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非核家園鬆動之際 立院三讀原能會降級 員工士氣低落 歎如何維繫核安人才?

    2023-05-29 11:42 / 作者 吳馥馨
    圖為核一乾貯設施
    副總統賴清德昨(28)日才拋出「相關單位有在規畫,怎麼將已停機的核能機組維持未來可緊急使用的情況,以備不時之需。」的議題,但立法院今(29)日就三讀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將從二級機關,降級成為三級機關「核能安全委員會」,還是這波組改中,唯一被降級的單位,員工士氣十分低落

    據了解,二級機關原能會降及為三級機關「核能安全委員會」之後,雖然現有員工職等不變,但將影響日後員工升遷機會。舉例來說,二級機關10職等員工人數可以占全單位人數20%,但若降為三級機關,10職等員工占比恐怕縮水到只剩10%。這將嚴重影響年輕同仁的升遷管道,也打擊員工士氣,更不利延攬核安人才。

    知情官員坦言,在非核家園政策下,原能會這些年來已難吸引核工人才,優秀人員不願到原能會工作,人才斷層嚴重,就連要升遷一名科長都找不到學養俱優的合適人選。延攬人才都成困難,如何確保核能安全?姑且不論非核家園政策是否轉彎,即便核電廠全面除役,也要有人確保設備拆除過程中的核能安全

    原能會副主委劉文忠日前表示,不管是二級還是三級均為行政機關,將依法嚴格管制核安,台電或經濟部都是政府一員,須遵守法律;原能會組改會為獨立機關的核安會,未來若涉及其他部會會請行政院協調。

    但清大工程與糸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表示,原能會的職責是維繫核安,並且要與各部會之間進行協調,如果降級成三級機關「核能安全委員會」,如何與二級機關經濟部橫向協調,難不成每每遇到爭議都要把行政院長請出來?

    非核家園政策正在扼殺國內核工人才

    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創立於1974年,當時設有「原子科學研究所」、「核子工程系」、「核子工程研究所」,為國內唯一培養核工科技人才的搖籃。

    據清大核工系校友指出,在大學生還「十分稀有」的時代,1980年代的清大核工系,當時可是大學聯考的前三志願,熱門程度堪比當今的台大電機系。畢業生不是出國深造,成為核能領域專業人才,或是進入原能會當公務員、核能研究所擔任研究員、或進入福利好的台電公司服務,職場上彼此也以學長、學弟互稱。

    例如1986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就是清大原子科學研究所碩士;甫退休的香港城市大學校長、中研院院士郭位,也畢業於清大核工系;前台電核四廠長王伯輝則是郭位的大學同學。2006至2012擔任台電董事長的陳貴明也是清大核工系校友。

    然而,反核運動之後,社會對核電使用意見分岐,甚至還在某些單位出現反核意識強烈的長官,動輒就把「你們這些清大核工系的」等帶有貼標籤性的霸凌言語掛嘴邊,搞得大家都「羞於」讓人知道自己是清大核工系校友。

    清大原子科學院的沿革中也說,1990年代中期,在社會與政治的快速演化下,興建核四廠的輿論與反核聲浪高漲,在在衝擊院內同仁士氣,也導致招收新生的困難,有鑑於此,核工系於1995年更名為「核子工程與工程物理學系」,研究與教學的內涵也擴充至工程物理領域。 1997年,該系進一步更名為「工程與系統科學系」。

    清大為人作嫁 頂尖核工人才外流

    葉宗洸坦言,全球都在發展核能工業,尤其核子醫學領域也需要核工人才。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也設有「核工與輻射應用組」,當中就有醫學物理相關課程。

    他以近年大學部新生招生狀況為例,每年仍招收約100名新生,約有10%到15%學生對核工感興趣,選修也以核工為主,但這些學生大學畢業後,大多選擇赴海外攻讀研究所,赴海外攻讀碩博士,最終人才外流成為國外的核工人才。

    葉宗洸坦言,非核家園政策確實讓招生來源沒像以前那麼多,但看到主張非核家園政策的政黨已在調整中,他「有擔心、但沒有絕望」。

    他也說,學生確實也對未來感到迷茫,但他都鼓勵同學,核能是未來趨勢,若拿到學位後,台灣狀態還未改變,可以在國外找就業機會,而留在國內就業者,核電除役時間長達25年,還是有相關除役工作可以勝任。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