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體育提升國力!郭台銘拋對兒少發「體育運動禮金」等七政策

    2023-08-03 22:01 / 作者 政治中心
    郭台銘訪美觀賞紅襪隊比賽,為台灣好手張育成加油。郭台銘辦公室提供
    有志2024,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今(8/3)在美除親赴西雅圖水手隊主場,替客場出賽的我旅美紅襪野手張育成加油,晚間也臉書發文,拋出要對3至8歲發放兒童發放「體育運動禮金」,9至18歲學生發放「體育賽事禮金」,體育環境投資達公務預算1%等7大政策主張,盼用體育提升國力,打造台灣運動產業環境。

    郭台銘主張,應從支持「競技體育」、鼓勵「全民體育」以及擴大「體育消費」三管齊下。他提出的七大政策方向:
    一、3至8歲兒童發放「體育運動禮金」:
    鼓勵孩子參與體育、游泳、球類、體育夏(冬)令營等活動,培養孩子從小運動的好習慣,減輕家長負擔,更可以鼓勵體育運動課程開設,促進更多體育專長人才就業機會,促進整體體育休閒產業的活絡。

    二、9至18歲學生發放「體育賽事禮金」:
    鼓勵學生親臨現場觀賞體育與運動賽事,培養未來「有償」體育賽事消費人口與習慣。9至18歲觀賞體育賽事活動,大多會由家長陪伴前往,更能擴大整體消費人口與收入。賽事收入與觀賞人口,不但能鼓勵各縣市賽事活動舉辦,更可給選手更多實戰機會。

    三、公私協力,鼓勵企業贊助選手、經營球隊、投資體育:
    修改過時的法令規章,擴大租稅等政策手段,鼓勵優質企業投入體育環境的經營,將企業品牌、行銷經營的know-how引入體育活動,讓運動不僅是明星崇拜、健康休閒,更能成為一種時尚與lifestyle。

    四、擴大政府體育投資,爭取主辦國際賽事:
    中央政府體育預算為130億元,連總預算1%都不到,這還是加計運動發展基金與特別預算的「虛胖」結果,政府應加速體育環境的投資,公務預算應達到中央政府總預算1%。尤其政黨輪替後,兩岸關係和緩,台灣應爭取主辦更多國際級賽事,提升台灣運動風氣以及運動產業鏈。

    五、充實體育場館設備與運動課程,滿足「全齡化」需求:
    中央政府應編列預算,補助縣市運動中心、學校場館充實硬體設備與軟體課程。上課時間,提供學生、運動員更好的訓練場地,下課時段,提供民眾更多元的運動場地選擇。不論是硬體設施更新與軟體課程規劃,都應該考慮老、中、青與兒童的「全齡化」需求。

    六、運動選手打造更好職涯規劃:
    許多孩子都愛運動,但孩子與家長永遠在運動、求學與就業上面臨三難。我主張,政府應該提供體育學生與運動員適當的「營養代金」,體育學生與運動員回饋合理時數,前往基層擴散運動知識與風氣。政府設立平台,為結束選手生涯的運動員媒合符合專長的工作。

    七、從照顧選手出發,擴大單項協會參與功能:
    過去屢傳單項協會人事傾軋、利益糾葛以及疏於照護選手的憾事,政府應積極輔導各單項協會之運作,從選手與運動推廣的角度,擴大單項協會的參與,協助整體運動環境的提升。

    郭台銘文中也說,今天,他前往水手隊球場,為在客場出賽的台灣好手「國防部長」張育成加油打氣。與現場數萬名觀眾,一起見證育成走出低潮,連續二場敲出安打,並完成個人MLB生涯第5盜,刷新台灣球員的盜壘新紀錄。不論是經典賽或是關心宜蘭蓬萊國小棒球隊訪美參賽資金短缺,張育成所代表的「正直、熱情、奮進與良善」正是運動背後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郭台銘說,體育運動不僅能健體強身,更是團結社會的重要力量,鼓勵我們團隊合作、不折不撓、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隨時激勵身邊的人的樂觀態度。直到今天,不論工作再忙與再累,我都保持規律運動的習慣,並接受教練的建議,強化肌力與耐力,才能支持我有足夠的體力,全台跑透透傾聽民意。

    郭台銘還說,體育與運動政策應該是跨黨派與超越意識形態的全民共識。但是,過去政府長期忽視體育環境的基礎建設,選手在國際上有了好表現,才出來「蹭熱度」「刷存在感」,這正是台灣整體體育發展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全民體育不應該淪為口號,政府有責任與義務,打造更友善、更鄰近的運動空間與環境,養成全民運動的好風氣,減少健保支出,增進國人健康,更能促進運動產業的興盛。

    郭台銘最後說,他熱愛體育活動,更喜歡運動所帶來的健康與活力。他大力主張「體力就是國力,強國必先強身」,政府應該大幅提高對體育環境的軟硬體投資,鼓勵民間企業投入體育產業的經營與支持,並給予選手更好的培訓與環境。遙想古希臘時期,「身心均衡發展」為雅典民眾的普遍共識,體育與智育是一體兩面,不可偏廢。我相信,以運動促進全民的健康與體能,方能促進整體國力,這是該做、也一定可以做到的政策方向。「健康國民、卓越競技、活力台灣」,不該只是白皮書的口號,更應該是政府與民眾每一天生活的實踐。
    政治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