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同婚4週年2-2】被要求到別棟如廁!跨性別者遇歧視 連在勞動公家機關也發生

    2023-05-22 07:10 / 作者 洪敏隆
    「同婚專法」通過4年,台灣的社會、體制真的都做到對LGBT友善了嗎?圖為2022年10月28日西門町北廣場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第四屆跨性別遊行。熱線提供
    「同婚專法」通過4年,台灣的社會、體制真的都做到對LGBT友善了嗎?不只在同婚法令仍有很多權益未比照異性婚姻,社會的偏見與歧視仍持續發生,尤其是跨性別族群更是處在充滿誤解與法令制度不友善的環境。

    今年(2023)3月桃園市中壢區發生一起砍人案,一對同志伴侶在超商做出親密舉動,疑似讓一名24歲男子看不順眼,該男甚至持刀砍傷其中一名同志,還口出「死同性戀」等語辱罵,事後被砍傷的男子在臉書發文感嘆「我跟我老公結婚,我沒有做錯任何事」、「他口中說的那句同性戀很噁心,的確讓我很灰心」。

    高雄市議員吳利成今年4月質詢高雄市民政局長,指出高雄同性婚姻對數達1139對,把錢花在同志遊行補助上,結果都沒有幫未婚的年輕人辦活動,甚至語出驚人說:「同性結婚一年都幾百對,這會有多恐怖!所以少子化,你們沒有催下去,人口是紅利,沒有人口我們社會一定會退步。」

    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指出,這種將同性婚姻與少子女化錯誤連結,忽視同志家庭長期存在於台灣社會的事實,若擔憂少子女化,更應持續推動友善生養政策,讓想生養的同志伴侶不需遠赴海外,而不是發表歧視與邏輯錯誤之言論,加大台灣社會對於同志家庭的誤解。

    行政院性別平等委員會在開放同婚後,每年都會做相關調查,2022年仍有41.4%的民眾對「同性伴侶結婚會破壞家庭制度與倫理」的說法感到同意、57.0%不同意,與前一年的調查結果比較,民眾不同意的比率雖由54.1%略增加至57.0%,但兩年結果在統計上並無顯著差異。

    即使台灣有首位跨性別閣員、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被認為是台灣追求性別平權中的重要里程碑,然而,在LGBT族群中,跨性別者在法令制度及社會誤解所面臨的困境並未改善。

    數位發展部長唐鳳。陳品佑攝

    不准上同棟樓的廁所 難道尿的不一樣嗎?

    2017年獲得奧斯卡三項入圍的電影《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講述人類史上第一次登月任務成功背後,3位非裔女性數學家協助的故事,其中有一幕很震撼,數學家凱薩琳要在那棟沒有「有色人種女性廁所」的大樓,每次穿著高跟鞋跑800公尺如廁,長官原以為她在打混,直到凱薩琳把長期被歧視的怨氣一吐出來,長官立即拿著工具將標示白人廁所的標示牌打下來,說了一句:「在NASA,我們尿的顏色都一樣。」

    在台灣,就有跨性別者同樣在職場上,得面對如同《關鍵少數》裡非裔數學家如廁的不友善困境。

    電影《關鍵少數》主管敲毀只准白人使用的廁所標示牌。翻攝電影畫面

    今年30歲的跨性別者「小唯」,研究所學的是勞動法規,現在是在勞動的行政主管機關當公務員,諷刺的是,在勞動主管機關工作卻還遭到職場的不當對待,要求其如廁時不能夠使用同一棟同一層的廁所,必須要到別棟的「性別友善廁所」,時間長達1年之久。

    小唯說:「科室主管知道我的狀況,從沒有問過我的需求,直接跟我說就去那個有友善廁所的地方就對了。」但那其實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友善廁所,而是臨時弄出來,名義上稱之為「友善廁所」,實際上也只有男生會上的廁所。

    剛開始遇到這種不公平的對待,小唯坦言「根本不敢衝撞」,大部分時間都是憋一整天不去廁所,真的忍不住時去上廁所,總是在廁間哭泣,「那一陣子我自己很掙扎也很痛苦」,持續1年後她想要有個宣洩窗口,在Dcard上面抒發自己的心情,後來該篇文章上了熱門,長官間接知道後才跟她正面溝通,才在自己的科室弄一間友善廁所。

    在職場上除了遭遇這種有形的「隔離」,還有更多無形的「隔閡」。小唯說「往往你這個身分被知道後,在職場上的人際關係,大家會對你保持距離,除了公事以外,其他同事很少願意有一些互動。」

    台灣各地陸續建置性別友善廁所。洪敏隆攝

    小時候害怕霸凌 被迫符合社會的期待

    小唯說,小時候進入學校就讀,學校開始灌輸一些性別的刻板印象,當她看到有些人展露一些跟自己生理性別較違和的氣質時,竟然受到歧視跟霸凌,她選擇保護自己,隱藏自己本來的個性或氣質。「我會害怕被霸凌!」小唯不諱言自己從小面臨的恐懼,因此穿著及表現,「盡量扮演好這個社會希望我扮演的性別」,即使想要打扮成女生的樣子,也只敢躲在自己的房間裡面。

