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30歲以後骨量大量流失 骨質疏鬆初期沒症狀 這3件事你該知道!

    2021-11-21 10:13 / 作者 黃奕慈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指出,人體骨骼的骨量最高峰是20至30歲左右,之後骨量會逐漸減少,尤其女性會因為賀爾蒙減少,骨量流失速度加快,若流失過多,讓骨骼出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形成所謂的「骨質疏鬆」。




    圖片
    30歲後骨質密度會隨著時間一點一滴流逝(圖片來源/國民健康署官網)




    至於骨質疏鬆會有什麼前兆呢?答案是沒有!根據成大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戴大為與「醫生漫畫家阿毛」臉書指出,關於「骨質疏鬆症」3件事你該知道!



    有兩種人需要接受骨質疏鬆篩檢



    戴大為在臉書表示,「初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許多長者越來越駝背,身高變矮卻不以為意,然後稍微跌倒或碰撞就發生了骨折,隨後因疼痛、無法行動,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導致逐漸失能甚至死亡,並造成社會醫療成本沈重的支出。」



    他提醒,有兩種人需要接受「骨質疏鬆」篩檢,第一種是「所有65歲以上的女性或70歲以上的男性」,第二種則是「接近停經的女性或50歲以上的男性,且具有危險因子」戴大為補充說明,所謂的危險因子,包括體重過輕、曾經發生低創傷性骨折,像是「沒有摔很大力就骨折」、有使用會降低骨質密度的藥物,例如類固醇、有會對骨質造成不良影響的疾病,例如甲狀腺疾病與某些內分泌與風濕免疫疾病。



    骨質疏鬆症該知道的3件事



    常分享有趣又實用健保知識的「醫生漫畫家阿毛」也提出,「骨質疏鬆症」該知道的3件事,他歸類共有風險族群、預防骨鬆、補鈣補D這三項,並提醒「一旦確認有骨質疏鬆症,一定要積極治療,治療藥物有口服也有針劑,但要符合一定健保規範,使用一段時間後,若T值有顯著進步,便有機會停藥。」

    1、風險族群

    停經婦女:缺乏雌性荷爾蒙。

    長期服藥:特別是類固醇。

    生活型態:吸菸、飲酒、碳酸飲料、咖啡因過量、缺乏運動。

    高齡長者:骨密度會隨著年齡逐年下降。

    內科疾病:如慢性腎臟病、甲狀腺亢進等。



    2、預防骨鬆

    運動:適量負重運動、增加骨密度與肌力。

    生活:不過分減重、不吸菸酗酒、咖啡減量。

    環境:改善環境或使用輔具、慎防跌倒。

    骨質密度檢查:50歲以上有危險因子的人。



    3、補鈣補D

    含鈣食物:奶製品、起士、小魚乾、黑芝麻。(每日補鈣1000-1200毫克)

    含D食物:鮭魚、雞蛋、乳製品、牡蠣(每日補充維生素D 800個國際單位IU)、

    曬太陽:每日曬太陽15分鐘也可以製造維生素D。



    罹患骨質疏鬆症時則須預防跌倒



    衛福部國健署資料亦指出,如果已經醫師診斷出罹患骨質疏鬆的人,必須要預防跌倒,以免骨折。預防的方式可改善居家環境,如浴室、廚房、廁所及樓梯,讓環境有充足的照明,保持地面乾燥或鋪設防滑墊、加裝扶手。適度的運動,增進肌力及關節柔軟性並改善身體的協調能力,也可降低跌倒的機會。




    黃奕慈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