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外籍看護困境2-2】鬆綁巴氏量表如飲鴆止渴 透視4大長照問題與解方

    2023-09-25 07:10 / 作者 洪敏隆
    邁向超高齡社會,台灣長照政策該怎麼走?洪敏隆攝
    總統參選人開啟巴氏量表存廢戰場,政府跟進放寬聘用外籍看護門檻,不只有看護移工的勞權問題及衍生的失聯逃逸社會問題,對於有照顧需求的家庭來說,專家學者認為看似是製造「利多」的便民措施,實際上是政府把長照責任丟回給家庭,衍生出的4個問題挑戰,對於有長照需求的家庭反而是「利空」。

    2022年台灣長照使用情況分為4塊,83萬有長照需求的人口包括失能、失智老人、身心障礙者等,其中39%使用長照居家服務與日間照護、11%使用住宿機構、25%聘僱外籍看護工、25%是家人自己照顧。

    「台灣長照最根本問題是我們公共建設不足!」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指出,鬆綁巴氏量表牽動4個長照問題,短期好像是便民措施,其實就像是飲鴆止渴,對有需求的家庭及民眾來說,長期不見得是好的。

    社福移工人數統計


    問題挑戰一:移工「挑案主」選輕症 弱勢家庭恐成為犧牲者

    曾做過家庭看護的外籍移工Novia透露,移工都會希望照顧「好顧」的失能者,所謂的好顧是比如臥床、不會亂跑、不會打人等等,比較「難顧」的個案,就是會尖叫、情緒失控、走失等等。

    在政府放寬聘僱外籍看護的條件後,「好顧」與「難顧」的定義又將不同,因為比較輕症的個案也能夠聘僱,陳景寧憂心會產生排擠,多數移工會選擇比較輕的個案,若是重症的被照顧者,家庭勢必要用「更高代價」才能夠留住移工。

    然而,目前聘僱外籍看戶的家庭,並非都是經濟能力很好,不少家庭都是勒緊褲腰帶拮据過生活,才能聘請外籍看護在家照顧長輩,當政策放寬後,移工可以「挑案主」,首當其衝的將是弱勢家庭,形成另一種的「弱弱相殘」的問題。

    問題挑戰二:長者「關在家裡」 不利於活躍老化

    台北健康護理大學長期照護系教授陳正芬最擔憂的是,申請門檻放寬後,會讓沒有必要申請的家庭,產生保護性的依賴,照理說應該積極鼓勵老人進行社會參與,在社區推動延緩失智失能、復能活動,一對一的照看方式、關在家裡,反而不利於活躍老化。

    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所長劉梅君指出,很多家庭希望聘僱外籍看護,是因為家裡其他人要上班,不放心留在家裡的長輩,希望有人陪著,但重點應該是要擴大社區的日照中心,讓老人家可以活動,「當長者走出家門跟人互動,才有延緩老化作用」,把長者留在家中跟看護移工相處,因為語言隔閡溝通不良,對於長者延緩老化作用一點好處都沒有。

    陳正芬認為,基於「成功老化」理念,且考量台灣失能長輩人數增加速度,政府或政治人物該考慮的政策,應該是新增社區共同照顧支付基準,服務樣態逐漸改成「一對多」的日間照顧之社區照顧服務。

    照顧被看護者主要方式


    問題挑戰三:政府不積極發展公共服務 重演20年前老問題

    最讓陳景寧憂心的是,當家庭自己聘僱外籍看護工,反而減輕政府佈建服務的壓力,會讓政府誤判不需要發展那麼多跟長照有關的公共服務,重演20年前推動長照政策的問題盲點。

    劉梅君認為,跟前面兩個問題挑戰有連動影響,當家裡有中重症家庭,卻因為經濟條件不好,想要請移工都沒有辦法時,而相關養護機關又因為外籍看護移工放寬引進而逐漸縮減,這些家庭跟長輩要怎麼辦?

