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1月外銷訂單連三黑 學者驚訝:減幅超越預期 今年難「保3」 明年靠內需

    2022-12-20 18:16 / 作者 徐筱嵐

    全球景氣吹寒風,今年9月起外銷訂單、進出口統計持續負成長,到11月更呈現「雙位數」衰退,減幅達23.4%。學者分析,11月外銷訂單呈現年月雙減,今年第四季訂單和出口仍會衰退,預料全年GDP成長更難「保3」;明年若想靠內需支撐經濟,在民間消費力道有限的情況下,政府或可考慮「擴張性財政政策」,如研議超徵的稅收是否適度退稅或再發消費券等。




    圖片
    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認為,從11月的外銷訂單持續衰退,到12月和明年第一季也難以樂觀,今年GDP會再下修、保3困難。本報資料照




    經濟部今日公布11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01.4億美元,不僅月減52.5億美元、9.5%,年減更減少153.6億美元,減幅達23.4%,這也是從今年9月起,連續三個月負成長。



    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一看到數字忍不住驚呼,「竟然衰退這麼多」,他說,12月外銷訂單不但通常比11月低,加上去年基期高,第四季出口難逃負成長,同時牽動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GDP)下修,至於下修的幅度應該如同央行15日理監事會議後所發布的預測值2.91%,簡單地說就是「不保3」,但他認為,明年仍可望「保2」。



    邱達生表示,觀察主要接單地區,美國年減16.7%、歐洲也年減26.3%,美國和歐洲都陷入停滯性通膨,且恐延續到明年年底,歐洲又比美國更加明顯,不僅經濟呈現負成長,通膨率到明年12月都沒辦法回到2%以下,在民眾所得縮減、物價又高漲的情況下,自然也會減少消費,反應在需求端,就會減少接單。



    至於中國大陸和香港也呈現年、月雙減的情況,邱達生指出,儘管中國大陸跟香港放鬆疫情防控措施,卻出現重症患者及確診風險的增加,雖然外界之前認為解封後,經濟活動可望恢復正常,但對照現實情況,未來是否會再次封鎖都很難說,能否在12月到明年第一季拉抬內需消費都還是問題。倘若,中國大陸能有效控制,明年有機會拉抬國際經濟成長。



    經濟部為了提振出口動能,祭出「提振外銷因應對策」,邱達生說,政府要協助製造業、出口商降低損失和傷害,對策會有一定的幫助,但仍要注意國內是供給端,「有人買才有出口」,是比較現實的問題。



    邱達生認為,在全球不景氣下,勢必會影響出口,得靠內需來支撐,但政府不能想鼓勵民間消費,並不是個好方式,在荷包縮水、薪資漲幅不高的前提下,民眾也沒有動機。此時,政府可以善用「擴張性財政政策」,如今年稅收超徵,明年可研議是否給予適度退稅,抑或再發一次消費券之類的措施,選擇農曆春節等適當的時間點,讓民眾有感進而拉抬消費。




    徐筱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