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國「兩會」登場 七大重點一次看

    2024-03-04 11:01 / 作者 國際中心
    中國兩會3月4日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攝於3月2日。美聯社
    中國「兩會」今天(3/4)在北京登場,外界最關注的是北京當局是否會祭出重大經濟刺激方案;而「兩會」期間關於台灣的談話、中國的年度軍事開支、新任外交部長人選也將成為觀察重點。

    本文依據美國之音亞洲協會美聯社等來源,整理中國今年「兩會」主要看點。

    「兩會」是什麼?

    「兩會」是「中國全國人民大會」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每年召開會議的簡稱,今年召開的是第十四屆第二次會議,其中政協會議於週一(3/4)下午展開,更重要的人大會議於週二(3/5)上午揭幕。

    在新冠疫情爆發前,「兩會」通常持續10天左右,但2020年起開會期間縮短。政協公布今年也僅開會6天,將於週日(3/10)上午閉幕,並未恢復至疫情前的規模;人大會議則將於下週一(3/11)下午閉幕,會期7天。

    其中,政協會議主要是提出供人大代表參酌的建議,對政策幾乎沒有影響力;不過政協主席王滬寧4日下午發表的上任後首份工作報告,以及會議期間發表的談話有可能提及台灣,措詞值得留意。

    外界最關注的仍是人大會議。近3000名人大代表號稱來自各個領域,從政府官員到農民、工人不一而足,其中三分之二是共產黨員,會中通過的法案大多早已由中共領導人敲定,因此人大會議也有「橡皮圖章」之稱。儘管如此,會中將發布的報告、通過的人事案仍備受關注。

    中國今年政協、人大兩會2023年召開的資料照片。美聯社


    看點一:刺激經濟措施與經濟成長率目標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將提出上任後首份「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通常包括兩方面:一是回顧過去一年的政府工作,尤其是上一份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設任務的完成情況。二是宣布今年度政府工作的目標任務、重點和政策措施。其中他將公布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目標。

    中國1月公布2023年國民生產毛額(GDP)成長率是5.2%,略高於官方設定的5%目標,不過外界懷疑實際數字可能更低。至於中國今年的GDP成長率,分析師大多預測將維持在5%左右,但中國經濟面臨房地產危機、地方債務危機、人口危機、高青年失業率、國內消費需求與出口市場雙雙疲弱、外資撤離等各種阻力,今年要實現目標會更困難。

    由於中共執政是「黨領導一切」,國家主席習近平2月29日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已專門討論李強擬提交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草稿,會中明確表示,政府經濟工作要依照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此外,李強2月19日專門討論《政府工作報告》草稿的國務院全體會議上,也號召各部門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來部署新一年的工作。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去年在G20峰會發表談話。翻攝中國外交部官網


    據此研判,李強本週將提出的《政府工作報告》宣布的經濟措施不會偏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基調和政策,亦即北京當局不會如外界期待的擴大經濟刺激方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後,「高質量(品質)發展」、「新質生產力」都成為中國當局提及經濟政策的高頻率用語,但如何落實尚不得而知,或許李強會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重點扶持和發展的產業。

    看點二:對「台獨勢力」是「堅決打擊」還是「反對」?

    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上月舉行的「2024年對台工作會議」講話中,首度將此前對台工作會議講話中慣用的「反對」台獨升級為「堅決打擊」台獨,外界憂心中國2024年對台政策可能更加強硬。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大會議閉幕時的談話、王滬寧在全國政協會議的談話、以及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台獨」使用怎樣的措詞值得觀察。

    看點三:國防開支受關注

    由於中國在台海與南海的作為愈發強硬,緊張態勢加劇,中國財政部在兩會期間公布的預算報告中,軍費預算將備受關注《南華早報》報導,分析人士預計中國今年的國防預算將穩定成長,與經濟成長和去年7.2%的增幅一致。

    李強也很可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簡要提及實現中國軍事現代化目標的慣用言論。

    看點四:外交政策是否仍以穩定美中關係為重

    依循「黨領導一切」的原則,李強報告中的中國外交政策應該會遵循去年12月底舉行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定下的基調和政策。根據亞洲協會(Asia Society)政策研究所與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中國專家解讀,中國會抓住西方國家在俄烏、以巴衝突問題上分歧的契機,繼續藉由氣候、貿易、以巴等議題拉攏全球南方(開發中國家),以此抗衡美國。

    中國兩會2023年召開期間,一名少數民族代表3月10日參加其中一場人大會議。美聯社


    不過,去年11月「拜習會」以來,美中互動升溫,建立了雙邊工作小組與危機管控機制,使雙邊關係維持「脆弱的穩定」。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專家牛犇(Neil Thomas)認為,北京為改善商業和投資信心,今年可能會以繼續穩定美中關係為重。李強報告中是否再提為美中關係加「護欄」等措詞,會是重要訊號。

    看點五:新任外交部長人選、新任防長董軍是否「升級」

    中國前外交部長秦剛去年6月突然消失、7月下旬遭免職、10月下旬被免去「國家級副職領導人」層級的國務委員職務;前國防部長李尚福則是在8月底消失,10月下旬被免去國防部長與國務委員。

    中國官媒上月報導,秦剛「辭去」人大代表資格,而李尚福的名字也從中共中央軍委名單上移除。不過秦剛和李尚福目前仍是中央委員,李尚福仍是人大代表。然而中國官方至今仍未解釋秦剛和李尚福被解職的原因。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長劉建超盛傳將接任中國外交部長。圖為他2023年7月2日在北京出席世界和平論壇。美聯社


    中國新任國防部長董軍。翻攝百度


    秦剛被解職後,由中共外交政策最高官員王毅兼任外交部長。外界預料,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很可能在本週的人大會議中獲任命為新任外長。他1月間已訪美會見多位美國高官,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被認為是為接任外長做準備。

    而李尚福被解職後,中國當局已於去年12月任命原海軍司令董軍出任新任國防部長。

    外界關注董軍與中國新任外交部長是否會兼任國務委員。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牛犇與錢景(Qian Jing,音譯)分析,中國軍事大權掌握在中共中央軍委手中,國防部長的性質比較像是國防部最高外交官員;董軍和劉建超若未如前任部長一樣獲得國務委員頭銜,可能折射出習近平在用人方面的不信任、不安全感加深。

    看點六:習近平「下團組」的談話內容

    兩會期間,中國各地人大代表將分組開會,習近平也會「下團組」參與會議。學者認為,習近平在「下團組」時發表的談話,往往能反映出「大方向性的政策」。

    習近平在去年全國人大會議中投票。路透社


    例如去年「兩會」上,習近平對江蘇代表團強調「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也提及「科技自立自強」重要;他到政協民建工商聯界代表團發表談話時,則罕見的點名批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這些談話都預示了中國在所謂「統籌發展與安全」上不斷突出安全,在地緣戰略上努力聯合俄羅斯和「全球南方」來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

    看點七:人大代表投反對票比率、官媒報導篇幅

    分析也指出,自2013年習近平上任後,人大代表在兩會投下的反對票大幅下降,贊成票比率直線上升,凸顯了習近平對權力的強力掌控。今年人大代表投贊成票的比率較去年相比如何,也許能反映習近平的權威是否受到中國當下的經濟困境的影響。

    《人民日報》等主要官媒在「兩會」期間對李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的報導篇幅如何,也會是外界觀察中國高層權力消長的重點。

    資料來源:亞洲學會
    國際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