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專訪】深入萬華3年拍電影 《環南時候》李鼎為「口是心非」流淚

    2024-05-25 14:49 / 作者 陳玠婷
    《環南時候》導演李鼎將台北萬華的環南市場拍成台灣首部公共藝術劇情電影。陳玠婷攝
    凌晨時分,整座台北城才剛褪去燥熱浮動,這時的萬華環南市場盞盞燈亮,正是一天精彩的時候,攤商手起刀落、吆喝叫賣,粗而不俗最是有煙火氣息,頹廢喪志的人在此無法生存下去。從青春電影《愛的發聲練習》打響名號的導演李鼎,31日即將推出新片《環南時候》,把環南市場、萬華拍成一座大型公共藝術裝置,夾入當地真人真事與BL同志純純愛戀元素,李鼎講起拍片3年自己在片中片外就落淚哽咽數次,像是歷經愛狗離世,從攤商的處世之道中學習不少,想明白一些事。

    用3年田調拍片 受真人真事感動拍成片

    《環南時候》背景訂在1991年,講述4名生活在萬華的高中生,因一場球賽結拜為「環南4少」的青春故事,他們各自揣著人生課題,相互衝撞又記掛,結果沒想到他們其中一人,竟是2022年穿越回去學習愛的功課。

    環南四少各自呈現1990年代的青春議題。CATCHPLAY提供


    提起製作《環南時候》起源,李鼎分享,當初是受到台北市文化局與市場處邀請,與其他12名藝術家為環南市場改建後設計公共藝術,而他便想著,公共藝術可以打破實體空間限制,拍成一部電影。他認為,台灣公共藝術近年受到國際注目,應該提出新思維,像是把活生生的在地人融入其中,將他們的行為也拍進去,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而他也不枉「文青導演」封號,憑藉自己喜歡萬華的接地氣,用大量時間蹲點萬華做田調,聽到許多動人的真實故事,有漁販發明的洗澡學、氣魄大姊們拳拳愛子之心、建中高材生青春搏動等等,都讓他記掛於心,在台北市文化局的支持下,他大膽選用「穿越」手法串起這些故事,融合食物、宮廟、攤商文化元素,拍成一部「台灣公共藝術史首部劇情長片」,於環南市場改建完成這年推出。

    環南市場啟用超過50年,歷經20多年改建波折與爭議,今年以新樣貌示人。陳品佑攝


    他表示,選擇1991年當背景的原因,其實是因為90年代的台灣是個經濟轉變、人權與各種意識漸起的時刻;至於用穿越手法還有個考量,因為在研究環南市場的史料期間,他發現這50年來,萬華不斷在變化,唯獨環南市場與鄰近周圍河岸仍保持原樣,一樣的樹林,一樣的電塔,好像靜靜在等待一個人一樣,十分有意思。

    李鼎說,田調期間,他很中意環南市場在台北最西南邊,而且正好是淡水河與新店溪交會的三角洲末端,站在建築物頂端可俯瞰台北城,夕陽也幾乎與眼睛在同一個水平線上,染得天空泛粉紫,美得魔幻,讓他很心動,「這裡可以說是我的秘密基地吧,站在這裡我可以感受到環南市場一直很想要告訴我『天地人食育文化』是什麼,」於是他想拍一部台北的「西城故事」。

    另外,李鼎解釋什麼是「漁販的洗澡學」。他說,市場攤販們工作難免有些狼狽,身上沾染不同食材味道難免不好聞,「有一位漁販就跟我說,他們忙完要去約會怎麼辦?一定要把身上味道洗掉啊,指甲縫怎麼洗、身體哪裡怎麼洗,都有方法,」然而,這一句家常話,讓他意識到洗澡也是一種文化表現方式,「所以我在電影裡面有加澡堂洗澡片段。」

    環南四少的課題 同性、自我認同、愛

    《環南時候》除了與公共藝術有關,點出幾個現代年輕人關注的議題,譬如陳保定(宋柏緯飾)與張安健(初孟軒飾)大談同性感情,富家女俞康敏(王渝屏飾)前半輩子都在討朋友開心,以及陳耀華(夏騰宏飾)穿越回到過去,終於了解失智爸爸不忘的青春。

    在片中,陳保定是被宮廟神明指定的代言人,有著「萬華報名牌最準的乩童」名號,爸爸(鄭平君飾)向神明奉獻兒子,凡事以神明和面子為優先,而媽媽(呂曼茵飾)則是極有氣魄、懂眼色分寸,電影裡一句「我只要我的兒子快樂」透露以兒子為首的期盼。

    宋柏緯(右)與初孟軒(左)在電影裡擦出同性戀火花。CATCHPLAY提供


    李鼎說,電影裡有一幕是陳保定的爸爸發現兒子與同性談戀愛,強押他跪在宮廟神明面前痛打一頓,打到他半身鑽進神桌底下,憤怒委屈地看著躲在裡面的陳耀華和俞康敏,眼神銳利叫人心氈,「因為在宮廟拍攝,我們想徵求王爺同意,那時候擲筊很不順利,第三個聖杯都出不來,後來我們跟王爺說會先把劇本拿給祂看過,三個聖杯就拿到了,所以我們都說這是王爺劇本。」

