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投書/趙少康喊廢除雙語政策 學者劉兆隆:大謬!這是國家安全的保障

    2024-01-02 07:00 / 作者 劉兆隆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副教授
    學者認為雙語教育攸關國家安全。圖為新北龍埔國小外師進行雙語教學。新北市府提供
    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趙少康強調要廢除「民進黨2030年雙語教育政策」,趙少康表示,很多英文老師以為他要廢除英語教學,但他並不是要大家放棄雙語教育,他反對雙語政策是反對讓英文成為國家官方語言,就像新加坡、印度等國家。他說,因為台灣沒有這樣的環境跟師資,就連作為英國殖民地的新加坡,想推動雙語政策也沒成功。趙少康的觀點看似有理實則大謬。

    首先,香港與新加坡的雙語政策主要是要求高級文官與菁英能夠操持流利的英語與國際溝通,同時國家重要的文件與法律要有英文版本;一般的平民只要求能用簡單的英文溝通即可,甚至夾雜當地母語也無妨。其次,這樣的思考欠缺國家安全與戰略思考,無助於國家和平的維護。

    新加坡、香港的平民生活使用的是母語

    作為一個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的觀點顯然是非常沒有國際視野的。首先,除了歐盟國家,在其他各洲的國家並無所謂「完全雙語國家」。我們所熟知的香港與新加坡,事實上就是平民母語加上菁英階層使用的流利英語。而這兩地的大學錄取率大約是20%左右,正好與台灣的頂尖大學錄取的人數相去不遠。事實上,這兩地一般的普羅大眾,生活上還是使用母語與簡單的生活英語,與台灣的現狀並無二致。

    再以香港地區為例,英語是其公務及商業運作默認之「工作語言」(working language),對當地大部份華人而言,英語並非母語(粵語及中文作為書面語)。而新加坡則是將生活語言習慣改造成以英語為主,英語除了是「行政語言」或「工作語言」,也是各族的「共同語言」,功能上有類於台灣的「國語」。

    這兩地的經驗告訴我們,雙語國家可以先由政府做起,也就是台灣政府的用英語將我國的政策與資訊透明公開,使西方各國了解更進而深度合作。因此雙語政府是雙語國家的第一步。

    推動雙語國家 我國高官能直接與印太國家對話談判

    台灣作為東亞地緣政治的重要國家,加入印太戰略與民主同盟可以說是台灣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因此雙語國家的重要性已是不言可喻。對台灣來說,如何使這些民主同盟國家了解台灣政府的政策與資訊透明公開,我國軍官可以與印太國家軍官協同參謀聯合指揮作戰,與我國高級官員可以與印太民主同盟國家直接對話溝通談判,這些都是有賴於雙語國家政策的推動才能達成。也因此,目前最急迫的就是我國簡任級高階公務員與將領的英語能力提升。

    目前我國簡任級高階公務員人數約1萬人左右,將領約230位。根據考試院統計這些高階文官有3分之2具有碩、博士學歷;而軍官有國際經驗幾乎成了升將官的必要條件,因此在這群人進行英語能力的提升上投資少也收效快。我國未來可以考慮在高級公務員與軍官的晉升上增加英語能力的指標檢定,作為制度誘因。另外也可增加各級政府與軍官國際交流的預算與機會,從而培養文武官員的國際與英語能力的提升及使用機會。

    國際數據顯示 一定比例的英語人口是國安重要基礎

    事實上,使用英語人口多寡攸關國家安全。歐盟的經驗來看,英語能力人口依序是荷蘭 ( 90%)、馬爾他 (89%) 、 瑞典 (86%) 、 丹麥 (86%) 、 塞浦路斯 (73%) 、 奧地利 (73%) 、 芬蘭 ( 70%)、 斯洛維尼亞 ( 59%)、 德國 (56%) 、 盧森堡 (56%) 、 比利時 (52%)、希臘( 51%)、 愛沙尼亞 ( 50%)。這其中要注意的是,與俄羅斯鄰近的北歐瑞典與芬蘭都是在7成以上,再結合上去年5月兩國加入北約的政治宣示,事實上已經說明了兩國早已在民主同盟對抗俄羅斯的過程中選邊站,以國民高度的英語能力維護國家安全。

    另外,中立國雙語人口也是偏高。中立國能夠說「一種以上外語」的能力,瑞士是100%、馬爾他是93%、奧地利是78%、最低的愛爾蘭是40%(但愛爾蘭的第二官方語言是英文,幾近100%人口可以使用流利的英文),而東亞唯一的中立國新加坡的華人,2020年在家庭中能使用流利英語的人口也有47%。這些數字都說明了,就算台灣未來想與中國維持一個友好而中立的立場,在國內維持一定比例的英語人口與多語人口,已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

    趙少康所言的雙語國家的批評顯然見樹不見林,完全沒有戰略高度與國際思維,同時對香港與新加坡的狀況也認識不清。事實上,雙語國家政策早就不是教育問題,而是國家安全的問題。作為一個副總統候選人在對問題本質認識不清的情況下妄自發言,顯然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態度。

    *作者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副教授
    劉兆隆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