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荷蘭2020年開始正名為「尼德蘭」!帶你了解荷蘭歷史和對台影響

    2020-01-02 15:34 / 作者 洪采姍

    荷蘭政府宣布從2020年元旦起正名「尼德蘭」(荷語Nederland,英語Netherlands,低地國之意),我不知道台灣史上的「荷蘭時代」(1622-1668,含前澎湖、後雞籠)要不要改名?這也是大工程。






    台灣的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 Netherlands Trade and Investment Office - NTIO)宣布沿用中文「荷蘭」國名。

    荷蘭自2020年起正名為尼德蘭。(圖片來源/Unsplash)

    其實荷蘭的國名本來就是尼德蘭,荷蘭是非正式用法。



    「荷蘭」(荷語、英語Holland)只是尼德蘭西海岸的省份及地區,包括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哈倫(Haarlem)等城市地區,但在1604年以前及1806-1810年間曾是尼德蘭的國名。Holland一詞源自hol land(hollow land),也是與低地有關。



    台灣史上的荷蘭(中譯名),原名是「尼德蘭七省聯合共和國」(1581-1795),荷蘭語De Republiek der Zeven Verenigde Nederlanden,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Seven United Netherlands,中文稱「荷蘭共和國」,當時的領土還包括今天比利時北部的荷語區。



    尼德蘭曾與西班牙帝國打了八十年的獨立戰爭,直到1648年才被承認獨立。十七世紀的尼德蘭掌控全球國際貿易,可說是當時全世界最富有的殖民帝國。



    1625年,尼德蘭往美洲發展貿易事業和殖民統治,在哈德遜河下游的曼哈頓島南端建「新阿姆斯特丹城」(Nieuw Amsterdam)。同年,荷蘭人開始在台南建「普羅民遮城」(Provintia,今赤崁樓),這兩座城方剛好在地球的兩端。(英國人在1664年攻下新阿姆斯特丹城,改名New York,即今紐約市。)

    荷治時期興建的普羅民遮城(赤崁樓)。(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當年尼德蘭在台灣建立第一個統治政權,雖然統治的效力和範圍未及全島,但帶給台灣巨大的改變。



    第一、為了發展殖民經濟,大量招攬漢人來台灣,台灣首次出現具有一定規模的漢人社會。



    第二、本來只有自己自足家庭農耕的台灣,開始發展以糖、米為主、單一作物的農業經濟,外銷海外。



    第三、利用台灣優越的地理位置發展轉口貿易 ,台灣在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中就受到矚目。



    1642年,荷蘭人北上驅逐雞籠(和平島)的西班牙人,直到1662年被鄭成功驅離大員(台南)才撤守雞籠。但荷蘭人1664年又占領雞籠,直到1668年才完全離開台灣。



    荷蘭人驅逐西班牙人之戰,堪稱台灣史上比1661年鄭荷之戰更早的國際戰爭。當時,歐洲的西班牙、荷蘭是多方面的敵對國,包括荷蘭脫離西班牙的獨立戰爭,基督教新教與舊教的宗教戰爭,以及兩國在海外的貿易戰爭。

    作者:曹銘宗 文章出處:Facebook






    洪采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