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天坑之亂2-1】「天坑元年」恐非玩笑 解構建築工地開挖3大危機

    2023-09-05 07:00 / 作者 洪敏隆
    竹北建案工地造成道路天坑,鄰近社區至今仍懸掛抗議布條。洪敏隆攝
    今年(2023)全台「天坑」連環爆,各地大大小小天坑意外不斷,有民代批評天龍國變成「天坑國」,也有網友戲稱今年是「天坑元年」,專家警告若不正視建案擋土工程沒做好、過度抽地下水及老舊管線爆管等三大釀成天坑主因,這些看似玩笑話有可能成真,甚至更嚴重。

    8月29日上午,新竹縣竹北市緊鄰豐邑建設新建工地的勝利六街路段,施作道路刨鋪工程,該路段從4月27日道路坍塌,造成一輛特斯拉墜坑,在歷經多次調查,封閉路段4個月後,才終於要開放通車,但是,道路另一側的大有可為社區的外牆,依舊高掛著「拒天坑」、「求真相」、「要安全」、「保家園」黃色醒目抗議標語,許多住家陽台還綁著黃絲帶。

    鄰近住戶的擔憂不是沒有原因,同個建地周邊從去年(2022)6月到今年4月,不到1年內發生共5起路面塌陷事故,建商委託台中市土木技師公會進行事故原因鑑定報告指出,其中一個原因是建案工地地下室開挖長期抽取地下水,造成道路坍塌破壞。

    為化解「球員兼裁判」疑慮,當地的十興里長毛振福在縣府及建商同意下,委託第三方檢測調查,受託調查的中華民國土木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拱祥生8月初提出檢測結果,指建商的搶險計畫已達一定進度,但是道路疑似疏鬆區仍應進行地質改良,才能確保天坑不再發生。

    竹北勝利六街的天坑路段開放通車,但緊鄰釀災建地的社區居民仍膽戰心驚。洪敏隆攝


    大有可為社區居民在陽台綁黃絲帶。洪敏隆攝


    毛振福說,道路封了那麼久,周邊店家生意都大受影響,在豐邑建案地下六樓大底及擋土牆面接近完成,安全上比較有保障下,重新開放道路,希望恢復正常生活,至於鄰損部分是後續持續要做的工作。

    住在附近的楊先生說,一年內建案周邊發生5起路面塌陷,讓人膽戰心驚,「不知道我哪一天開著車路過時連車帶人掉下去?」、「如果是孩子掉下去怎麼辦?」,他希望能夠持續監測,有預警措施,有問題就要改,「不要讓天坑越來越頻繁,變成不定時炸彈!」

    竹北特斯拉墜坑事件,歷經4個月多次調查。取自臉書黑色豪門企業


    天龍國3個月發生5起 竹北特斯拉墜坑封路4個月

    楊先生講出很多今年經歷過天坑的周邊住戶心聲,台灣西半部從北到南有許多縣市都出現天坑,除了道路封閉最久的竹北特斯拉墜坑案,台北市甚至是從5月13日開始,約3個月的時間就發生5起天坑事件,信義區崇德街60巷建案工地旁塌陷,還造成附近住戶緊急撤離,有住戶抱怨:「人家蓋新房出狀況,我們住舊房卻被懲罰!」

    經營臉書粉絲頁「生活中的結構工程」的結構工程師Tate提到,發生天坑必要條件有兩個:「砂質土層」、「水」,簡單說就是「各種原因導致水把砂土沖走」。原因包括1. 地下管線、箱涵破損,導致水不斷在地下沖刷既有的泥沙,最後路基被掏空;2. 工地擋土設施如:連續壁,壁體表面破損,導致基地外的地下水挾帶沙土,經由破洞的地方沖入基地內,導致路基被掏空;3. 工地在開挖地下室時,為確保基地內乾燥方便施工而抽地下水,基地外的沙土可能跟著地下水一併被抽走,導致路基被掏空。

    新北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賴建宏表示,之所以會有建築工地周邊土壤發生擾動、疏鬆、掏空,主要發生於建築工程在地下室進行開挖作業階段,地下室開挖作業不能輕忽,必須考量包括地質種類、地下水的狀態、評估是否需進行地下水的抽降水控制,及開挖擋土措施設計及施工。

    2023年全台天坑事件一覽表


    Tate說,以現在的工程技術來說,不管是任何的土層、結構形式,只要事先經由專業的技師設計與檢核,很少有不能克服的狀況,許多工程事故發生單純只是因為心態上的疏忽,貪一時便宜省一時小錢,最後造成巨大的損失甚至人員傷亡。

    地下施工地段,必須研判工地地質條件、地下水位、確認周邊環境與鄰房基礎型式等等,才能進行施工規劃,擋土牆等這些臨時性的保護措施工程統稱為「假設工程」,由於要考慮給排水、管線等非常複雜問題,成本不亞於於地上建築物,但是專家學者指出,不像政府公共工程有三級品管,有些建案工程的「假設工程」不嚴謹、省成本或未按規定,是導致天坑或鄰損的主因。