    他分享,拍完這一段後助理說「看了心裡難過」,想起自己以前也曾被父親家暴,不過以前不理解父親的想法,現在看懂了,很想回家一趟;他不禁感嘆,「時間對每個人都很公平的,事情久了,會有不同看法。」現在解不開的情緒,以後有可能理解放下。

    而俞康敏在劇中身為百貨千金,亮麗活潑,看似主動性極強,但不免也有討好朋友的環節,以及失戀擔憂,可呼應青少年從眾的矛盾心情。

    《環南時候》四人少一人,呼應穿越劇情。CATCHPLAY提供


    張安健與豬肉攤商父親(劉亮佐)之間的「認命話題」值得細究,裡面有為人父母心底最深的期待;至於夏騰宏所飾演的陳耀華,從原本市場工作、照顧失智父親的單親兒,原本屌而啷噹的個性,穿越後終於願意展現細膩的一面,終於理解,親情、友情、愛情是怎麼一回事,講出幾句名言,包括「所有人的口是心非都是為了自己」,看人性看得通透,是劇中人物擔當。

    他在拍片過程中有領悟 數次淚流

    針對自己與萬華的感情,李鼎分享,萬華有華西街、有蛇、黑道角頭、宮廟、茶街、色情錄影帶一條街,他仍記得這些元素對青春期的他處處都是挑戰社會禁忌的地方,「萬華是我變大人的地方,我不是去消費的,而是去看看那裡的人,去聽他們在聊什麼。」他也笑說,以前念書的時候還曾跟朋友互嗆誰敢走過色情錄影帶那條街誰就是男人,「我當然要裝做是全世界最跩的男人啊!」趾高氣昂地完成心裡的成年禮。

    李鼎談到這次拍片有些人生感悟。陳玠婷攝


    有趣的是,時隔30年,李鼎現在到萬華已經沒有小時候的緊張浮動,很享受與當地人打成一片,他在攤商身上看到韌性與生命力。

    他表示,環南市場的攤商不似攤商,他們還有貿易商、服務業的頭腦,男生俐落帥氣、女生頭髮吹整漂亮,擦著最新流行口紅顏色,推翻許多人對攤商的印象,「1990年代國軍撤掉環南市場的採購案,攤商大約掉了70%生意,他們很厲害,開始把服務概念帶進生意,像是玉米削成玉米粒、大腸洗乾淨等等,想辦法為自己掙得出路。」他從攤商的言談中,了解萬華從此開始有很多轉變,譬如貧富差距拉大了,以前不接受同性戀,現在西門町已經有彩虹步道了。

    此外,李鼎坦言,自己曾經歷過「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看到很多人為了錢迷失方向,失去人文精神,讓他警惕在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用創作賺錢很可恥,不可以把票房掛嘴邊,可是拍《環南時候》時,他觀察攤商們每天腳踏實地認真掙錢,讓他很受觸動,「有一種活得很扎實、穩定的感覺,他們改變我鄙視錢的看法。」

    環南市場攤販在地經營數十年,早已發展出獨特的生活文化。陳品佑攝


    對於《環南時候》放入宮廟文化,李鼎表示,其實自己從小有參加主日學,後來不欣賞某些大人的行為,漸漸脫離宗教,不過自從35歲那年爸爸離世,他獨自徒步環台想了很多事情,他突然意會到「神明」其實不只是廟裡的神尊,也有可能以朋友、陌生人,甚至是其他形式陪伴幫助他,「我覺得事情就是努力做,老天自有安排,我對一切事情都保持感激的心情,就像這次拍片遇到疫情一樣。」

    殺青前愛犬過世 強忍淚水好好拍完

    冥冥中注定的事情也包括這次拍《環南時候》殺青倒數第二天,陪伴李鼎20年的愛犬Ocean過世。他分享,那天有一場戲在他家拍,王渝屏、王庭勻和劇組大票人都在,中途他接到獸醫院來電通知Ocean狀況不好逝世的消息,他難過哭說:「我不能衝去醫院,那時大家都不敢講話,我們好好拍完,燈光師來安慰我說,Ocean一定知道我需要有人陪,所以才會選在家裡這麼多人的時候走的……」

    他說,拍完《環南時候》感悟真的很多,現在再回頭看以前人生,有些覺得不對的時候,之後看會發現都是對的時候。」他期許,能透過片中環南四少的課題,向觀眾傳達這項理念,理解所謂不對、不舒服的感受,拉長遠來看,其實都是人生功課,轉念過去了就會發現事件發生都是有意義的。

    李鼎 小檔案

    年齡:55歲
    學歷: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
    現職:導演、編劇、作家
    經歷:
    《到不了的地方,就用食物吧》作者
    《忘記憂愁的地方》作者
    《螺絲狗》作者
    《再見的地方》作者
    《這樣也不賴》作者
    《那5個畫面的祕密》作者
    《#斷不了》作者

    電影作品:
    《愛的發聲練習》
    《到不了的地方》
    《憨嘉》
    《烏鴉燒》
    《大崎下》
    《我在台61》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