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偶爾「廢一下」也沒關係!爸媽別太認真做這3件事,反而能養出更主動負責的孩子

    2020-11-30 16:42 / 作者 張佩雯

    本文作者顏安秀擔任教職20年、同時是兩個女孩的媽媽,經常在「顏安秀‧素養旅行」臉書專頁分享教育新知或觀點。






    不必當很厲害的父母、也不需要有求必應,父母可以活得「更像自己一點」。(圖片來源/Unsplash)



    父母的「不認真」並不是放任不管,更像是放手跟遠遠的守護



    昨天跟朋友說水果姐去幼女童軍宿營兩天一夜,可樂果妹妹前一晚抱著姊姊痛哭失聲,說捨不得,還怪我為什麼不阻止。



    媽媽我是有點三條線啦,就只是一晚,姊姊又不是要出國唸書三年。



    朋友表示羨慕,因為看起來雙果姊妹感情很好。我開玩笑說,因為媽媽無能跟懶散啦,所以姊妹自然感情很好,因為要彼此依賴呀!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上看過,有些事父母不用太認真做。我自己的心得是,父母的「不認真」,並不是放任或不管,其實更像是放手跟遠遠的守護。



    所有的愛都是希望聚合,但親子間的愛,勢必要走向自主跟分開,那才會是最受祝福的結果。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成為獨立的個體,真的不要什麼事都幫他做好。



    前幾天談的是父母可以送給孩子的三大禮物,我們今天來談一下,父母可以不要太認真做的三件事。「不認真」,反而造就一個更主動與更負責的孩子喔!



    一、直昇機般的照顧:

    有一句笑話是這樣說的:「有一種冷是你媽覺得你冷」。孩子都是心頭肉呀,怕餓著了冷著了,怕這個缺乏那個不夠,所以在孩子提出需求前,爸爸媽媽就趕快雙手捧上。



    但這樣鉅細靡遺的呵護著,真的是最好的嗎?



    我從來沒有幫姊妹兩送任何學用品(她們應該應該也不敢拜託爸爸),連「前一晚」才說明天學校要什麼東西,得出門去買,我都會反對(為什麼不提前說?爸爸媽媽下班了要休息沒有力氣再出門!)



    學校需要任何東西,幾乎不會「前一天」才講。提早告訴父母請幫忙早點準備,那是孩子自己的學習責任。如果要拖到最後一刻,才想起來這件事,要央求父母幫忙,那我會說就乾脆去學校被老師罵吧!



    若要希望孩子的主動性高一點,就真的要放手訓練。在不危及價值觀跟安全的狀態下,讓孩子受到一點挫折,有什麼關係呢?比起他往後的人生,在我們眼前的挫折都是小事。



    所以,不需要幫孩子打造一帆風順的生活環境,這對他來說是比較好的。



    二、陪著寫作業:

    小一上學期我會陪著寫功課,那時候主要是在刁字體。「寫字」這件事,不是說「好好寫」、「用心寫」,孩子就能把字寫好。教會孩子「認識字體架構」,學著去看每一筆畫的位置,比抽象的喊著罵著「把字寫好啦!」,更具體、更有效。



    除了字體我管的比較嚴,其他像做數學題目,我不太會去破壞小孩的思考。有什麼錯誤,就等她全部完成再一起檢視。



    小二之後就不太看她寫功課了,因為寫功課是她的事(工作、責任),我最多幫忙看一下結果。有時候好懶,就會跟她說「媽咪可以只要簽簽名就好了嗎?」



    作業,是老師跟學生間的事。家長監督有如實如期完成,學生的正確或理解多少,這部分由老師處理。



    家長不陪著寫作業,這同時也是一種宣示:「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長要幫的,是從小一開始(或許可以從幼兒園開始洗腦),協助他建立「自己完成作業」的認知跟習慣,這包含時間管理、專注控制,孩子都需要練習,不是爸媽坐在旁邊盯著,才能hold住自己做該做的事。



    三、身教:

    「身教」不用太認真做,這也刻意不來,因為一點一滴的真實,都存在於孩子的生活裡。



    希望孩子怎麼看待閱讀?他會看父母怎麼看待閱讀。

    希望孩子怎麼跟朋友交往?他會看父母怎麼跟朋友互動。

    希望孩子有什麼金錢觀?他怎麼用錢都是跟父母學的。

    希望孩子怎麼待人接物?他的榜樣就是父母。

    希望孩子怎麼為人處事?他就是我們的翻版。



    這些關乎價值觀的事,不用太認真教,也不需要刻意做,身教往往重於言傳,更重於耳提面命。我們希望孩子怎麼做,我們自己先做到就是了。



    不必當很厲害的父母、也不需要有求必應,父母可以活得「更像自己一點」



    不過沒有人是完美的,父母也是。



    我會在孩子面前呈現懶散的樣子,讓她們知道生活很累的時候,一陣子的放鬆(或低潮)是沒關係的。



    所以水果姐很累的時候,會跟我說:「媽咪,這兩天讓我廢一下!」她的意思是她什麼學習跟練習都不想要有。我會很爽快的跟她說:「好喔!」孩子知道他什麼時候想暫停,是好事。



    我也會在孩子面前呈現無能的樣子,讓她們知道有什麼事不會是正常的,但得想辦法把這件事弄懂。所以我會叫她去google,去篩選資訊。



    我也會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洩氣沮喪,還好雙果爸爸會替我註解:「沒關係,給媽媽休息一下。」



    不必當很厲害的父母,根本也不需要有求必應,父母也有自己的人生、工作或夢想,也可以活得「更像自己一點」。



    除了很重要的、不可退的底線(例如道德、安全等),很多事可以不用對孩子管太多啦,父母過得豐足快樂,對生活滿意對人生盡興,對一個家而言,更美滿。



    作者:顏安秀、文章出處:「顏安秀‧素養旅行」臉書專頁。



    更多太報報導

    胸悶、夜咳恐因腸胃潰瘍!青少年課業壓力山大、腸胃科就診人數增,醫籲3點保健康

    劉淑惠專欄|走出教室!到菜市場、郊外來場「美感教育小旅行」,點亮學習風景


    張佩雯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