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當巧克力漸成奢侈品:還會繼續變貴?不只因為可可歉收

    2024-03-30 08:00 / 作者 林宜萱
    2023年11月19日,西非象牙海岸一名農民打開可可豆莢。美聯社
    全球可可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在連續3年歉收後,今年目前種植狀況也不佳。可可期貨價格3月26日一度突破每噸1萬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之後雖稍有回落,但價位仍是高得驚人。氣候變遷導致蟲害和可可「黑腐病」的情況更嚴重,如果持續下去,今年巧克力價格可能再漲一波。

    綜合《金融時報》、路透社與美聯社等報導,可可去年已漲60%,以紐約期貨交易價來看,一年前的價格每噸不到3000美元,兩個月前還低於5000美元,但3月26日,可可每噸價格衝上1萬又80美元(約32.3萬元台幣),史上首度突破1萬美元大關,後來才回落至9624美元(約30.8萬元台幣)。

    可可價格為何一直漲?

    全球大約四分之三的可可是由非洲象牙海岸、迦納、奈及利亞、喀麥隆生產,象牙海岸與迦納就佔了全球6成產量。兩個地區都先前發生歉收,象牙海岸近幾個月的可可出口量減少了三分之一,推動全球可可價格上漲。
    全球可可主要產地是非洲,西非的象牙海岸和迦納就佔了約6成產量。太報製圖

    歐洲雖然不產可可,卻是可可加工量最大的地區。以國家來看,荷蘭加工的可可佔全球12%為最多,印尼、德國各佔9%。太報製圖


    據國際可可組織(ICCO)上月預測,今年可可收成也不樂觀,可能比去年再減少約11%,降到445萬噸。

    近月以來,來自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沙塵暴相當猛烈,擋住了可可樹生長所需的陽光,而在那之前則是嚴重的潮濕與蟲害。

    去年的聖嬰現象讓象牙海岸和迦納豪雨不絕,降雨量是過去30年平均值的兩倍以上;潮濕多雨的環境,讓會導致可可「黑腐病」的真菌大量孳生。此外,粉蝨也把可可腫枝病毒傳播各地,唯一的補救辦法就是把樹整棵挖掉重新種植。

    不像南美洲可可產地厄瓜多的農民是自己議價,象牙海岸與迦納的可可大部分是由國營加工廠收購,農民獲得的利潤實際上不高。許多農場從2000年代以來就沒有種植新的可可樹,也沒錢買化學肥料或殺蟲劑;隨著可可樹老化,產量也會降低,受到蟲害或惡劣天氣的影響更大。
    2024年2月26日,迦納東部夸本(Kwabeng)培育的可可樹幼苗。路透社


    全球可可貿易機制

    可可不是直接拿來做成巧克力,要先加工成可可脂或可可液。供應鏈是這樣的:農民採收可可後,先賣給當地的經銷商,經銷商賣給國內外加工廠或貿易商,加工後的可可塊、可可脂、可可粉、巧克力等產品再賣給像雀巢(Nestle)、好時(Hershey's)、億滋國際(MDLZ)這些全球零食巨頭。

    貿易商或加工廠通常會在一年前以一個商議好的價格向經銷商下單,產地國的監管機構會設定比這個價格更低的農場價,讓經銷商用這個價格向農民收購可可。

    但若在歉收時期,期貨機制就會失靈,因為經銷商會急著溢價搶購可可,然後到現貨市場用更高的價格把可可賣給加工廠或貿易商。全球貿易商也會不惜一切先搶下這些可可,免得無法交貨給巧克力大廠。

    而連年歉收之下,今年的情況是加工廠沒有收到他們預定的可可,現貨市場上用高價也不一定買得到。而一些加工廠則是買不起,例如象牙海岸的國營可可加工廠Transcao已表示,由於可可價格過高,他們已暫停採購,正在使用庫存;2名消息人士說,Transcao現在幾乎是閒置狀態。
    2023年11月19日,西非象牙海岸迪沃鎮(Divo)的可可樹。美聯社

    2023年11月19日,西非象牙海岸迪沃鎮(Divo),正在乾燥的可可豆。美聯社

    第二大可可產地國迦納,狀況也差不多。迦納國營可可加工廠(CPC)自去年10月可可季開始以來已多次停工;廠方表示,因為豆子不夠,產能只有2成左右。

    國際可可組織表示,由於供不應求,預計今年可可市場將會短缺37.4萬噸,遠高於去年7.4萬噸,加工廠將必須動用庫存,導致全球庫存降到45年來最低。

    可可成本漲,廠商獲利依然成長?

