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雪羊專欄|向山致敬,一塊通往自由山海的里程碑

    2019-10-25 17:17 / 作者 洪采姍

    2019年10月21日,行政院舉辦了一場「向山致敬」記者會,邀請了各路山友齊聚行政院大堂,見證中央政府在山林政策上改革的決心與願景,由行政院長蘇貞昌上台宣布未來山林政策的五大方向:「開放山林」、「資訊透明」、「便民服務」、「教育普及」與「明確責任」



    現在,就讓我們用簡短的篇幅稍微瞭解一下這些政策的意涵,與即將影響、可以改革的層面吧!


    一、「開放山林,簡化管理」

    這個方向是個指北針,非常清楚地說明了政府面對自然的態度——就是「開放」。未來任何地方政府與管理單位,如果沒有非常充分且無可避免的理由就封閉一個地方,那就是中央認證的怠忽職守。所有的台灣人都有權利向它的上級單位申訴、施壓開放。當然,在記者會中院長也提到了幾個除外因素,很有機會成為管理單位的藉口,這就是需要人民持續監督的地方了。



    比如說,新北市的蚯蚓坑,至今仍然封閉,還有陽明山、壽山等地方依然有著諸多不合理封閉的區域,是我們首先可以付諸關心與監督的地方喔!



    而林道的全面開放,從此管車不管人,包含山友們朝思暮想的丹大林道,是記者會前就已經由林務局執行完畢的事,在此要再次感謝林務局,帶頭引領台灣的山林回歸全民懷抱。



    然而,林道的開放勢必會造成接駁的需求,這是無可避免的人性,如何管理接駁業務不讓其成為難以管理的黑市市場(如最近的萬榮林道接駁司機疑似遭到「被意外」身亡的事件,檢警調查中),並適度的修整,是林務局將面對的一個新考驗。

    大雪山|雪山西稜這條美麗的路線,曾因為政府的怠惰與傲慢,經歷過長達10年的封山,是黑山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圖片來源/雪羊)

    二、「資訊透明,簡化申請」

    目前由唐鳳領軍的團隊,經過召集各路山友討論的登山申請平台協作會議後,正在加緊趕工新的「一站式申請平台」,預計11月上線。



    這是山友們最期待的部分,未來申請登山路線,將只要在這個網站「填一次資料」就可以,再也不用擔心申請了入園證,卻忘記申請入山證,或者根本不知道該向哪些單位申請的荒謬情境發生,也可以即時查詢山屋狀況,對台灣的登山管理亂象無疑是一帖良藥。



    然而,開放申請部分還有一個大改進空間,那就是思考如何避免目前一些惡質商業團人頭卡位與海量人頭抽籤、排擠一般使用者的亂象,以及「5天前申請」是個不必要的限制,導致山屋申請失去了該有的彈性,建議可以提前到「2天前申請」,盡可能地讓山屋確實住滿,將公有財的利用效益達到最大化。這是兩個非常需要努力的目標。

    馬博縱走|繁雜的申請讓台灣的登山制度是舉世不友善,透過一站式平台將能解決這個不必要的障礙,並改善某些惡質商業團長年以來濫用個資佔床與抽籤的問題。(圖片來源/雪羊)

    三、「設施服務,便民取向」

    全面改善熱門路線的硬體設施與通訊品質,這是推動登山文化非常必要的工作。而據我所知,百岳路線通訊品質的調查包案已經發標完畢,預計在一年內調查完所有百岳的通訊品質,並評估何處需要新建基地台以改善山區通訊品質,有效提升登山安全,在此先給NCC一個掌聲。



    而登山設施維護與整修山屋等計畫,我的建議是「大眾歸大眾,原始歸原始」,希望讓大眾路線的設施完整性與舒適度能與日本、尼泊爾並駕齊驅,水準與國際接軌。至於目前不是大眾路線的地方,建議保留其原始完整,不要做任何建設,待未來真的有必要,再好好評估規劃是否要開發。畢竟,完整的原始山林與純粹自然,才是台灣與國際登山環境不同、差異性最大的寶藏呀!

