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軍艦數量與中國差距越拉越大 美尋求日韓協助重振造船與維修能力

    2024-03-04 16:45 / 作者 林宜萱
    2021年8月27日,美軍林登詹森號(USS Lyndon B. Johnson)驅逐艦在緬因州巴斯鋼鐵廠。美聯社
    美國海軍船艦數目前不到300艘,據美國國防部去年10月報告,中國已約有370艘。雖說數量不一定是致勝關鍵,但落後太多也是問題。為了追上中國造船速度,美國需盡快重振閒置的造船廠,為此正尋求盟友日本與南韓的資本、技術和工程師協助。

    《日經亞洲》4日報導,美軍船艦目前由7家民間造船廠負責製造,其中2間甚至不是美國持有:威斯康辛州馬里涅特造船廠(Marinette Marine)屬於義大利的芬坎蒂尼集團(Fincantieri Marine Group),阿拉巴馬州的奧斯塔造船(Austal)實際上是澳洲企業在美國的子公司。

    至於最機密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核動力潛艦,則是只能在4座國有造船廠製造和維修,分別位於維吉尼亞州、緬因州、華盛頓州、夏威夷州。

    美國海軍曾有13座造船廠,但其中9間目前沒在使用,有些變成觀光景點、有些成了貨櫃場或海軍航空站,其中一些還有機會找回造船廠或船艦維修廠的功能。

    美國海軍部長戴杜羅(Carlos Del Toro)近日參訪南韓2間和日本1間造船廠,每到一間就向對方提議加入美國振興閒置造船廠。

    陪同戴杜羅前往三菱重工橫濱造船廠的美國駐日大使易曼紐(Rahm Emanuel)表示,這次參訪有2個重點,一是驗收美軍艦隊補給艦「大角號」(USNS Big Horn)的維修進度,二是觀察三菱重工有沒有興趣投資於美國造船廠的重啟。
    2024年2月29日,美國駐日大使易曼紐(左)、海軍部長戴杜羅(左二)參訪三菱重工在橫濱的造船廠。翻攝推特@USAmbJapan

    易曼紐指出,美國賓州費城、加州長灘等地都有閒置造船廠,「我們想看看三菱重工或其他日本企業是否有興趣投資其中一個的重啟計畫,並參與美國海軍、海警和商船的建造」。

    易曼紐認為,美國可以善用日本造船廠來為軍艦進行維修和升級,初步可以只修駐日美軍或航經日本的船艦,再慢慢拓展到美軍其他船隻,這種類似「友岸外包」的策略應用在軍事戰略上有重大益處,「船艦會一直部署在站區內,不需要浪費時間往返美國進行維修,光是在日本維修就能減輕美國造船廠的壓力,因為美國造船廠還要趕建新船」。

    問題在於,美國只允許軍艦在出海期間發生意外損壞時到外國造船廠快速維修,大角號補給艦就是因此出現在三菱的橫濱造船廠。美國法律禁止軍艦在外國造船廠進行全面檢修,而要修法也不容易,因為這項法律是基於保護美國產業和就業,且今年又是大選年,修改這類法規對選民而言未免太不討喜。

    借助日韓資本和工程師

    海軍部長戴杜羅的想法是透過外國投資,直接重啟美國閒置造船廠,這就不需要修法,而且可以更快進行。

    戴杜羅在南韓參觀了現代重工的蔚山造船廠,以及韓華海洋(前身為大宇造船)在慶尚南道巨濟島的造船廠,兩者都在朝鮮半島南端,前者還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廠。兩間企業都由執行長親自為戴杜羅導覽,美國海軍新聞稿稱,兩間企業對於在美國設立子公司、投資造船廠「很感興趣」。
    2016年5月25日,大宇造船在南韓巨濟市的造船廠。大宇造船2023年被韓華集團收購,易名「韓華海洋」。路透社

    戴杜羅是這樣向現代重工和韓華海洋推銷的:「美國有許多閒置的造船廠,廠房基本上完好無缺,只是處於休眠。這些設施的設備成熟,只要好好重新改善一下,就能具有雙重用途,既能打造神盾級驅逐艦這樣的軍艦,也能製造商船,例如氨氣運輸船這類有助全球能源轉型的工具。」

    南韓方面的態度則不是很明確,兩家公司的聲明稿都比較注重在南韓為美國維修船艦的可能性。戴杜羅表示,他將邀請韓方執行長到美國國防部聊聊,繼續推動這項計畫。

    美國造船產能下降的主因之一:薪資

    之所以必須加強造船能力,是出於對中國艦隊快速擴張的警覺。在軍民融合策略下,中國造船效率驚人,目前已有370多艘艦艇,預計2025年可以達到400艘、2030年擁有440艘。

    而美軍水上艦艇和潛艦加起來不到300艘,落後中國不少。海軍高層呼籲至少應該達到380艘,但造船速度和中國相比實在太慢,因為美國造船業的薪資不如其他行業,無論民營或國有造船廠都經常缺工。

    最嚴重的問題是核動力潛艦,這是美軍對中國海軍最有優勢的領域之一,過去美國造船廠每年可造出2艘核動力潛艦,但據美國國會研究處(CRS),現在產能已經下降到每年1.2或1.3艘。

    負責製造勃克級飛彈驅逐艦的緬因州巴斯鋼鐵廠(Bath Iron Works)、密西西比州英格爾斯造船廠(Ingalls Shipbuilding),預期產能是每年至少2艘,現在每年產能實際只有1.5至2艘間,無法再更多。一些專家期望日韓造船人才和資本相助,美國就能將人力集中在與核武、核動力技術相關的造船廠上。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