    直到讀研究所,相對身邊同儕比較成熟,接收的資訊也比較多及正確,小唯才願意展現自己原本的那一面,但從小在學校學到的那套就是性別的規範,知道自己不遵守的下場就是會被霸凌、人際關係會被排擠,就這樣經歷多年,出了社會到了職場工作,還是遇到。

    對於許多跨性別者來說,身分證作為國人用來表達身分的主要證明,卻也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持續活在男女性別的框架之下。

    「跨性別與同志最大的差別,在於跨性別者一定會被強迫出櫃,除非你不要跨,不然你一旦跨出來就是無時無刻都要跟人出櫃。」小唯說,個資是不會有秘密,不論是求職、醫院看診、辦理手機帳號……很多問題就是從強迫出櫃這件事情延伸出來。

    跨性別者變更性別困難重重 這不是懲罰嗎?

    現今體制對跨性別者的兩大爭議,一是診斷的存廢與否,二是法律認同的制度。

    台灣的跨性別者若要變更性別登記,根據內政部函釋,需花費1至2年由兩位精神科醫師長期對個案追蹤與評估,以取得醫師評估鑑定書。不僅如此,生理女性還得切除乳房、子宮、卵巢,而生理男性則需切除睪丸與陰莖,等於強制摘除現有性器官才得以換證。

    無論是拿到兩張精神評估證明,還是後續的性器官摘除手術,不僅等待的時間冗長,金錢成本也極高。

    世界各國跨性別人士規定

    2019年,生理性別為男性,但性別認同為女性的跨性別者小E(化名),向桃園市大溪戶政事務所申請,欲將性別欄位由男改為女,卻因提出申請時未附上外科醫生手術證明遭拒,在得知國際上早有多國執行免術換證,他提起訴訟經過3年抗爭,2021年9月,法院判決指內政部性別變更要件函釋違反比例原則與平等原則,已屬違憲,小E成為台灣首次未經性器官摘除手術,而成功換證的第一人。

    伴侶盟秘書長簡至潔批評,跨性別者無論是進行手術或是出櫃,現行法規就像在懲罰跨性別者,他們違反大自然法則、應該接受自己原生性別,否則要付出代價。

    簡至潔認為,對於跨性別者,不只是要建立更完整的友善規範,教育體制也有很大努力空間,因為性平教育上路那麼多年,雖然老師對同志有較多理解,但對於跨性別的理解明顯不足,甚至很多跨性別者遭受霸凌的很高比例是來自師長, 其言語讓他們非常不舒服,導致他們遭遇問題不會選擇求助,「內外交迫,沒有支持」,就這樣持續到成年。

    小E是台灣第一個爭取免術取得換證的跨性別者。伴侶盟提供

    伴侶盟2020年所做「跨性別人權現況調查問卷」,有高達47.68%的跨性別者曾在校園遭到不友善對待;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同年所做「台灣同志學生校園經驗調查報告」也顯示,比起順性別學生,跨性別學生、非二元性別學生或尋找性別認同,學生都更容易在校內經驗到不同形式的歧視性政策與作為。

    性平團體與學生組織在今年5月17日「國際不再恐同日」公布一份針對台大、中山、清華、成功、中山與屏東科技大學共7所學校所做的跨性別友善校園實際體檢,發現沒有一所學校設有跨性別友善宿舍,跨性別友善廁所數量與可近性也嚴重不足,顯示校方未關注跨性別學生的需求,因此在各項制度上均以順性別的視角切入,導致跨性別學生難以在校園中生存。

    「同婚通過後,台灣的性別平等意識確實比以前進步很多,但是對於跨性別者的知識仍不足,導致社會充滿誤解,新聞媒體報導的男扮女裝犯罪等新聞,明明就不是跨性別者,卻刻意誤導連結,造成社會很多錯誤的偏見及觀感,但是明明台灣就很多在各種工作領域非常傑出優秀的跨性別者!」小唯說,她真的希望從教育先做改變,讓台灣社會真正對跨性別者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台灣才能真正建立更加性別友善的環境。

    同志可收養後 小孩在校面臨問題要注意

    除此之外,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秘書長黎璿萍說,在法令開放讓同志可以收養孩子,也應進一步思考我們的教育體制,如何擴及到同性家庭所生養子女,可能在校園當中會遇到的處境,並且相關教育應該向下扎根,在托育及幼兒機構給予保姆或托育人員相關知識。

    因為,過去同家會接到相關諮詢,甚至有幼兒機構或托育人員拒絕同志家庭孩子入園或幫忙託嬰,理由竟然是「不知道該怎麼應對」。

    同志可以合法收養後,同志家庭孩子在教育體制可能面臨的問題也應重視。圍爸提供

    黎璿萍說,幼兒園以下的孩子,若在學校機構遇到這個不友善的對待的時候,因為沒有充分的語言能力,無法向外人求助,卻對其身心已經造成很大影響,這是未來應該重視及改善的目標。

    正如同小唯所說,這不是只有跨性別者或同志家庭會遇到的困境及問題,而是希望正視所有弱勢族群的問題,維護他們的權益,讓台灣建立更友善的規範及體制,讓所有人在社會上不會再遭遇不平等的待遇,建立更尊重、更包容、更友善的台灣社會。
    洪敏隆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