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玉山排雲山莊餐點為何評價不一?關鍵取決這項因素

    2021-01-05 10:09 / 作者 王朝弘

    本文為作者針對山屋供餐與運補討論之系列文,請先看過Part 2〈你登過玉山嗎?一文看懂護國神山「排雲山莊」的供餐營運〉。本文為系列文第三篇,未完待續。




    劉克襄評論風波



    排雲山莊餐點在網路上經常出現負面評論,但從未受到重視,直到數月前劉克襄先生在臉書上評論排雲餐點,食物單調、味如嚼蠟,受到許多留言強烈批評,登上媒體版面而被廣泛討論,後來他受訪表示文章原意是希望改善山屋餐食、促進國際觀光



    筆者查了當時新聞,了解批評聲浪。上河文化總編輯表示,大多數的登山者來到高山,圖的是大自然美景與心靈解放,美食服務相對將成為自然的負擔。他說劉克襄不是登山圈內人,不希望一般民眾誤會高山百岳山友登高山時仍圖口腹之慾。



    這論點我是認同的,筆者都是帶著兒子一起爬山,目的是享受親子活動時光、欣賞高山美景、親近自然、身心健康,因此簡單有得吃就好,我的三、四日登山行程,其飲食大多是麵包、餅乾、熱飲、泡麵、肉類罐頭,攜帶爐具、瓦斯如此而已。



    玉管處由副處長盧淑妃出面回應,在山上提供住宿和餐飲,目的是希望減輕登山遊客的負擔,而所有資源都是靠背伕每天背上山,希望大家能多體諒,食物原則是「高能量、輕量化、低廚餘」,餐飲部份之後會逐步改善。玉管處為主管機關、監督經營有其立場,此官方回應算是四平八穩、正向、不得罪任何一方。





    劉克襄一篇「味如嚼蠟」的排雲餐點評論,引來各方爭論。(圖片來源/截圖自劉克襄臉書)



    許多新聞報導中也引用一位登山作家說法,他認為高山美食的代價會增加環境負擔、製造更多廚餘,耗費更多瓦斯。人到高山會味覺遲鈍、食慾不振,提供再好的菜色也枉然,認為劉克襄不應評論、要求餐點。



    高山美食會增加環境負擔、製造更多廚餘,此論點與先前上河總編輯、玉管處之說法相近。但其文章中的許多說法,我是無法認同,篇幅有限、以後有機會再談。



    作家詹偉雄也有豐富的登山經驗,在蘋中信(蘋果日報之論壇與專欄)發文支持劉克襄說法,他認為玉管處的說法是推諉之詞,他曾在南湖、三六九、天池、檜谷、九九山莊、嘉明湖避難山屋搭伙多次,以可口程度論,排雲是最後一名無誤(於排雲用餐五次,兩次經驗極端不佳)。



    他在文中提到山屋中希望得到的是適切食物,並不求食材華美。適切食物這說法我非常認同,如前述,絕大多數的山友並不是要獲得大魚大肉或多樣化食物、多道餐餚,只要煮得好吃,即使只是一道菜,也能飽餐一頓,例如:咖哩飯,滷肉飯、大鍋麵、炒麵之類。



    爭論與共識



    由以上說法,無論在支持或希望改善的,大家都認為登山需要的是適切的食物。即使是希望改善餐點品質的人,也不是要求多道菜餚的山珍海味,而是將簡單適切食物要用心做好、可口、好下飯。我想劉克襄所訴求的,也是如此,並非玉盤珍饈、米其林西餐。



    然而有些人較不友善或特定立場的評論,將餐點改善解讀成「美食」,再將美食延伸成豐盛的餐餚,如辦桌一般,講求菜色、量多、高級食材,我想這就過度延伸,再舉道德、環保大旗進行批評,這實在有失偏頗了。