    陳正芬強調,台灣人的平均餘命已達81歲,很多長者,或者還未老化的我們,都應該期待老年生活是健康且獨立自主,而非仰賴一個「現代奴工」隨侍在側,重點在於更積極推動新增社區共同照顧支付基準,服務樣態逐漸改成「一對多」的日間照顧之社區照顧服務。

    問題挑戰四:傳統移工來源國經濟起飛 人力並非想像好找

    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劉黃麗娟曾研究,台灣已經迎來「第三代移工」,他們不同於祖母、母親輩,不再只是乖乖聽話、任勞任怨,她們要求合理工作權與休假,努力工作賺錢,但也重視自我價值,當隨著資訊發達與權利意識高漲,僱主必須調整管理心態與方法。

    也因為第三代移工不像前幾代那樣任勞任怨,需要休息、會反抗不合理待遇,政府與民眾觀念卻沒改變,也導致衝突、移工失聯情況越來越多。

    陳景寧認為,未來放寬後,外籍看護移工能否穩定前來而且有品質,是個問號,一來是因為印尼、越南、菲律賓等傳統移工來源國經濟起飛、人口老化,在本國能輕鬆賺到2萬多元薪水,來台動力將不如以往,且鄰近的日本、韓國也都在「搶才大作戰」,儘管勞動部說未來可能考慮引進柬埔寨、緬甸,但如果人力仍然不足,難道要往非洲剛果等國找人嗎?

    長照議題能夠成為今年(2023)總統大選熱門議題,陳景寧認為這是因為台灣高齡社會更加迫切、每個家庭都會面臨問題的原因,對於巴氏量表放寬或存廢所產生的看護移工相關爭議,雖然可能衍生出4個問題,相對也是可以藉此創造出「兩個契機」讓我們的長照制度可以更好。

    僱用外籍家庭看護工之困擾原因


    契機一:外籍看護納入長照人力的大水庫

    陳景寧指出,現在長照的一大問題是本國的人力不足,應該將「外籍看護納入長照人力的大水庫」,也就是不計年齡、國籍、性別,只要經過訓練,一定條件資格,例如語言、技術考試,具有一定服務水平及溝通基礎,就可以在居家、 日照、機構、醫院等4個長照需求的環境服務。

    根據勞動部所做調查,民眾僱用外籍家庭看護工的困擾原因,語言不通、愛滑手機、愛聊天及要求調整薪資是前3名,要求轉換僱主及護理或照顧技術不佳也有超過1成比例。

    專家認為,如果能夠讓外籍看護納入長照人力,由於薪資相對拉高跟本國籍相同,願意穩定就職,解決長遠人才荒以外,因為服務水平也都提升,被照顧需求者相對才能獲得更妥適照顧。

    陳景寧強調:「在台灣有很多待10幾年的看護移工,他們都有熱情也很認真照顧,不要因為停滯不前的政策,流失很多寶貴人力。」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有意重啟2013年曾試辦的外展看護工,也就是由非營利組織聘僱外展看護工搭配本國照顧服務員,共同或採輪班方式進入失能者家庭提供照顧服務,讓試辦單位可以彈性運用人力。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組長蘇裕國說,因為有照顧需要,正在做這需求的重新討論、規劃,何時推行仍未確定。

    陳正芬支持這項政策,因為當初試辦與現在的時空背景不同,現今長照2.0規定有申請外籍看護者,無法使用照顧服務(但能用專業服務),但7、8等級的重症失能者需要更密集式的照顧,一對一沒有輪班難以負荷,讓本國籍日間照顧服務員、居服員與外籍看護互相銜接,不只讓外籍看護有輪休機會,長遠也可建立長照人力共同納入考量的服務模式。

    專家呼籲外籍看護應納入長照人力大水庫。廖瑞祥攝


    契機二:廢除巴氏量表 全面改用CMS量表

    目前申請外籍看護,需先經過「巴氏量表」評估才能申請外籍看護,與其放寬標準,專家認為應考量全面廢除巴氏量表,改用長照照顧管理評估(CMS)量表。

    陳景寧說,採用CMS長照評估,也就是打長照專線1966,由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評定長照失能等級2至8級,依據個案管理員擬訂照顧計畫,評估適合在家照顧或是到機構照顧,或是需要聘外籍看護工,而不是讓民眾奔波,還要跑醫院要開巴氏量表,說穿了就只是因為勞動部和衛福部的本位主義。

    陳正芬也呼籲,應全面採用CMS長照評估,透過家庭訪視,讓有照顧需求的家庭了解有其他資源可以使用,長照服務體系應整合不要再採雙軌制,若國家政策仍是鼓勵一對一照顧,對超高齡社會反而不好,不要再透過巴氏量表讓很多原本可以透過延緩失能方案等「成功老化」者,卻遭到強迫變成「被照顧者」,政府應整合衛福部的長期照顧業務主管機關與勞動部的相關業務,這也才是總統參選人高度應提出的長期照顧政策。

    鬆綁巴氏量表牽動非常多問題,且不是每一個老人都需要一對一的照顧服務,如何維護勞動人力穩定與兼顧高齡者的照顧工作,台灣進入超齡社會需要的是平衡又穩定的支持政策處方。

    洪敏隆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