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抽菸、吃檳榔小心罹患口腔癌!醫警告:長期戴假牙也要注意

    2021-10-26 17:07 / 作者 許皓婷

    根據衛福部109年死因統計及國民健康署107年癌症登記顯示,台灣每年有逾8千人罹患口腔癌、死亡人數高達3千人,發生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口腔癌更是台灣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發生率和死亡率在十大癌症中皆排名第四。



    陳亮宇醫師表示口腔癌被歸類在頭頸部癌症中,是指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會出現在任何一個構成口腔的部位,包括嘴唇、牙齒、頰黏膜(嘴唇和臉頰的內襯)、舌頭下方的口腔底部、前三分之二的舌頭、硬顎(口腔頂部的前面部分)、牙齦及臼齒後方的小區域,另外,常見的扁桃腺,軟顎等則是稱為口咽部,同樣也會產生病變癌化。



    遠離口腔癌!小心最常見癌前病變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

    一般正常的口腔黏膜看起來應該是粉紅色而柔軟的組織,「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是口腔黏膜顏色蒼白,且失去原有的彈性,變得纖維化如硬皮一般,甚至會有張嘴受限的情形。



    口腔白斑:

    口腔黏膜出現白色的斑塊,是一種表皮增生的現象,一般來說癌化的機率較低。



    口腔紅斑:

    因潰瘍或血管增生,使得口腔黏膜表皮出現紅色斑塊,與口腔白斑相比,惡性程度比較高。



    口腔疣狀增生:

    口腔黏膜呈現隆起如乳突狀的肉芽組織,被認為可能HPV人類乳突病毒有關或因為嚼食檳榔受到傷害引起。



    當發展成為口咽癌之後,比較不典型的症狀甚至可能包括長期喉嚨痛、耳朵痛、聲音嘶啞、淋巴結腫大、吞嚥疼痛,以及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圖片
    口腔癌是台灣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圖/取自陳亮宇醫師臉書)




    關於誘發口腔癌的危險因子,陳亮宇醫師指出,口腔癌會發生是經過一段緩慢進展的過程,從口腔有病變再演變成癌症,是因為受到長期的慢性刺激,慢性刺激又可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是「物理性」,像是老年人因假牙不合持續磨擦口腔黏膜,導致反覆破洞潰瘍,進而引發增生或異生(細胞分裂到高度異生狀態而變成癌細胞),另外,平常習慣喝熱湯或熱飲品的話,也會破壞黏膜表皮,增加細胞病變的機率。



    陳亮宇醫師指出,第二種是「化學性」,例如抽菸、吃檳榔、病毒感染等,而抽菸、喝酒、吃檳榔三大習慣都是口腔癌的危險因子,檳榔在2003年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第一級致癌物,就算較為單純、不夾紅白灰或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當浸潤到口腔黏膜表皮後,仍極易造成病變且漸漸癌化,過去更有研究顯示,吃檳榔引發口腔癌的機率,是未嚼食者的28倍。



    而吸菸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則是未吸菸者的18倍,若改成使用「無煙菸草」或「口嚼菸」,國外統計指出這類人在臉頰、牙齦和嘴唇內壁發生癌症的可能性更高達50倍,若同時吸菸又嚼檳榔的人,引起口腔癌的機率是無此習慣者的89倍,假如菸、酒、檳榔統統都吃的人,口腔癌的機率則會是一般人的123倍。



    但有研究發現,超過25%的口腔癌會發生在不抽菸,僅偶爾喝酒的人身上,陳亮宇醫師特別提醒,若有長期配戴假牙的人也要格外注意,除了定期回診檢查追蹤之外,如果發現有不合或鬆動的情況,都應立即請醫師處理或更換。




    圖片
    抽菸、喝酒、嚼檳榔是口腔癌的危險因子。(圖/Pexels)





    許皓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