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彭博新聞:馬斯克靠不住 衝擊台灣建立通訊安全韌性的進度

    2023-07-07 09:45 / 作者 林宜萱
    SpaceX獵鷹9號火箭2022年5月18日載運53枚星鏈網路衛星發射升空。路透社
    俄烏戰爭讓全球對科技在戰場上的作用有了新體悟,例如無人機,以及衛星通訊。太空科技公司SpaceX的星鏈(Starlinks)幫助烏軍維持通聯,但對於一直被認為可能是下一個戰場的台灣,馬斯克可能不是一個可靠的求助對象;如果台灣要確保衛星通訊無虞,至少需要120顆近地衛星才夠,仍需要外國公司或民營企業幫忙。

    彭博新聞7日報導,台灣與「斷網」之間的距離,只有14條海底電纜;若與中國爆發戰爭,這些電纜很容易就成為中國攻擊的目標。例如今年2月,馬祖附近的海底電纜被中國船隻切斷;在電纜修好前,馬祖群島約1.4萬居民經歷了50多天龜速網路的痛苦。

    美國康乃爾大學軍事史學家席貝(David Silbey)表示,台灣必須準備好應對通訊網路受到全面攻擊的情況,「如果你不能透過衛星通訊與你的軍隊通聯,連常規戰爭都無法打」。

    SpaceX要求百分之百持股

    馬斯克的星鏈是最現成的解決方案,但是一想到馬斯克與中國的商業關係、以及近兩年來各種親中言論,台灣很難信任馬斯克。
    特斯拉老闆馬斯克(左)2023年5月29日在北京與中國外長秦剛會面。中國外交部官網

    台灣與SpaceX在2019年開始談判衛星服務供應案,但談判氣氛在2022年初發生變化。據台灣法規,任何合資進行的電信建設,本土法人持有股權佔比必須至少達51%,維持多數優勢;兩名參與談判的官員說,SpaceX開始呼籲台灣官員修改這道規定。

    SpaceX要求掌握100%股權,稱馬斯克希望完全掌控公司,因為這就是他在世界各地開拓市場的風格。馬斯克也全資持有在中國上海的特斯拉超級車廠,對於一個要求外國車廠必須有在地合資企業的國家來說,給了這種方便,確實是很不尋常的事。

    報導指出,SpaceX甚至還下了最後通牒:除非台灣同意改變規定,否則不會與台灣達成任何協議。

    低軌衛星運作的高度距離地球約550公里,提供的網速比高軌道衛星更快,但需要更多的數量,形成衛星星座,網路才能維持穩定,否則低軌衛星幾分鐘就會轉走了。

    在矽谷的諮詢公司Efficient Frontier Space創辦人(Mark Matossian)表示,低軌衛星星座安全性也高,「摧毀一顆低軌衛星是不夠的,頂多斷網幾分鐘,後面會有更多衛星過來」,雖然中國2007年曾用飛彈摧毀一顆自家衛星來展現反衛星戰力,但要摧毀整個低軌衛星星座將會更難。

    這使SpaceX成為檯面上最直接的合作夥伴,因為它已有超過4300枚低軌衛星在太空運作,而且已取得多達1.2萬枚低軌衛星的發射許可。

    星鏈在烏克蘭的表現引起中國軍事分析人士關注。去年4月,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報告,承認星鏈「對我方現有的態勢感知能力與傳統防禦能力造成巨大挑戰」;馬斯克去年10月表示,中國反對用星鏈幫助烏克蘭,也要求他「保證不會在中國銷售星鏈服務」。
    烏克蘭東部頓內茨克地區的民眾,在一座星鏈終端機旁連線上網。路透社

    台灣數位發展部次長闕河鳴說:「如果我是中國,我就會要求馬斯克掌控台灣所有衛星接收器;只要我能控制馬斯克,必要的時候我就能關掉這些衛星。這是我的想法,畢竟我們比誰都瞭解中國。」

    台灣政府的計畫

    台灣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表示,台灣目前沒計畫為了SpaceX修改持股規定。為了解決衛星通訊問題,台灣國家太空中心(TASA)計畫2026年發射首枚國產低軌通訊衛星、2028年前再發射至少一顆;吳政忠說,台灣也將會研發出(will have)能搭載100公斤有效載核的火箭。

    吳政忠表示:「台灣的願景是用自主研發的火箭發射國產衛星,使用國產地面設備,打造國產低軌衛星星座。這樣我們就能保衛自己的國家。」

    台灣2019年起已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合作進行「福爾摩沙衛星七號」(Formosat-7)計畫,部署6顆低軌氣象衛星。不過,吳政忠也承認,光是要打造一個最小規模的近地衛星星座,至少需要20至30枚衛星,這將需要「全球企業和台灣民間單位的協助」。

    由於與SpaceX洽談星鏈已經陷入困境,台灣正在尋找其他方法;去年9月,台灣數位發展部宣布一項概念計畫,將允許衛星服務商緊急在台灣取得營運執照,不需要設立新公司、或受台灣股權佔比的限制。

    台灣數位發展部長唐鳳說,台灣開放所有衛星服務商參與這項計畫;不過,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說,SpaceX目前沒有表達任何興趣。

    唐鳳表示,她的目標是在台灣週邊建立700多個衛星接收器,透過多間衛星服務商的訊號來避免單一據點失效。數位發展部正與美國亞馬遜(Amazon)的衛星公司Project Kuiper 、英國的OneWeb等洽談,後者計畫今年年底前衛星訊號覆蓋台灣部分地區。
    印度薩迪什達萬太空中心準備為OneWeb通訊公司發射衛星的火箭。美聯社

    此外,台灣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5月時曾表示,預計將在今年第四季發射首枚低軌通訊衛星。

    連火箭都還沒有

    蔡英文政府2019年承諾在未來10年內向衛星科技產業投入251億元台幣,台灣國家太空中心稱,目前約有46家台灣公司打進星鏈、及其他衛星公司的供應鏈裡,期望在2029年前台灣的航太工業產值可以從2160億元台幣增加到1兆元。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在前文採訪中提及,台灣願景是從衛星、火箭到地面設備全都國產,但這有個問題。吳政忠對彭博新聞說,要確保網路不間斷,需要大約 120顆近地衛星,這遠超過國科會未來幾年內預計推出的數量。

    另一個問題是台灣目前沒有能將衛星送上太空的火箭。現在最有希望研發成功的台灣機構,是台灣首間民營太空火箭公司「晉陞」,接下來幾個月要進行第三次試射。

    台灣國家太空中心去年11月宣布,將在今年3月使用歐洲亞利安太空公司(Arianespace)的火箭,發射首枚國產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上太空。但亞利安太空去年12月一次發射失敗,導致這個計劃告吹,正在觀望下個月的發射機會。

    科技研發需要雄厚資本,即使資金豐厚的公司也會受挫。有英國富翁布蘭森(Richard Branson)撐腰的維珍軌道(Virgin Orbit)今年1月一次重大發射失敗後一蹶不振,4月聲請破產。

    台灣隴華電子總經理王雅萱認為,台灣要發展通訊衛星,必須分散風險、不能完全押寶自研自製。

    隴華電子與美國休斯網路系統公司(Hughes Network Systems),今年4月獲得批准,可用一枚在赤道上空3.7萬公里高的地球同步衛星提供網路服務。隴華電子花了6年時間建立太空業務,需要大量的技術、資金和人才。

    王雅萱說,海底電纜太脆弱,台灣確實需要衛星,「國產是每個國家的目標,但重點是達成目標的速度能有多快。我們必須借助其他力量來縮短時間」。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