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就是無肉不歡嗎?最新研究:吃素其實跟基因有關

    2023-10-09 08:18 / 作者 韓政燕
    動物保育人士呼籲吃素,圖為2012年4月在印度班加羅爾。美聯社
    台灣吃素風氣鼎盛,根據統計機構World of Statistics在7月發布的2023年最新統計,台灣素食人口高達14%,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印度和墨西哥。根據一份4日公布的最新研究顯示,吃素可能與基因有關,有些人天生就比較容易吃素。

    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週三刊登一份最新報告,科學家已經找出34種與吃素有關的基因。

    研究負責人、西北大學榮譽教授亞辛(Nabeel Yaseen)表示,「我們基本上已經證實,基因對吃素有影響」。

    科學家採用英國資料庫BioBank的數據,比對5324名過去1年沒有吃過任何肉類的嚴格吃素者,以及32萬9455名非素食者的基因,比較兩者之間的基因差異。

    台灣吃素風氣鼎盛。圖為素食沙拉。美聯社


    結果發現不吃肉的人,與單核苷酸多態性(SNP)「rs72884519」有關。亞辛表示,「有一種SNP與吃素有重大關係」。

    科學家已經發現對特定食物的喜愛是會遺傳的,父母、子女和其他家族成員會有類似的偏好,也跟特定的基因有關。例如與嗅覺有關的基因OR6A2,會讓有些人喜歡香菜,有些人覺得聞起來像肥皂。另外一個基因組有包含六種基因,則與一個人一天喜歡喝幾杯茶有關。

    不過科學家表示,吃素就比較複雜,還必須考慮社會和環境因素。人們可能因為關心動物福祉、環保或健康吃素。研究顯示,社會人脈和食物供應的選項也對一個人是否能維持吃素有重大影響。

    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生物資訊學助理教授柯爾(Joanne Cole)向《紐約時報》表示,這份研究結果非常清楚定義吃素,分析基因組,之前也有研究顯示,該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與吃素有關。

    不過未參與該研究的柯爾提醒,這類的研究只能證明吃素與某些基因有關,但這並非因果關係,「這個區塊的一些基因與你的特質有關,但這不代表這些基因導致你的特質」,「還必須有很多後續研究,確實了解這些基因如何發揮作用」。

    對特定食物的喜愛,有10%取決於基因
    柯爾表示,多項研究顯示,人們對特定食物的喜愛,可能10%是由基因決定,這個比例看起來不大,但卻很重要。

    研究負責人亞辛也贊成,現在認為基因與吃素有因果關係還言之過早。不過他強調,研究中提到的數個基因,會影響身體如何代脂質,以及包含脂肪的有機化合物。對某些人而言,脂質化合物是重要的養分,但對其他人並非如此。

    《紐時》報導指出,現在有很多環保人士和倡議份子鼓勵人們少吃肉,特別是牛肉和豬肉。過去幾百年來,人們常因為宗教、文化或道德因素吃素,但是直到這幾十年,環保也成為另一個鼓勵吃素的主要原因。

    許多民眾因為宗教因素吃素,圖為泰國民眾2014年在清邁慶祝素食節。美聯社


    根據統計,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當中,有14.5%來自與動物相關的農業,而全球有80%的農地都是用來飼養動物。一位素食者每年可以減少大約0.5至1公噸的二氧化碳碳足跡,相當於一趟國際航班的碳排放。

    儘管吃素可以為地球好,但是在西方國家的素食者仍偏低,而吃素的人也是因為健康或減肥,而非出自環保。根據YouGov今年超早一份調查顯示,美國23%素食者是因為「對健康有益」選擇不吃肉,19%則表示是「個人口味」,另有12%是因為「管理體重」,只有7%是因為環保。

    澳洲拉特普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資深講師盧比(Matthew Ruby)向《紐時》表示,儘管越來越多人因為環保選擇吃素,但是近年來吃素人口並未明顯增加,改變顯然很慢。

    有些企業和投資人則認為,除非有另一個更誘人的選擇,否則人們會繼續吃肉。BeyondMeat 和 Impossible等企業已經推出植物肉,有些人則推出「栽培肉」,也就是在實驗室細胞培養出的肉。

    不過好消息是,人們對不利於環境的肉類的消費有下降趨勢。舉美國為例,雖然每個人的平均肉類消費量沒有改變,但是雞肉的比例增加,牛肉則減少。
    韓政燕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