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國取消30年來例行記者會 分析:總理重要性降低、投資人疑慮恐升高

    2024-03-04 16:57 / 作者 國際中心
    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20年3月兩會閉幕後召開總理中外記者會。取自中國政府網
    中國全國人民大會今天(3/4)宣布,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將不會在今年的人大會議閉幕後舉行中外記者會,打破逾30年的慣例,且未來幾年都不會召開。分析指,此舉恐讓投資人更加憂慮中國政府決策的不透明。

    中國中央電視台曾報導,中國國務院總理在「兩會」會後舉行記者會,是1991年時任總理李鵬開啟的慣例,又稱「總理答記者問」,當時除了中國境內媒體提問外,港澳、台灣及其他外國媒體各獲得一次提問機會。

    1992年的兩會未召開總理記者會,但自1993年起,總理中外記者會開始制度化、常態化。1998年朱鎔基接替李鵬出任總理後,記者會更成為兩會焦點,時間也延長至兩個多小時;之後的溫家寶和李克強擔任國務院總理時,也都會在每年兩會閉幕後召開記者會。

    《華商報》2015年曾報導,總理記者會已成為兩會最受期待的環節之一,而記者提問頻率最高的就是中國經濟相關問題,其他常問問題還包括外交、反腐等議題。

    人大曾自稱可藉記者會觀察「中國開放和透明度」

    然而現任總理李強僅在去年上任後的兩會舉行了總理記者會。中國人大發言人婁勤儉今天表示,明起召開的第十四屆人大會議第二次會議閉幕後,將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如無特殊情況,本屆全國人大後幾年也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

    李強仍將在明天人大會議開幕時,宣讀先前已經過黨內會議字斟句酌的《政府工作報告》。

    彭博新聞指出,中國人大2018年就曾在微信公眾號宣傳說,總理記者會是「觀察中國開放和透明度的重要窗口之一」。在中共已逐漸緊縮外界取得資訊的管道,如今又取消總理中外記者會,形同剝奪了外界與中國高層領導人互動的少有機會。

    中國去年已陸續關閉外界取得中國公司資訊、法庭文件與學術期刊的管道,讓投資人難以評估中國經濟情況,也對投資中國更加卻步。原應於去年秋天舉行的三中全會也迄今未召開。

    北京當局正極力提升外界對中國經濟情況的信心,承諾吸引外資,但政策不透明度卻也逐漸升高。2023年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已降至30年來最低,中國A股和香港股市市值蒸發7兆美元。

    研究中國宏觀經濟的Gavekal Dragonomics中國研究副主任貝多爾(Christopher Beddor)表示,中國取消總理記者會是「很大的損失,也是政府越來越不透明的又一跡象」。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政治專家劉冬舒則指出,不讓總理舉行記者會,「也許是降低總理職位重要性的另一種方式」。他表示,以往國務院總理是中國能與媒體直接互動的最高階官員,可藉由記者會突顯個人的性格、形象與聲望。

    關於取消總理記者會一事,微博今天嚴密控管相關討論,相關貼文下的評論區均不顯示留言。

    李克強曾在記者會「金句」頻出

    去年兩會期間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後即卸任、7個月後猝逝的總理李克強,就曾在兩會記者會上「金句」頻出,例如在2016年記者會上,他就宣稱要「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用減政府權力的『痛』來換得企業、群眾辦事的『爽』」。

    2020年的記者會上,李克強更披露中國中低收入人口多達6億,「他們平均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幣)左右」。有民眾認為李克強是「說真話的總理」。
    國際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