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普遍認為,明年在利率上升、經濟衰退漸近、消費者支出減少的背景下,全球通膨將會放緩。再加上大宗商品、食品和能源價格降溫,以及與過去一年較大的漲幅相比,將使整體通膨率放緩。
然而,中國經濟重新放開可能會打亂這一預期,屆時可能出現這一情景:2023年某個時候,中國自疫情爆發初期以來首次開放邊境,對全球各地將會產生重大影響。中國國內經濟將會再度煥發活力,學子會踏出國門留學,企業高管又將成為「空中飛人」到處出差,屆時國內樓市也將開始復甦,刺激消費者支出增加。
彭博經濟研究認為,中國經濟重開將推高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並可能造成供應鏈擁擠,對許多商品和服務價格構成壓力。假設中國到2023年年中全面放開,彭博經濟研究預計能源價格將上漲20%,年中可能降到3.9%的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到年底時可能又會升至5.7%。
中國發揮的作用將與今年截然不同。2022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滑坡,嚴格的防疫措施造成經濟放緩,也從側面抑制了全球通膨。彭博經濟研究將2022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從3.5%下調至3%,並將明年的增速預期從5.7%下調至5.1%。一系列指顯示,中國經濟疲軟影響了全球經濟的各個角落。
國際能源署9月份表示,中國今年的石油消費量將是1990年以來最低。中國從第五大貿易夥伴南韓的進口11月下降逾25%,創2009年以來最大降幅。中國作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航空客運市場,在嚴格的出行限制下,航空客運量只有2019年的35%。中國曾擁有全球最繁忙的國內航空市場,每日處理約14,000架次航班,而今年11月降至2,800架次左右。
中國經濟回暖,將提振石油、大宗商品和原物料的進口,同時刺激航空出行、酒店和海外房地產的需求。「如果中國重新全面放開經濟,肯定會推高全球通膨,」ING Groep NV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彭藹嬈表示。「國際旅行、銷售、產量都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