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政府積極平抑物價,但物價指數仍不減反增。行政院主計總處今(2月11日)公佈今年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84%,漲幅與去年11月創下的新高數字相同,連續6個月突破2%通膨警戒線。主計總處表示,若扣除春節因素,CPI及核心CPI分別漲2.5%及2%,處於相對高檔,物價上漲壓力仍大。
主計總處今日發布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84%,若扣除蔬菜水果,1月CPI漲2.76%,再剔除能源後總指數(即核心CPI),漲2.42%,這也是自2018年以後,罕見地超越2%通膨警戒水準。
主計總處表示,1月CPI年增率擴大,主因仍為油料費隨國際油價走高,部分服 務費如保母費、旅遊團費、旅館住宿費、計程車資等,循例在春節前加價,以及水產品與肉類等應節商品價格相對去年偏高,又蛋類、水果、外食費、機票、房租及家庭用品價格上漲所致,僅蔬菜及通訊設備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
就類別來看,交通及通訊類漲幅最多,為5.19%,因國際油價走高,油料費就上漲16.77%,而機票、交通工具零件及維修費也分別漲13.38%及4.01%所致;其次是食物類,漲3.75%,主因為水果受去年豪雨遞延影響,價格上漲21.41%,加上蛋類、水產品、肉類及外食費分別上漲15.62%、5.28%、4.76%及3.87%。
在春節假期,國內旅遊團費及旅館住宿費等費用提高,但受到疫情升溫、抑制部分服務需求,在交互影響下,娛樂服務價格上漲2.47%。至於居住類也上漲1.73%,主因為住宅維修費、家庭用品分別上漲 6.29%、2.50%所致。
此外,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關注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1月平均年增率為2.93%,最近「鬧蛋荒」的雞蛋漲幅持續飆高,增幅達18.38%,創34個月的新高;其次是沙拉油及調理油,漲9.58%;民眾最常食用豬肉,價格續漲5.11%,其中僅米價連續4個月下跌,跌幅為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