。

解方3:降低班級人數應對變化

另一部份來說,儘管少子化衝擊嚴重,然而觀察各教育階段,近年來國小每班約維持在22、23人上下,國中則為26、27人,而高中儘管已有減少,實際上平均仍有31名學生。

而從法規上來看,目前高中編班人數,其實是公立35人一班,私校甚至是45人一班。

各學制每班班級人數

陳佩英直言,這個負擔還是太大,應該思索在不降低教師人數的情況下,調降班級人數,甚至可以調降學校人數,「要創新時,需要照顧的學生就必須減少」,如此才讓教師更有彈性,去改變教學方法、參加增能研習。

陳勇延也持同樣看法,他表示,目前每班35位學生的情況下,加上各班都會有特殊生、高關懷學生需要特別照顧,老師只能抓大放小,選擇先把精力放在危急、有需求的學生身上,其他學生只能放生不管,「但這對學生真的好嗎?」

解方4:完整模擬評估影響層面

除人力與經費的重整外,陳佩英另外指出,未來規劃教育政策時,也應設法完整模擬對學校的影響。

她說明,過去每有改革時,雖會由國家教育研究院針對教材、課程進行試做,但像新課綱的影響,其實包含學校裡多出大量不同類型的課程,過去並未模擬這些新課程進入學校後,進一步衍生的時間跟人力成本,大家只能用課綱上路前的組織結構去應對,才發生教學組要排出課表困難重重的情況,但其實應該將行政的模擬也一起納入。

課綱每10年須盤整,108課綱上路轉眼已過約5年,所謂118課綱的籌劃也箭在弦上。

對此,陳佩英喊話,鑑於過去的情況,更希望未來國教院能提早規劃、模擬,另一部份來說,國教署、各縣市教育局都該至少計算、盤點未來5年的學生人數、班級數變化,通盤盤整經費與人力的需求,「這些都是基礎工程。」
吳尚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