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王立第二戰研所專欄|中國強推港版國安法:香港的未來路與台灣如何應對

    2020-05-22 16:26 / 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昨日傳出中國將在香港實施國安法,台灣一片哀號聲。但筆者必須說,香港完了,台灣人不要去想該怎麼拯救香港、讓香港恢復過去的光彩。1997後,就注定東方之珠遲早黯淡,習近平上台後的各種擴張政策,在在說明一國兩制終將成為歷史






     香港完了,徹徹底底地完了,國安法就是一國一制,自此沒有香港特別行政區,只有中國政府轄下的香港。

    去年筆者就曾說過,警察與勇武派年輕人在街頭搏鬥,周邊街巷內任港警來去自如,居民視若無睹,放年輕人消耗殆盡,衝突無法升高,抗爭擴及不到其他年齡跟階級,在這狀態下,就不可能升級到國際聯合介入。



    持平而言,香港回歸中國後,就是中國內政問題,其他國家沒有介入的餘地,即使違反中英聯合聲明,這也是中國與英國的事情。若中國違約,難道英國有能力制裁或是強迫中國執行嗎?一個無法被執行的共識不能算共識,中英聯合聲明已成廢紙



    不管美國怎樣放話,如何用香港的血淚,去處分中國官員在美國的資產,只要美軍沒有踏上香港的土地,實質驅逐中國解放軍,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



    這是國際現實,香港有值得美國介入到如此程度嗎?經濟、司法制裁或許有可能,過去也曾做過軍事包圍與武器禁運;但想要香港恢復自由,恐怕只有中國垮台,分裂成大小不一的各勢力,香港成為大國插旗,進入分裂後中國的橋頭堡,才有可能成真。



    所以,台灣能夠做什麼?可以說,幾乎是什麼都不能做,除非你認為辦徵文比賽,或是嘴砲中國邪惡很有意義。



    筆者是希望各位讀者理解,國際政治非常現實,世界上天天發生屠殺,到處都有暴動。不要說美國了,有哪些大國是秉持著普世理念、人權價值才介入的?都是要有現實利益,而且還要考慮投資報酬率,正常國家不會願意為了無利可圖的地方,平白投入資源,犧牲自己國民的性命。

    中國將在2020年中國全國人大會議,提出「制定〈港版國安法〉」的表決議程。(圖片來源/截圖自香港電台rthk facebook直播)

    台灣就是好例子,先不論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經濟、軍事實力的發展,現狀就是中國帝國主義對外的擴張,美國要在台灣協助抵抗的成本,遠遠低於進入香港駐守。把格局放大來說,香港在歷史中,不過是百年共產極權勢力擴張的一環,對於海權帝國來說,守住有大海相隔的台灣,總是比解放軍隨時可以大軍壓境屠戮的香港簡單。



    台灣能做的,就是有限度的協助香港,而且這還是要有前提的。否則筆者要反問所有希望援助香港的人,你們要做到什麼程度?是要不惜代價直到香港恢復自由,還是成就一段自己好像曾經努力救援過的經驗就好?



    主動援助香港,要分層次跟強度。該送什麼東西過去?是給幾乎快被抓光的勇武派武器,讓他們組織反抗軍,徹底拖垮中國嗎?還是金錢援助,讓他們可以在體制下繼續抗議,保住那一點點民主火苗而不被熄滅嗎?台灣不間斷地介入下,會不會變成中國血腥屠殺的藉口?若不能提出具體的建議,以及施行後的可能後果、成效的評估,那一切都是空談。



    被動的協助倒是能提出不少,但我們也要很確切地計畫跟評估。而且,台灣人本就應該站在台灣利益上,去思考如何協助香港民主自由人士,不管是逃亡或是入籍。這必定要站在遵守台灣法律的前提,入籍繳稅、服兵役是基本,認同台灣、效忠國家是下一階段要求,最終是融入台灣,成為台灣人,讓故土香港成為記憶中的一部份。



    不然,無條件接納香港人士來台,台灣是有多少能量可以做到?

    (圖片來源/截圖自民主黨Facebook)

    目前可行的方法,是將現有的港澳條例略作修正,使其更容易接納香港民主人士。問題在於,當我們確定香港是特殊案例後,怎樣劃定接收的數量,是否訂立投資額度標準?為了避免間諜滲透,如何忠誠考核,怎樣建立新移民的國家認同?不是開了門就好。



    很殘酷的現實是,擁有技術跟資產的香港人,不會優先移民台灣;低端人口進來,光是製造社會問題就是負擔。會來台灣永住,願意成為台灣人的比例本就不高,修法要考慮到這些問題,畢竟97年前就有不少港人來台了,台灣從未拒人於千里之外。



    難民法絕對不可行,光是我們怎樣訂出港澳地位、難民定義就是大工程,更不要說可能牽涉到的修憲成本,根本緩不濟急。就光從一件事來看:台灣要收多少難民才叫合理?再者,收了難民後,要讓他們在台灣成為上個世紀的猶太人,永遠不融入當地嗎?若是這樣,只不過是製造下一個世代的對立,若不是這樣,當作移民而不是難民就足夠了。



    台灣真的做不了什麼,真正對我們有意義的是,以香港歷史為借鏡,永遠不要相信共產黨,以及共產黨提出的任何承諾,還有儘快清洗在台的共匪同路人。



    王立第二戰研所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