    筆者的玉山初體驗



    兩年半前(2018)和我兒子第一次登玉山,安排兩天一夜,抽了數次終於中籤,聽說排雲規定要訂餐,查詢相關資料時,出現了許多則對排雲用餐負面的評價,肉排很鹹,雞腿很小(棒棒腿)、菜色單調不好吃,人員口氣不好之類的話,也有人提到山屋自煮不友善(玉管處規定),要煮的話,必須到屋外吹風煮。讓我對於登玉山,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那時我們是登山新手、體能普通,很多登山的事也不懂,當然按規定訂餐。好不容易才抽到排雲,不用自己背食物、睡袋,有得吃就好,能登頂玉山才是最重要的,吃什麼都好、無所謂,也就是一餐。我想這也是初登玉山多數人的想法,終於中籤可以圓夢,花點小錢訂餐,輕鬆省麻煩。



    排雲山莊早餐用餐通常2點~3點,之後就出發登頂看日出。當時業者網頁並未有明確說明用餐時間(現在已有),由於我兒子僅小一,從未摸黑登山,心想不要那麼早出發看日出,希望早上4、5點用餐,致電向業者詢問,電話中回答我,沒問題,早餐時間可以彈性延後,但心中難免有些不放心。



    中午抵達排雲時,莊主(玉管處之山莊管理員)見我帶小孩,很熱心地提醒我很多注意事項。接著向工作人員(餐飲經營業者之人員)領取睡袋,我詢問早餐時間是否可以晚點吃,回答不行,我說「你們公司說可以晚點吃」,他說「山下怎麼說,是山下的事,上面就是我說了算,2點多若不吃,之後就沒得吃」。



    雖有心理準備,但聽到這樣回答語氣還是讓我嚇到,我兒子也在旁邊,不想多作爭論。後來還是只能半夜2點將我兒子從床上挖起來吃早餐。坐在排雲山莊大廳時,網路傳言的一些情況也見到了,所幸未發生在我身上,應是我有先做功課預防。



    排雲餐點



    兩年多前所用晚餐與劉克襄的排雲餐點看起來差異不大,與網友的最近餐點也相似。我和兒子都不挑食,平常就是吃便宜的學生餐、炒麵、滷肉飯過一餐,現在中午大多吃素食。對我而言,好不好吃都無所謂、就是一餐,能吃飽就好,平安帶兒子登玉山、看美景比較重要。



    當天晚餐我兒子自然吃不完那盤,留了大部分的白飯與酸菜、配菜,最後我把那兩盤食物、白飯都吃完,看到現場有人想再加菜的尷尬畫面,我自然不會想再去添加配菜,將全部白飯泡湯吃掉便是。粒粒皆辛苦,其實將盤中食物吃完,就是我們從小的習慣,自然不過的事,從未去強調惜福感恩的道理。





    左圖為作者2018年登玉山時的排雲餐點,右圖則為網友於2020年12月造訪時的排雲餐點。(圖片來源/王朝弘教授、網友)



    九九山莊用餐重建信心



    下山時我兒子跟我說,下次若再來玉山,可以不要訂餐嗎。當下我不敢答應他,因為那時擔心沒能力自己背、煮,我只能跟他說,我們暫時不會再來玉山,台灣還有很多其他百岳可以爬,別的山屋應該煮得不一樣,一個月後我們要走大霸尖山,在九九山莊過夜,跟阿清訂了兩晚餐點。



    當天的協作廚師是泰順大哥,讓我兒子吃得很開心,晚餐好吃就不用多說了,早餐吃豬肉蛋漢堡,讓我兒子很懷念,晚餐煮好後,我看他接著煎荷包蛋,一顆一顆慢慢煎,很有耐心煎了好久(將近百顆蛋),我說很花時間,他說大家吃得開心、喜歡,他就很高興、很值得。



    為了能自背自煮全自理,之後我勤練體能、負重訓練,兩個月後,我們要去雪山、住三六九山莊,我就問他要訂餐嗎?排雲的印象還在,他希望能自己煮,我說「你要自己背一顆睡袋喔」,他說好,我們就各自背著睡袋,帶爐具、食物登山,從此我們進入另一個登山階段,更能獨立自主登山。



    已經過了兩年多,某天聊到他對排雲用餐的感覺是否記得,他還是不願意再吃排雲的訂餐。他對很多小時候的事都印象深刻,尤其是登山的事,很多爬過的路徑有什麼特點,比我記的更清楚,第一次登玉山、排雲用餐之事自然也很難忘懷。