    四、「登山教育,落實普及」

    這是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雙管齊下,讓所有年齡層都有機會學習登山與戶外,除持續以各種活動、文宣等努力推廣,目前台灣的登山教育也已成為各學校的選修課程或者計畫。我的建議是,如果有可能,應該將整個戶外教育,包含水域、攀岩等運動全部以「戶外運動」的課目編入體育課程中,並為教師爭取進行戶外教育時,所需承擔的安全責任底線。



    現行的法規,讓教師需承擔所有學生的安全責任,這已經導致老師帶學生出門的意願低迷,因為一旦出了事,可能連飯碗和退休金都不保。這是在推動戶外教育時,必須優先處理的事項。



    我們都知道戶外活動一定有風險,就連爸媽親自帶出門也不例外,因此讓教育現場的老師承擔這些風險的「所有責任」,會是推行戶外教育的最大障礙——不能期待老師們在教會孩子安全享受台灣山海環境的同時,要無限承擔學生的所有安全責任,如果是這樣,又有誰會想認真做這種「做好應該,有事都你扛」的鳥事呢?老師,不是教育體制中,最關鍵的靈魂嗎?

    烏拉孟斷崖|戶外活動必定有其風險,如何為帶領戶外教育的老師織出一張安全網,讓其不用負擔學生安全的無限責任,將是推動山林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圖片來源/雪羊)

    五、「責任承擔,觀念傳播」

    其中最有感的莫過於《國家賠償法》的修正案,將免除政府對於戶外活動管理的無限責任,往後在自然環境中遭遇危難,將無法向國家提起國賠訴訟,除保障管理單位的權益,也保護環境不會因為管理單位懼怕責任而將其重度人工化。



    然而,登山自治條例這條強迫保險、強迫考對登山安全幾乎無幫助的急救証照、以罰款當收費的惡法仍在,修法之路漫漫,甚至宜蘭縣居然想在這個改革的浪頭上訂定新的自治條例,令人搖頭。這就有待全民一起監督政府,徹底將這種歧視登山的惡法廢止,訂定全國統一的登山管理規範,才能讓登山活動健全且正義的發展。



    另外,登山保險無關「責任」,而關乎登山人在考量是否有能力承擔山難的救援費用後,進而思量是否要投保,讓其他人共同分擔風險的舉動。它是一個不應該強制的東西,更明確的說,如果舉著「開放」大旗,一切回歸自由為宗旨,又為何要強迫登山人上山的時候必須保險呢?這是一種赤裸裸的歧視,為何只有登山要強制保險,而其他戶外活動如攀岩、溯溪、潛水,都不必呢?到底有什麼迫切而充分的理由,如健保與汽機車強制險一樣,必須要「強迫」登山者投保呢?那其他的休閒活動,為什麼可以不用呢?



    敬請行政院在努力修正登山險,成為登山人真正所需的實用保險同時,切莫再走回「媽寶國家」的老路,繼續強迫登山人接受任何不必要的要求。唯有回歸市場機制,登山險才有正常化的一天,否則,將永遠是一個費率、內容都不合理,且有機會圖利特定單位的弊端。

    晨光中的玉山主峰|這個記者會只是個開端,台灣登山文化的前進與改變,有賴每一個國民的監督與建言。(圖片來源/雪羊)

    那一天,我在現場,坐在台下感受到了一股欣慰、感動與期待交融的氛圍,但我心裡也非常明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一天只是個開始與態度上的宣示,明示著中央政府與登山人站在同一邊,願意一起為自由開放的山林與海洋,努力改革。而基層機關與地方政府的作為,如果有中央政府鞭長莫及的地方,那麼,就必須靠全體登山人,一起努力監督改變了。



    這不是終點,這只是個里程碑,鼓舞著我們繼續向前,繼續攜手努力,讓未來的台灣,能夠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山海之國。

    洪采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