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中限定「麻芛」翻身歐風糕點 林金生香152歲餅店飄香

    2018-10-16 00:00 / 作者 鄭羽琪

    一提到台中名產,最為人熟知的不外乎是太陽餅、鳳梨酥等,糕餅對中部人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點心。但過去並沒有專門的「糕餅店」,糕餅只是雜貨舖裡的一類商品,宗教活動、婚禮節慶等重大日子才有嶄露頭角的機會,對百年前的市井小民來說是奢侈品。



    行至台中南屯老街,與九份、安平不同,沒有太多新的商家進駐,百年來換過幾代生意人,犁頭店、米香店、糕餅舖、玩具店等店家則盡忠職守,延續昔日「台中第一街」萬和路的經濟血脈。



    傳承152年的餅店「林金生香」,便是其中一名老將。第四代巧妙揉雜老台中人的味道「麻芛」,第五代則延續麻芛的賣點,設立「研香所」提供中西式下午茶,開闢年輕市場。



     

    萬和路過去是交通幹道,有「台中第一街」之稱。(圖片提供/林金生香)

    老南屯人的飲食記憶:麵龜阿塗

    林金生香創立於1866年,創始人林旺生以賣麵為主;1912年,第二代林阿塗開始製作麵龜與糕餅,每逢節慶生意興隆,「麵龜阿塗」名號在南屯街坊響亮。「林金生香是文件上的名字,隨便問一個老南屯人『林金生香』,他可能沒聽過。」

    早年以美味麵龜聞名街坊,至今老客人致電仍會開口問:「我要找麵龜阿塗。」(圖片提供/林金生香)

    台中人才知道的美食「麻芛」 陳富美揉進麵糰

    麻芛(又稱「麻薏」)是中部特有農產,為黃麻的嫩芽,因氣候關係只適合在中部生長。早期為運送米、糖而大量於台中南屯種植,梗皮製成麻袋、麻繩,嫩葉就成了老台中人的美食──多次搓洗出苦水再加入地瓜、吻仔魚下鍋熬煮,就是一碗古早味麻芛湯,至今仍可在市場吃到。

    中部限定的傳統美食麻芛湯,非台中人多半未曾聽聞。(圖片來源/研香所Instagram)

    受限產地與產季,得把握端午到中秋前往台中,才有辦法吃到麻芛。第四代陳富美為了讓麻芛「走出台中」,將麻芛磨粉擀進麵糰,研發出麻芛太陽餅,讓麥芽甜味中和麻芛的苦。從古至今,少有人將麻芛做成湯品以外的美食,因光是要去除苦味只能手工反覆搓洗,費時又費力,更別說是磨粉加工了。陳富美發揮實驗精神,後又推出麻芛狀元糕、麻芛松子酥等,賦予麻芛、老餅新的面貌。

    改造林家祖厝 中西合璧「研香所」嘗麻芛蛋糕

    第五代女婿林玉凡從花蓮搬到台中,與陳富美女兒林宜勳接手家業,他們將林家祖厝大改造,裝潢成中西合璧的茶館「研香所」,並以麻芛為賣點,陸續推出麻芛口味的茶點,吸引年輕客與國外旅人,也令老客人驚奇。



    第三代老闆娘林童換,到83歲仍守護著糕餅店。她曾無法理解第五代改新包裝、翻新老祖厝的作法,林玉凡回憶:「我們這邊開一個洞,阿嬤就很不爽。」直到看見客人喜愛,她才慢慢放下心中的大石。半年前林童換逝世,老顧客都相當不捨。



     

    過去一樓為賣場,樓上則為製作糕餅的工廠與住宅。(圖片提供/林金生香)

    研香所吧檯旁仍可見磚牆裸面,第三代老闆娘林童換,曾為這間住了一輩子的老屋「被打洞」心疼,但一見客人的笑顏,她也慢慢接受年輕人的想法。(圖片/鄭羽琪攝影)

    多年前阿嬤林童換掌櫃的照片,研香所保留櫃檯作為紀念。(圖片提供/林金生香)

    麻芛似抹茶,可融入油脂、奶類,缺點是不溶於水,必須將麻芛日曬再撕下嫩葉、搓洗出苦汁、曬乾,再磨製成細粉才能靈活運用,加工成本高。第五代團隊不怕苦,創出麻芛歐蕾、麻芛冰淇淋、麻芛生乳酪、麻芛貝果等中西合璧的茶點,爽口的草香毫不違和。



    現在每到夏季,林金生香總因處理食材忙到不可開交,卻也忙得值得,研香所使152年的餅舖活出屬於這個時代的樣貌,更為南屯老街添一處停留休息的靜謐基地。



     

    左為麻芛戚風蛋糕,右是麻芛冰茶。麻芛冰茶帶有微苦的青草味,喝起來爽口降火氣。(圖片/鄭羽琪攝影)

    麻芛戚風蛋糕為限量供應,嘗起來帶有麻芛的清香,甜度適中,上頭的鮮奶油綿密美味。(圖片/鄭羽琪攝影)

    傳統糕餅賣場新設於萬和宮旁,狀元糕禮盒含綠豆、麻芛、杏仁、黑芝麻四種口味。裝載禮盒的木造平台已是老古董。(圖片/鄭羽琪攝影) 

    第五代將老房大改造,放置落地櫥窗前的老式電視機,是舊時代南屯街坊鄰居一睹演藝節目的唯一管道。(圖片/鄭羽琪攝影)

    📍 林金生香 糕餅鋪

    📮 台中市南屯區萬和路一段59號

    ☎️ 04 2389 9857

    🕑 08:30-19:00(周三公休)





    📍 研香所

    📮 台中市南屯區萬和路一段94號

    ☎️ 04 2389 9859

    🕑 11:00-18:00(周一、周二公休)



     

    現今南屯老街,時有汽機車呼嘯而過,相較於其它知名老街,觀光客不算多,卻也留住老社區的人情味。(圖片/鄭羽琪攝影)

    鄭羽琪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