    大霸尖山的九九山莊供餐。(圖片來源/王朝弘教授)



    再登玉山,一日來回最好



    2019年我帶兒子(8歲)再次登玉山,我們選擇一日來回,不用為抽床位而傷腦筋,我們體能進步了,走起來相當輕鬆,從停車場到玉山登頂,回到停車場,只要10小時。



    2020年我們登玉山三次,兩次選擇一日來回,一次兩天一夜登玉山東、南峰、東小南山。我兒子登山體能更好,走到排雲、登玉山主峰,大概就跟爬七星山、獨立山差不多,感覺就是走廚房、巡田水的概念,而許多新手常說爬到懷疑人生,這就是登山能力的差別。



    為何滿意度不同?需求、標準不一樣



    回到餐點的滿意度這主題,從我個人的登山過程可發現,滿意度除了和餐點品質有關,還有一項因素就是登山能力,不同能力對餐點的標準有所不同。



    當需要依靠他人協助或是圖方便時(或稱登山遊客、新手),自然不敢要求太多,有得吃睡就要抱著感恩,再次惜福,助我完成夢想,完成登玉山的心願,可能一生就只登這次玉山圓夢之行,自然不會計較太多,也不知比較。



    對於經常登山的人,自是有能力自行背、煮,一年可能登玉山群峰數次,爬玉山只是為了體能訓練,或是帶朋友來圓夢,同時對台灣其他山屋餐飲狀況也相當熟悉,具有一定登山能力,自然較敢提出建議與評價,希望排雲餐點能更加進步。



    人總是會比較評論很正常,被評論的人可能不舒服,檢討改善進步就好,大家就會再次肯定。若是只能接受或只願意聽「辛苦了!感謝!惜福!」雖然心裡比較舒坦,但煮出來的飯菜也不會變好吃。



    一家公司若只願意聽到稱讚,大多是善意的謊言,不願針對缺點改善,是很難進步成長、跟上社會的脈動,有一天自然會被淘汰,除非它是獨營企業,獨占市場,但就會像是過去國營企業一樣被詬病。



    新手登山這就像出國蜜月旅行一樣,若是第一次或一輩子可能只到歐洲某城市旅遊一趟,當然較願意花錢消費,即使較貴也捨得,若遇到餐點品質不佳與購物商品不符合預期,也多是摸摸鼻子算了,不會花時間、花心力去計較,又人生地不熟,旅遊開心最重要。



    當你在家裡附近買東西,若品質不佳,可能會去抱怨、換貨、退錢。對排雲山屋的經營業者而言,大多是登山遊客,可能只作一次生意,所謂的過路客、一次客,即使你有意見,也不見得會受到重視,反正是獨家生意、玉管授權,想住排雲、登玉山的人多的是,許多山友都說想吃排雲餐還吃不到,有得吃就別抱怨了。



    而一年登玉山多次的人,就像在住家附近餐廳用餐一樣,總希望餐廳能提供穩定的好品質,因為一年到頭要經常光顧,若遇到品質不好時,就會客訴反映改善。



    由以上討論分析,就不難理解為何會有兩種、甚至多種不同的聲音與意見,台灣本來就是民主社會,大家習慣發表自己意見,就像臉書社團群組中每天文章有不同的看法,喜歡支持,不喜歡滑過不看就是了。



    人都習慣認為自己最聰明,想法觀點最正確,不同立場的人很難說服改變,這是人性、自然之事,就像政治支持一般。



    事實上很多事情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也不能簡單的二分法,中間有很多程度上的不同,沒必要爭得面紅耳赤。教育學習就是希望明辨事理,從科學、邏輯、哲學、法律等角度,去理性思考看待一件事。



    註:本文為系列文第三篇,未完待續。



    作者:王朝弘 原文連結:山屋供餐與運補討論:名人看法爭論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更多太報報導

    Part 1:山中食材補給困難、協作運送辛苦,山屋供餐要感恩知足,口味只能將就?

    山友必看!台灣九間山屋地形、水源、供餐、自煮條件比較


    王朝弘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