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藝災難2-1】現場實測掉漆!那些年我們追逐的北捷公共藝術 為何落得「晚景淒涼」

2023-07-10 07:00 / 作者 洪敏隆
「兒童的繽紛世界」是目前台灣保存最久的捷運公共藝術。洪敏隆攝
1995年台北捷運邀請日新國小80名學生合力拼貼的馬賽克牆「兒童的繽紛世界」,是全台現存最早的公共藝術作品,因面臨拆除命運,已逾600名校友發起連署希望保留,然而,需要「搶救」的北捷公共藝術作品不只如此,《太報》逐一檢視北捷各車站的公共藝術作品,許多互動式、電子式或懸掛式作品都已「奄奄一息」甚至「一命嗚呼」。

台灣公共藝術的母法《文化藝術獎助條例》是1992年發佈施行,但是子法《公共藝術設置辦法》直到1998年才出爐,1995年捷運淡水線施工即在雙連及中山站上方的線型公園,以實驗、示範方式執行公共藝術,「兒童的繽紛世界」因此成為台灣公共藝術的濫觴。

「兒童的繽紛世界」是由台北市捷運局提供玻璃馬賽克,讓當時80名就讀日新國小5、6年級學生現場拼貼完成,一面牆為兒童溜滑梯場景融入民俗技藝,另一面牆的小舞台背景則透過淡水河岸的自然生態景觀襯托繽紛熱鬧氛圍,這兩件作品28來一直設在捷運中山站當代藝術館出口後側的線形公園,卻因北捷公司正在整修線形公園擬拆除,校友因此發起連署盼能保存。

台灣公共藝術濫觴「晚年不保」 日新國小校友連署搶救

實地走訪整修中的捷運線形公園工地,兩件馬賽克牆已被移到工地角落處,雖然有用布套保護,但處在凌亂到處是碎石灰塵,原本風光的公共藝術作品可能「晚年不保」,令人不勝唏噓,能否保留還待7月11日北市公共藝術審議委員會審查。

散落土石中暫存的「兒童的繽紛世界」,未來命運仍是未知數。洪敏隆攝


銘傳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褚瑞基指出,這個公共藝術豐富了當時極為無趣、純工程化的公園,當年那80位日新國小孩子目前已40歲,他們其中一些人的孩子也正要讀小學,如果這牆不見了,他們就少了跟孩子說自己過去故事的依據,「〝記憶”是一代一代傳承價值的素材,好的記憶留存才有文化。」

台北捷運不只有台灣公共藝術建置推動的濫觴,還有許多首開先例的創意融入在公共藝術作品中,例如運用高科技的互動式公共藝術,不只將軟性人文藝術帶進硬梆梆的工程空間,也增進捷運親和力及趣味性,累計至今已有48個車站共計64個公共藝術案例。

然而,有些公共藝術作品在起初建置完成時,曾經引發熱議討論話題,民眾爭相欣賞或操作,但是隨著時間流逝,部分作品尤其是高科技互動式、電子式或懸掛式藝術創作,因為設備老舊故障未更新材料形同報廢,或是難以清潔維護等四種面向問題,導致公共藝術變成「公共災難」。

台北捷運公共藝術裝置四大問題一覽表1


台北捷運公共藝術裝置四大問題一覽表2


沒料備援無法「偷窺」 互動藝術淪為路障物

捷運公館站3號出口的公共藝術「偷窺」,原本是台北捷運互動式公共藝術最有趣的代表作品。洪敏隆攝


捷運公館站3號出口上來,會看到紅色、黃色、綠色等3支巨大棒狀物從廣場的空地上陡然斜插而出,頂端向內聚集後,圍成一個繽紛的圓形路障,很多人都搞不懂這3個物品是做什麼,不知道那個名為「偷窺」的公共藝術,是台灣首個極具巧思和趣味的互動式公共藝術作品。

民眾在站外透過那3個顏色的棒狀物,可以窺視車站內月台層的情況,卻殊不知當你趴在廣場窺視著站內情況,棒狀物旁卻有一個小小攝影機將你的身影「偷拍」下來,傳輸到站內的攝影機並投放到站外的電視,提醒著民眾你的行為就是「偷窺」!