    連續3年的可可歉收,已導致巧克力價格上漲。據數據分析權威機構NielsenIQ,自去年3月初起算的這一年內,美國每單位巧克力價格上漲10.4%,去年同期則是漲14.3%。

    漲價的部分自然是消費者買單。例如全球人均巧克力消費量最大的國家瑞士,去年國內消費量略下降1%,平均每人買10.9公斤的巧克力,該國最知名的巧克力商瑞士蓮(Lindt & Sprüngli)去年營益率從2022年的15%成長至15.6%。
    2024年2月28日,迦納東部夸本(Kwabeng)一個可可倉庫裡,工人疊放一袋曬乾的可可豆。路透社

    2024年2月28日,迦納東部夸本(Kwabeng)一個可可倉庫裡外,卡車上放著準備運走的可可豆。路透社

    美國巧克力商Hershey's去年的淨利率是16.7%,比2022年高0.9%;旗下有三角巧克力(Toblerone)和吉百利巧克力(Cadbury)的億滋國際,去年淨利率從2022年的8.6%跳到13.8%。

    億滋國際發言人還表示,今年成本更高,公司不僅考慮漲價,還會考慮「調整巧克力每單位的重量」,也就是消費者購買相同包裝的產品,但裡頭的巧克力更小塊,經濟學上稱「縮水式通貨膨脹」(shrinkflation)。

    本週日(3/31)是基督教的復活節,西方許多民眾會用巧克力蛋來作為復活節彩蛋。據全美糖果商協會(National Confectioners Association),復活節是美國巧克力銷售第三旺的節日,僅次於萬聖節和聖誕-新年連假。

    由於預期民眾看到巧克力價格可能會買不下手,大型連鎖超市如 Target、Kroger等零售商今年提供了比去年更多樣化的折扣。

    而小本經營的巧克力店則沒有食品企業與零售巨頭的優勢。倫敦一家有25年歷史的手工巧克力專賣店Sandrine Chocolates老闆馬丹(Niaz Mardan)表示,在物價高漲之際,民眾寧願把錢花在日常三餐需要的食品,而不是奢侈的巧克力;如果真的想吃,去大型超市就可以買到廉價的產品解解饞。

    已解雇2名員工的馬丹說,「有好幾次我都想要結束營業,但我真的很喜歡這家店,不忍心關掉,可是現在真的是沒有任何利潤可言」。
    2024年3月21日,英國倫敦一家手工比利時巧克力專賣店Sandrine Chocolates陳列的禮盒。美聯社


    把可可當成石油在控制

    不過,即使是大企業也感受到可可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瑞士可可貿易商瑞士百樂嘉利寶集團(Barry Callebaut)2月表示有計畫裁員18%;美國Hershey's在公布2023年第四季營收年增率減少11.5%後,也宣布計畫裁員5%。

    象牙海岸和迦納官方的可可委員會,在2019年仿照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概念,成立了一個獨佔事業集團,負責制定每季可可最低離岸價格(FOB),並推出「生活收入差異計畫」(living income differential),對出口的每噸可可徵收400美元,存入基金;在市場價格「過低」時,可動用基金來補助農民,讓農民最多可以拿到最低離岸價格70%的補助。

    然而這個機制問題不少。象牙海岸和迦納的可可收購多由政府控制,現在市場上的可可價格如此高,但絕大部分不會進到農民口袋。迦納可可農民伊薩卡(Issifu Issaka)說,他們不知道補助門檻是什麼,也極少看到有人拿到補助,
    2024年2月26日,迦納西部珊雷波伊村(Samreboi) 社區,52歲的可可農民嘉姆菲(Janet Gyamfi)在一個被氰化物汙染的池塘前泣訴遭遇:此地原本是她的可可農場,但非法開採金礦的業者來此採礦,留下汙染,原本種植了6000棵可可樹的農地面目全非。路透社

    強調永續經營的荷蘭巧克力品牌Tony's Chocolonely執行長拉蒙特(Douglas Lamont)說,象牙海岸將於今年4月定出可可的新價格,考慮到目前市場熱度,農民有望拿到多一點錢,但「他們不會拿到像市場價格那麼高水準的利潤。那中間倒是有很多人賺得荷包飽飽」。

    一些人認為,可可價格高漲,是改善農民處境的好機會,巧克力大廠應承諾會付給農民更多錢,因為巧克力價格已經漲了,而消費者似乎願意買單。但拉蒙特並不看好;他擔憂,這只會變成巧克力漲價的藉口,即使未來可可價格下跌時,巧克力價格也不會回落,大廠會繼續把利潤放進自己口袋。

    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巧克力未來可能會是奢侈品,上流人士才吃得起,尋常百姓縮衣節食一陣子或許可以享受,而非洲西部的可可農民,則繼續過著艱辛的生活。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