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潛入屠宰場、臥底調查保育類野生動物買賣 陳玉敏投身動保25年:「直視苦難才有改變的可能。」

    2019-12-16 16:13 / 作者 張佩雯

    陳玉敏,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曾編輯《動物解放》,投身動保工作迄今已25年。


    動保調查的現場,常常必須直視動物被虐待、殘殺的畫面,每次我都在心裡對動物說:「我要讓你這輩子所受的苦難被看見,你的受苦才有意義。唯有被看見,才能被改變,這世界才能有一點點不同。

    陳玉敏與夥伴們長年投入動保運動,他們有專業深入的調查研究,對問題的分析與論述能力,並對政策提出負責任的建言。有時他們扮演偵探深入現場調查,有時遊說政府及企業改革,整合資源提出解方,希望從結構上改變動物受虐問題。

    對死亡與痛苦敏感的生命特質 注定投身動保工作

    「啊,這株植物被我們同事照顧得快死了!」訪談到一半,陳玉敏突然看著辦公室角落的萬年青說。她的手機裡,拍攝著各種各樣生物死亡的照片,她說到上週到東華大學演講,一進教室第一眼就看到一隻小小的,死在地上的蛾,一般人對於這樣微小的生命往往極易忽視或不以為意,但她就是很容易注意到這些如微塵的小生命,她蹲下來端詳許久,用手機拍了下來,她說:一個生命生了,一個生命死了,有誰注意到這些生命與我們的連結嗎?



    她的聲音有點沙啞,卻又鏗鏘有力:「我是一個對死亡與痛苦很敏感的人,看到一個生命的死亡,會想,他死在那裡有沒有人看見?好像我看見了他,我的生命就跟他有所連結。」擁有這樣生命特質的她,彷彿生來就是要從事動物保護工作。

    從小在菜市場跟母親賣魚 看見生命的苦難

    家裡賣魚的陳玉敏,5、6歲時就被媽媽帶到攤位,當時經濟不好,常有人趁亂把魚帶走,媽媽交代她,有人偷魚就要大喊:「小偷!」某天,有位老兵偷魚,她卻把頭瞥過去,默默讓對方把魚偷走。或許正因為從小在菜市場,觀察到許多社會底層受苦的人,又看著動物被大量剝奪生命後成為商品,讓她對生命的種種現象與苦難特別敏感。



    出社會後,陳玉敏到慈善團體工作,某次跟志工到弱勢家庭「濟貧」,卻發現給出去的錢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成為先生家暴太太要搶奪救濟金的原因。她意識到「貧窮」是結構問題,在閱讀大量書籍,了解要改變貧窮必須從結構著手後,她提出從結構改變的方案,建議以其他方式幫助弱勢家庭建立自我價值與創造自立的能力,卻因為無法滿足志工想要「行善」的需求,而不被採納。

    《動物解放》打開視野 創立動物社會研究會

    因緣際會下,她編輯了《動物解放》一書,敘述實驗動物、經濟動物、同伴動物及野生動物在人類大規模合理化的利用下,被系統控制與殘害的處境。近500頁厚厚的一本書,她在短短一星期內不眠不休地編完,有時甚至邊哭邊編。她說:「這本書真的大大地撼動了我,開啟了一個我從來未知、從來沒有意識到的世界。」



    她先進入關懷生命協會,而後在1999年與一群學者、律師、作家等創立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為了如實紀錄動物受苦情況,讓公眾了解不合理的對待動物真相,他們經常要進行許多調查,因為擋人財路,被威脅是家常便飯,甚至曾經遇到生死交關。當時她臥底調查一樁跨國野生動物買賣時,遭到對方懷疑,所幸在冷靜應對下順利脫困,否則很可能命喪他鄉。

    從事動保調查 以行動激起漣漪

    2001年,動社調查全台的牛隻屠宰場,她與同事為了拍攝畫面,躲在車子裡用長鏡頭紀錄。看見牛被牽出來,先被用鐵絲刺穿鼻肉形成鼻環,再用粗麻繩綁在鼻環上以控制牛隻行動,然後再用鐵管塞到牛胃,鐵管後面接上塑膠管,從凌晨到深夜分別進行四次灌水,最後用斧頭劈牛的頭直到牛不支倒地後,再割喉宰殺,當時斧頭劈牛頭骨的清脆聲響在她腦海一直揮之不去。



    動社發動倡議,希望能制定法律、改變政策,並引進人道屠宰,長達9個月努力,卻好像石沈大海一樣。她當時幾乎不能睡覺,每晚一閉上眼耳邊就響起:「玉敏,你怎麼能睡覺?你現在躺著的同時,又有一頭牛被劈。」她的身心狀態到達極限,開始不明原因發燒,甚至被懷疑感染漢他病毒,在醫院隔離了一週。



    她看書、與自己對話,提醒自己:「如果這注定是你要做你想做的事,那麼你得想辦法與這樣的壓力相處」。於是她沉住氣,一步一步改變,「開始去做,你就會號召其他人。就像在河邊丟出一顆石頭,一定會激起漣漪,影響的程度很多時候你無法想像。」沒想到,最後屠宰場業者主動聯繫要引進人道屠宰,源因許多民眾的抵制拒買,促成了業者的轉變。

    整合資源、遊說企業 同時扮演敲磚者與建造者

    「我認爲一個負責任的NGO,必須同時扮演敲磚者與建造者的角色。」動社多年來推動改變農場動物福利,以「格子籠蛋雞」來說,他們全力遊說通路商及餐飲業者支持友善雞蛋,最近也促成家樂福開始販售、甚至設立了自有品牌非籠飼雞蛋。



    「在台灣,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觀念還很新,除了獲利之外,企業能不能做一些改變讓社會更好?」由動社與全球76個國家動保組織所串聯組成的「讓雞展翅國際聯盟」日前向鼎泰豐發起全球抗議,陳玉敏說:「我們遊說了鼎泰豐近兩年,鼎泰豐一直含糊其辭,說要試菜試了一年多,最後推說目前非籠飼雞蛋的供應量不穩,因此無法做出全面使用非籠飼雞蛋的承諾。但其實友善雞蛋供應量很充足,我們並沒有要求企業一步到位,但至少企業應該正視這個全球的議題,提出逐步落實的政策,發揮企業的影響力,讓我們身處的世界更好。」她希望,消費者能透過消費力量,去影響廠商。

    沒有行動是完美的 不要放棄個人能盡的力量

    細數25年來大大小小動保戰役,陳玉敏最大的心得是:「在時間的長河裡面,我們每個人的行動都是很微小的,沒有任何事情是單靠個人力量可以去完成。正因如此,你就更不能放棄個人能盡的能力,因為如果你放棄了,就更別想要匯聚更大力量去完成事情。



    她想告訴年輕人:「沒有完美的行動,只有不斷修正的行動,願意不斷修正的人,才是真正負責的人。」

    張佩雯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