不過,「偷窺」以監視投影方式放送,使用高瓦度的燈泡,不易散熱,北捷公司多年前與原創者溝通許久,才獲同意在管子底部開一些散熱孔,由於散熱問題不能久開,先是改為每天早上9點半至11點半及下午2點半至4點半的特定時段,民眾才能和藝術品互動,經年累月風吹雨淋下,不只電子材料設備都已損壞,3支棒狀物的鏡面甚至幾乎完全霧化無法「偷窺」,形同虛設。

「偷窺」鏡面霧化嚴重,民眾已無法從站外窺視捷運站內月台情況。洪敏隆攝


北捷最貴的公共藝術 4700萬只剩牆面功能

捷運忠孝敦化站於忠孝東路及敦化南路交叉口安全島上設置的「樹河」,造價高達4700萬元,是台北捷運最貴的公共藝術作品,原始的概念是由巨大的不鏽鋼板、花崗石組合而成的作品,除了有樹、石、水等自然元素,並融入生活化及趣味性的人物剪影,希望拉近大眾與作品間的距離,並且以燈光排列的樹影及真實的潺潺流水,希望為繁忙都市生活帶來舒緩身心的夜景風貌。

然而,多年前水流設計因為屢次被投訴噴濕行人衣褲、影響行人通行,「樹河」附近人行道也因水花濺濕、周圍長出青苔,連公共藝術本體都殘留水垢,北捷公司因此將水流設計取消,而燈光排列的設計,因為光電設備長期裸露在台灣高溫多雨的環境中,容易故障無法成為「樹形」,導致「樹河」經常只剩牆面圖案的「功能」,卻因體積大,清理時更費工夫。

「樹河」造價4700萬元,是台北捷運最貴的公共藝術。洪敏隆攝


同樣功能大打折扣的是南勢角站的「青春美樂地」,設計概念是利用壓克力板的透明性,在背後打上各色霓虹燈,使得各種有機造型像細胞質一般活了起來,彩色燈光的照射,使車站月台變成色彩魔術師,展現無窮的夢幻,充滿快樂的氣息。

不過,這些細胞物質的作品設計,最重要的是背後各色霓虹燈的照射,呈現快樂繽紛的氛圍,現況卻是少了燈光的輔助,設置在月台各處的細胞裝置黯淡無光,了無生氣。

原本藉由光源呈現的「青春美樂地」。照片取自新北市政府網站


光源損壞後的「青春美樂地」,了無生氣。洪敏隆攝


高空懸掛藝術品難清理 蒙塵髒兮兮成反效果

藝術作品的保養也是一門大學問,如果沒有好好維護保養,造成髒污蒙塵,甚至會出現「反效果」。

捷運古亭站的藝術作品「邂逅」,12件作品都是高高懸掛在捷運站的天花板,每個作品是用2面完全相反意義的臉譜樣貌呈現,希望用稚氣、活潑的方式,傳達都會人不同風貌,也是真實人生的寫照。但是這些由樹脂打造並噴上防火漆製成,加上設在高處不易清潔,維修人員必須在列車收班後,特高梯子才能擦拭,長時間若沒擦試,這種材質反而顯得髒污。

同樣情況還有中正紀念堂站的「舞台、月台」,採用類似舞台的布幕與垂簾的設計,創作概念是將月台比擬為舞台。月台上的旅客人潮來去,象徵啟幕或落幕。然而,不鏽鋼管設計的垂簾,因為高高懸掛垂落在電扶梯端,不易清潔,可以清楚看到很多鐵條上面已經累積厚厚的一層灰,鋼板烤漆上也明顯有髒污。

古亭站的「邂逅」高高懸掛,衍生的問題是難以清潔。洪敏隆攝


中正紀念堂站的「舞台、月台」,同樣採用類似舞台的布幕與垂簾的設計,難以清潔。洪敏隆攝


「舞台、月台」公共藝術的髒污顯而易見。洪敏隆攝


簡訊傳詩句耗費8小時 即時互動慢了好幾拍

北捷早期的公共藝術非常重視「互動性」,除了前述的公館站「偷窺」,府中站內設置在挑空穿堂的「空間之詩」,形狀像是碎紙機中的長條紙花,以自由曲線造型吊掛,這件由電腦操控,結合LED字幕機的線性造型作品,讓民眾可藉由手機簡訊上傳詩作,就會發表於字幕機上。