    天坑成因架構圖


    兩環節都沒專業技師簽證 省成本用錯誤工法

    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單信瑜指出,工地的地下室開挖,從地質鑽探、擋土設計到施工都很專業,不同地質條件,包括土壤性質、地下水位高低、地下水位季節性變化都要考慮在內,但是現在的鑽探工作不需要專業大地技師簽證,是第一個沒把關的環節問題,很多廠商能省則省,都是由顧問公司、事務所自行鑽探,再交給建築師跟結構技師:接著,再委託廠商針對開挖擋土設計,而這個環節也不需要技師簽證,是第二個該把關卻沒把關的環節。

    單信瑜指出,另一個問題是,有些建商「將本求利」,未按照地質條件跟狀況做「因地制宜」的擋土工法、支撐工法,以竹北發生的建商工地周邊天坑為例,建案工地是運用H型鋼加上橫板條做為擋土工法,此類成本較省的非止水性擋土工法常見於新北林口或桃園台地,但是該建地靠近頭前溪,地下水位比較高,木板容易使地下水滲透。

    拱祥生也指出,在高地下水地質環境下,應在擋土壁體外側再施作CCP(止水樁)來止水,才能避免地下水位差將土壤帶進開挖工地。天坑與工地開挖有關,很多都是建商成本考量,未採用更好方法釀災,如果有強化審查是可遏止這種情況,然而,現況卻只有雙北及台中有落實施工計畫審核,「施工開挖要做好,建築工程的完整生命週期都要做好。」

    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天坑發生後兩天塌陷擴大。陳品佑攝


    拱祥生呼籲,要避免天坑發生應落實PDCA(Plan-Do-Check-Action)的標準流程,也就是「計畫、執行、查核、行動」,政府應針對建商開挖一定規模以上工地,比照雙北、台中市作法,施工前審查施工計畫,其中,新北市更是要求施工期間請第三方公正單位到現場查核是否與施工計畫相同,多重把關機制是值得學習。

    他強調,查核監測與設計資料非常重要,遇到問題就要改善,「開挖就跟開刀一樣,開刀會流血,開挖也一定會有影響,重點是能不能在預期範圍內,若超過預期範圍,就要做好預防措施。」

    單信瑜則建議,落實技師簽證,從鑽探開始就要有技師簽證,「分層負責,分不同階段把關」,並且落實監督及監造計畫,才能減少未來類似狀況發生。

    路平專案大退步 未建立完整地下圖資

    除了建築工地開挖可能造成天坑,很多起事故是與地下管道破裂有關,原因包括管道老化、設計或施工不當、地震或地面變形等;管道老化和劣化會導致管道壁變薄或破裂,使水泄漏到周圍土壤和岩土;設計或施工不當會造成管道結構強度不足或接頭處不堅固,易出現破裂漏水;地震或地面變形也會引起管道的位移或變形導致破裂。

    「現況是連最基本的開挖管理都沒做好!」拱祥生感慨說,路平專案規定經新刨鋪完成的路面在半年內禁止挖掘,現況卻是連推動專案較好的雙北都沒有落實,「不進而退豈能不出問題?」

    身為里長,毛振福對於道路挖管溝的亂象感受最深,一條路被不同地下管道業者挖了又回填、挖了又回填,「原本夯實的路能不鬆動嗎?每次過完年感受最深,雨季一到下過一場大雨,坑洞就全部跑出來,希望政府能夠做共同管溝開發徹底解決問題,但有工程才有錢賺,這種主張是擋人財路,不受歡迎也不會被採納。」

    自來水公司派員檢查是否有漏水。FB@新竹市水源里里長 曾翰揚(Raker)


    要避免未來天坑事件不斷上演,拱祥生建議,道路施作應有短、中、長期的作為。短期部分,應比照鄰房現狀鑑定,針對開挖周遭的道路,事先做非破壞檢測,體檢道路下方的狀況,也可釐清責任,尤其在雨季,更應掌握道路的狀況。

    他強調,巡檢不能只看表面,尤其是沒有施設共同管道的路段,更應審慎嚴謹,因為不同單位施工時,回填方式不一,可能有殘餘的孔洞,會積存一些水,當雨水滲入恐形成破口,路徑形成後,就可能掏空或造成天坑。

    中期部分,建立3D管線的圖資,有部分縣市已經實施,能夠精準掌握道路下方管線孔徑大小、位置,才能充分管理,多數縣市多使用平面圖,可能會標錯位置,建立完整「地下圖資」,才能做科學管理與精進巡檢,而不是遇到災害才事後補救,而且,有了完善圖資,相關建設工程在設計階段才能考慮更周全,減少變更設計,安全度才能提高。

    長期改善方法一定要做共同管道,道路問題才能夠釜底抽薪。」拱祥生強調:「才不會說今天挖自來水管、明天挖電信水管、後天又挖瓦斯管,因為沒有共同管道,地下被搞得千瘡百孔。」他呼籲,政治人物不要因為這些建設埋在地底下「看不到」而選擇不做,不要輕忽確保人民安全的工作。

    今年天坑的頻繁出現是個警示,必須反思城市規畫和建設的盲點,在各地大樓越蓋越多、越蓋越深的現況下,相關作業審查把關有無嚴謹與落實,還有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易看見的地下管道等設施,因為地下的複雜性與重要性,需要更積極、更科學的管理,不要等到出現更大問題時,才驚覺我們一直忽略它、漠視它,付出更慘痛的代價。
    洪敏隆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