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重拾金門聚落文化 在地囝仔敬土豆多元深耕

    2018-11-20 00:00 / 作者 陳玠婷

    提起金門,關鍵字大多都是軍事戰地、高粱、閩南建築有關,不過仔細推敲,你會發現這些都是過去幾十年的印象,那麼,現在的金門有沒有一些新故事呢?

    「敬土豆文化工作室」由出生於80年代,在金門長大的王莛頎、王苓、王維剛三姊妹共同主持,希望透過新世代方法,重新連結在地聚落與人的關係,延續歷史、創造新世代記憶。

    今年八月,後浦泡茶間露台有了名為「碉堡」的空間,來自見學旅工的外國人Justin設計建造,木頭瓦片植栽皆由社區居民、敬土豆提供,期待成為金門不一樣的風景。圖片來源/敬土豆文化工作室

    延續務實精神 重現在地奇蹟

    王苓在一次活動中,直白提及成立敬土豆的原因,表明自己18歲離開金門生活,再回來後竟對家鄉一無所知,「很可惜,也很可笑。」工作室成立於2014年,取名緣由與金門在地息息相關。「敬」意謂尊敬,音似金門口音的「種」,另外土豆是金門經濟作物花生,藉以表達尊重土地、深根土地、重拾文化之意。



    敬土豆與前述的返鄉青年做的事情不太一樣。他們從生活著手,將過去歷史、現在、未來連結在一起,做得又廣又深,譬如近期剛營業的「後浦泡茶間」、《奇蹟的發生:金門出洋故事展》、土豆音樂祭、關注金門賭場議題、和學生舉辦田野調查攝影展、承接政府文化標案等等,以城市設計概念復興聚落。

    敬土豆在街頭巷尾 創造在地奇蹟

    以工作室第一個案子《奇蹟的發生:金門出洋故事展》來說,展述金門一百多棟洋樓的由來,原來與金門發展歷史有關!《奇蹟的發生》辦在當地知名陳景蘭洋樓,在事件發生地了解過去,特別有意思。過去,金門歷經大大小小戰役,土壤貧瘠、工作有限,使得生活困苦。因此男人們到東南亞國家工作,帶回來的異國樓房,見證了時代的艱苦。



    而敬土豆近期推出的「後浦泡茶間」,源自2015年金門縣政府推出的「後浦街道風貌維護計畫」,目的是重塑老街風貌,重新集聚金門人對老街的向心力、認同感,敬土豆從中扮演的角色則是推動計畫執行,期待與民眾一起尋找老街的未來、討論修繕老屋意願,並協助居民進行申請補助,希望將衰頹的後浦街區救起來,畢竟街區需要共好,若只有兩三間商店,更顯寂寞。



    「後浦泡茶間」即是「後浦街道風貌維護計畫」的延生,敬土豆將泡茶間營造生活氛圍,與居民交流對聚落的想法,進而凝聚共識,一起重振後浦舊街區。另外,泡茶間不定期舉辦展覽活動、工作坊、街區活動、運動賽事轉播,即便居民無事,也能來此捧茶、喝啤酒、聊天發呆,享受俯瞰街景、近看關帝廟的精緻廟簷。

    近期剛開幕的後浦泡茶間,是在地人相互溝通扶持的地方,也是外地人親近金門的好地方。圖片來源/後浦泡茶間官方粉絲團 攝影/陳彥霖

    創辦土豆音樂祭 興起聚落意識

    敬土豆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即是「土豆音樂祭」,邀請台灣與他國樂團、DJ、音樂家演出。雖然今年歷經轉型而沒有舉辦,但過去四屆,吸引來一次比一次多的群眾共襄盛舉,因為土豆音樂祭打破觀眾與舞台的距離,選在不同聚落的街邊,樂團樂器一擺,拿起麥克風就表演,這樣隨性自在,能夠引起群眾好奇心,不僅共創在地回憶,更能讓人群對聚落產生記憶、感情,實現音樂祭創辦人王維剛想讓大家再次看到生活周遭美好的願望。



    敬土豆帶入許多新手法與想像,期待能夠與金門一起延續歷史,創造屬於這世代的記憶,傳承下去。這份態度實在,也很誠懇,希望未來金門聚落漸漸重拾過往的生命力,活出新印象。

     

    2017土豆音樂祭,邀請眾多樂團、音樂家共襄盛舉,影像中是茉茉天空苳村表演。圖片來源/土豆音樂祭官方粉絲團 攝影/廖家鴻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心中好新聞吧!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