記者7月3日下午實地操作,發現在此公共藝術旁的簡介,並未說明要將簡訊傳送到哪,還得先到詢問處問站務員才能取得,當天下午1點18分傳送詩句的訊息到指定電話號碼0911511026,卻一直都未見「空間之詩」呈現所傳詩句,記者站立約15鐘後放棄,沒想到至當天晚上9點20分,相隔逾8小時後才收到已刊登到「空間之詩」的簡訊,該作品要呈現的互動目的明顯「慢了好幾拍」。

府中站的「空間之詩」提供民眾傳簡訊,就能在藝術品上面呈現自己的文字。洪敏隆攝


記者實測傳簡訊,下午1點多傳送,晚上9點多才收到回應。截自簡訊畫面


昆陽站的「旋」,以不鏽鋼板製成旋轉木馬剪影,原本設計是旅客靠近時,一旁的紅外線感測器便會啟動馬達與發聲器,讓木馬隨樂起舞,但是記者實測發現,部分裝置的感應已經不夠靈敏,必須要整個人把手完全貼近紅外線感測器才會啟動。

北捷公司回應表示,公共藝術作品的巡檢、例行清潔及維護,都是納入車站每日巡檢及清潔作業,費用則由一般設施設備管理維護費用支應,並未另外編列預算,「邂逅」及「舞台、月台」都是依藝術家提出的作品維護計畫,清潔維護頻率為每半年1次,以人員持擦拭布或伸縮桿,視本體高度利用鷹架、升降設備清除積塵或污垢。擦拭時搭配使用清水或中性藥劑,以避免傷害其材質。

北捷公司坦言,早期設置的捷運公共藝術已有設備停產問題,面臨部份組件須升級之挑戰,「偷窺」鏡面霧化問題,已編列預算進行部分組件(含鏡面)升級汰換,預計今年7月底前完成鏡面組件汰換,「青春美樂地」因燈源故障,現況是關閉電源進行檢修,然而因作品設置年限久遠,設備已停產,後續將使用替代光源進行維修。至於其他作品例行巡檢如有發現設備故障時,隨即派員進行維修。

對於記者實測「空間之詩」延遲8小時才上傳,北捷指出,7月4日有測試簡訊傳送功能正常,約1至2分鐘即可成功上傳「空間之詩」字幕機,什麼原因記者實測延遲要查,當無民眾傳送詩作,則會輪播台北市公車捷運詩文暨台北文學獎得獎作品。

昆陽站的「旋」,民眾經過時木馬剪影會隨樂起舞,但感應已經不靈敏。洪敏隆攝


設置跟維護同樣重要 規範應明確入法

捷運車站的公共藝術都是由台北市捷運局於捷運工程興建時設置,完成後移交北捷公司維護管理。北捷公司表示,曾向台北捷運局溝通盡量避免設置互動或電子式的公共藝術,後期的捷運局規畫的公共藝術已無此類型,未來若有公共藝術毀損且無法修復的情形,將依《公共藝術設置辦法》提請捷運局申請辦理退場事宜。

記者檢視北捷後來幾條新開通的捷運線如新莊蘆洲、松山線等,公共藝術作品大部分都改以「牆面」設計或是雕塑品等設在地面較易清潔維護的為主。

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研究所教授呂清夫呼籲,《公共藝術設置辦法》應該要改為《公共藝術設置及維護管理辦法》,「設置」跟「維護」同樣重要,必須明確將相關規範納入。

他強調,只要有心維護,公共藝術作品都能夠維持很好,尤其是數位或電子裝置公共藝術,平常維護保養更加重要,不要等到出現問題再來解決,為時已晚。

長期以來,台灣推動公共藝術始終停留「設置」公共藝術品就是大功告成,忽略環境先天不良,或後天疏忽好好維護管理的狀況下,使得作品變成礙眼突兀或窘態畢露,北捷原本風風光光的藝術作品,落得晚年淒涼的教訓應該牢記。

洪敏隆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