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彭博》:歐洲配合美國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

    2023-04-29 11:26 / 作者 桂家齊
    歐盟總部前的歐盟旗。路透社
    儘管德國、法國和歐盟執委會領袖近日陸續前往中國訪問,法國總統馬克宏甚至發表令外界驚訝的親中言論,但歐洲對中國的立場似乎並未軟化。《彭博新聞》撰文指出,歐洲配合美國正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

    《彭博》在題為「歐洲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 增強美國政策」(Europe Takes Tougher Stance Toward China in Boost to US Policy)的文中指出,歐洲各國正對中國採取最新的出口和投資管制,顯示歐洲在對中政策上更加與美國同步。
    中國與惡的距離太近 歐盟改變政策
    根據官方聲明和多位知情人士消息,德國和義大利近日跟進荷蘭政府,正研擬對中國的出口和投資管制。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在俄烏戰爭後,持續與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保持盟友關係。此外,中國打壓海內外公民也是讓歐洲國家領袖做出此決策的關鍵考量。

    報導指出,雖然歐洲先前對於美國要求減少和中國的貿易往來感到不滿,但基於和中國的交往越來越令人沮喪,再加上依靠中國的供應鏈脆弱性,讓歐洲領袖們改變想法。以往擔心激怒的官員也越來越不怕挑戰中國。

    2023年4月14日,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在與中國外長王毅的聯合記者會上。路透社


    本月稍早出訪中國的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返國會向德國國會議員說: 「中國是我們的合作夥伴、競爭者和體制競爭敵手。」她接著說: 「不幸的是,我們此次出訪的印象是,我必須強調,中國是體制競爭敵手的面向正佔據更大的比例。不僅是因為中國對外表現得更具冒犯性,也可以說是侵略性,對內也更加壓迫人民。」貝爾伯克還說,中國在國內外的表現「光用震驚一字形容還不夠」。

    美歐合作出口管制 限制中國取得關鍵技術及原料
    美國與歐盟正合作推動聯合策略,阻止中國獲得發展半導體和國防產業的高科技。此策略包括出口管制、加強投資監管,以及共同合作取得關鍵原料。

    報導中還說,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正與美國討論限制中國取得關鍵產品的管道,其中的主要目標就是,限制可用於半導體製造的化學品出口至中國。

    而先前與中國關係良好的義大利也正考慮限制義大利輪胎製造商「倍耐力」(Pirelli SpA)最大股東中國中化集團(Sinochem)的影響力。「倍耐力」的董事會成員表示,義大利政府的可能作法是限制該公司提供敏感科技給中化集團。據悉,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也正考慮退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歐洲選擇與美同步 可減輕經濟衝擊後果
    分析認為,美國總統拜登政府會對歐洲的態度轉變感到非常高興,因可藉此組成更有利的抗中聯盟,並可讓更多國家一起承擔此舉可能引發的經濟後果。

    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27日在「布魯金斯學會」舉辦的活動上表示: 「在可能的經濟衝擊下,如何共同承擔後果和保護國家利益,很難將責任量化也很難實施。但這是讓聯盟有效發揮效果的重大概念。」

    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資料照片。路透社

    蘇利文接著說:「若忽視過去數十年自由化貿易所導致的經濟依賴性,將是很危險的一件事。」

    七大工業集團(G7)成員國領袖將在下月於日本舉行高峰會。消息人士指出,中國和經濟安全將是主要的討論議題。該人士表示,目前G7廣泛的共識是「去風險化」而非全面脫鉤,同時也要研擬一套共同對抗經濟脅迫的對策。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高級研究史莫爾(Andrew Small)說:「G7和美國以外的官員正對出口管制、投資監管、台灣和其他議題形成共識。出於對中國的同樣考量,歐洲與美國越來越朝同一個方向邁進,只是速度和使用的語言上有所不同。」
    桂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