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莫羽靜專欄|新興菸品修法納管是福還是禍?

    2022-03-14 18:00 / 作者 林昕慧

    近年來新興菸品的出現,引起輿論的兩派對抗,反對方舉出各式各樣大量危害的案例,支持方則宣稱正確的使用可以減少菸品危害,也有許多人使用新興菸品戒菸成功,但也有使用無效者,或者成功從一天一包紙菸,轉換成一天不定時抽幾口加熱菸,雖然無法戒菸,但也成功讓菸品用量大幅下降,原本的呼吸道疾病也得以舒緩。



    今年初的預告修法為一禁一鬆綁,明定禁止販售電子煙,同時納管加熱菸等菸草產品,引起菸害防治團體的大力撻伐。鬆綁的是「加熱菸」,也是減害產品,卻被誤解成十惡不赦的電子煙,也讓許多人霧裡看花,摸不著頭緒,同樣是新興菸品,卻有兩種極端的評價,也讓人疑惑,新政策的推行,到底是為菸商開啟大門,還是有利於減少菸品毒害?




    圖片
    政院1月通過「菸害防制法」修正案,將加熱菸納入管理。(圖片來源/Pixabay)




    菸害防制的兩個方向



    菸害防治的觀念從2003年左右開始發展,陸續提出了兩大概念,分別是2003年的「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也就是目前主流的菸草控制FCTC,另一個菸草減害(Tobacco Harm Reduction,簡稱THR) 概念,則可追溯到1976年由英國精神科專家Michael Russell教授提出。



    「菸草控制FCTC」的概念是從源頭減少菸草需求,對公眾教育菸品傷害,提高菸品價格與稅收,廣泛禁止菸品廣告,降低菸品供應與監督管理;「菸草減害THR」則是將減害觀念運用在菸草控制上,強化菸害防制作為,減少菸草產品對人體健康、社會環境的傷害。



    何謂新興菸品?



    大家都知道傳統紙菸會危害健康,但台灣仍有數百萬人口抽菸。新興菸品的研發是以菸草減害作為準則,用意在於提供那些想戒菸或無法戒菸的人,在繼續使用紙菸的情況相比下,一個風險更低的替代品。年初修法草案中,可能鬆綁的加熱菸與傳統紙菸的共同點是使用「菸草」,所以加熱菸能帶來與傳統紙菸較為接近的味道和體驗。而兩者最大差異點則是「燃燒方式」── 加熱菸僅加熱但不燃燒,是透過緩慢加熱產生含有尼古丁的氣霧,而非傳統紙菸經過燃燒而產生的煙霧。危害大幅減少的關鍵就在於加熱菸不經過燃燒,可降低吸菸者因燃燒菸草產接觸到的毒物及致癌物質。但無論傳統紙菸或新興菸品,只要含有菸草和尼古丁產品,都有危害健康的風險。



    新興菸品的爭議



    新興菸品的問題,大多是缺乏管理機制或過度禁止所產生,因為缺乏法規的管理和審查,其中尤其是新興菸品中的電子煙口味多變、造型特殊的特性,吸引年輕族群以追求流行的方式,開始接觸菸草,甚至進一步追求傳統紙菸或高尼古丁含量的煙油產品,反而與菸害防制的初衷背道而馳。



    台灣目前法規修改方向



    行政院於今年初通過「菸害防制法」、「菸酒稅法」修正草案,並於3月1日通過一讀,其中最主要的更動,則是將新興菸品列入法規管理的內容,不再像過去無法可管,其中因為多變口味與造型容易吸引青少年人口吸食的電子煙,將採取禁止販售生產;加熱菸則採取比照傳統紙菸的方式,可在通過「健康風險評估」後,經審核後放行,同時比照傳統菸品禁止廣告宣傳行銷,也針對加味菸,禁止添加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口味添加物,以免年輕族群因為追求口味特性而接觸,吸菸的許可年齡也從18歲上修成20歲,並將大專院校等場所,納為全面禁菸場所,警示面積也從35%增加至85%。



    這樣的修法方向也與民間支持相差不大,根據趨勢民意調查公司,最新民調顯示,有近9成受訪者支持「台灣政府用法規鼓勵各產業研發能減少汙染與危害的產品」,其中7成的受訪者認為二手菸害是嚴重問題,並且應該要讓吸菸者能選擇相對低害的產品,也能逐步降低尼古丁的使用劑量,降低吸菸頻率,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選項,最終選擇正規的醫療用戒菸產品,脫離煙癮人生,而不是全面防堵,在抽與不抽之間毫無灰色地帶可言,因為制約的習慣,與菸癮的戒斷症候群,而越不過那道戒菸的高牆。



    (本文為合作專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太報提醒您吸菸有礙身體健康,未滿18歲不得吸菸。




    林昕慧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