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氣候變遷重創美國棉花產業 衛生棉條、尿布價格高漲

    2023-02-19 14:47 / 作者 林宜萱

    許多人或許只在天氣冷熱變化時才感覺到氣候變遷的威力,但卻沒意識到,一些日常用品價格也已被氣候變遷改變。《紐約時報》18日一篇文章舉例,德州去年逾7成棉花田無法收成,美國衛生棉條價格年漲13%、尿布漲21%,未來人們可能只能仰賴更不環保的聚脂纖維。




    圖片
    乾旱示意圖。路透社




    報導指出,美國農業部上月完成去年的產業計算,德州棉花產業損失創有史以來新高,近600萬英畝(約243萬公頃)的棉花田因高溫和乾旱而報銷。這場大崩盤導致美國衛生棉條去年上漲13%、尿布漲21%、紗布和繃帶漲8%、棉球漲9%,都高於美國去年整體通膨率6.5%。



    德州棉花農公會「平原棉花種植者企業」(Plains Cotton Growers Inc)執行長貝塞特(Kody Bessent)說,當地每年可以生產四五百萬包的棉花,但去年產量大概只有150萬包,損失20億至30億美元,「慘兮兮的一年」。



    德州種植的棉花主要是陸地棉(upland cotton),纖維比海島棉(Pima cotton,又稱「匹馬棉」)更短、更粗,是許多平價服飾、居家及衛生用品的主要成分。而衛生棉條、紗布等用品是對原料價格最敏感的棉花產品,因為它們不太需要染色、紡紗等加工過程,更能反映原物料價格變化。



    德州西部是美國陸地棉主要產地,而美國又是全球第三大陸地棉生產國暨最大出口國。這代表德州棉花產業的崩壞將會擴散到美國以外的地區,世界各地都感受得到。市調公司尼爾森愛科(NielsonIQ)副總裁柯貝特(Nicole Corbett)表示,氣候變遷是通膨的秘密驅動因素,「隨著極端天氣持續影響農作物和產能,日用必需品的成本將繼續上漲」。



    全球第六大棉花生產國巴基斯坦,去年則是遭遇大洪患,摧毀全國一半的棉花作物。棉花供應也面臨其他問題,例如新疆,由於擔憂當地的強迫勞動,美國2021年禁止從中國進口棉花。



    根據非營利組織「未來論壇」(Forum for the Future)的數據,2040年,全球一半的棉花種植區會面臨極高的氣候風險,包含乾旱、洪水、野火等。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供應鏈專家辛普森(Natalie Simpson)表示,棉花是農作受氣候影響的風向球,「天氣不穩定時,幾乎可以立刻在棉花生產情況看見變化」,各地都是如此,而未來的供應鏈肯定會和現在大不相同,因為這個影響的趨勢已經開始了。



    蓄水層含水量大減



    美國西南部的棉花產業,數十年來都仰賴從奧加拉拉(Ogallala)蓄水層抽地下水灌溉,這個蓄水層從懷俄明州延伸到德州,橫跨美國西部8州。2018年美國氣候評估就指出,奧加拉拉蓄水層水位已在下降,其中一個原因是氣候變化,該蓄水層大部分區域已經成為不可再生的資源。



    隨著乾旱頻繁發生、蓄水量減少,美國西部的沙塵暴也加劇;預計未來50年,氣候變遷會使奧加拉拉大多數區域的乾旱期更長、旱象更嚴重。



    德州棉花農伊凡斯(Barry Evans)說,不需要科學報告,他也知道蓄水層已受氣候影響。去年夏天,他的2400畝棉花田,只有500畝可以收成,1992年他家族開始種棉花時,從奧加拉拉蓄水層抽取的水可以灌溉90%棉花田,現在只能灌溉5%;他還在努力嘗試其他種植技巧和新的用水技術,其他很多農民都放棄了。



    經濟效益越來越低恐被放生



    棉花農希望政府可以透過農業法案來增加補助,協助農民多種一些有助土壤保水的作物,並透過基因技術等讓德州棉花產業可以持續。然而,有些經濟學家認為,隨著地球持續暖化,花錢補助一個無法再持續下去的產業毫無意義。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農業經濟學家桑納(Daniel Sumner)表示,過去5年,國家稅金平均每年撥10億美元給德州棉花農作為保險補貼,但在氣候變遷下,棉花已經不再是具有經濟效益的作物,把德州棉花列入農業法案補助對象並不合理,長遠看來,棉花大概也不會再是衛生棉等產品的主要成分,「以後我們全都得用聚酯纖維了」。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