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語配音是怎麼來的?導戲、對嘴學問大

    2018-06-11 00:00 / 作者 許雅筑

    外國的動畫、戲劇等,有許多都是經過國語配音後,才在電視上播放,動畫短短半小時,但背後的配音作業可大了,不但費時,其中也有很多學問,幕後的配音流程是如何?配音圈又是怎麼樣的環境?讓新生代配音員連思宇帶我們一起了解。

    連思宇曾到日本學習配音,目前以中日雙聲道、新生代配音員身分活躍。(圖片來源/連思宇)

    翻譯變配音稿 驚呼、哭笑都要寫

    以常見的日本電視動畫為例,台詞翻譯完成後,會經過一道叫「看帶」的手續,也就是把翻譯稿變成配音稿,每一句台詞前面都要標上幾分幾秒,讓配音員知道什麼時候該開口,還要將翻譯內容修成口語,並讓台詞和角色能對上嘴,另外,角色的反應如驚呼、倒抽一口氣、哭泣等等,翻譯不會寫,因此看帶時也要將這些反應標出來。



    看帶的工作內容繁瑣,因此很費時,連思宇說,半小時的動畫,若翻譯好,一個半小時左右能看完一集,若翻譯差就要花更多時間,四、五個小時都有可能。看帶一般是領班的工作,但如果作品預算較低,就會讓新人來做,因此看帶也可以說是新人配音員的必經之路。

    配音稿的台詞前,須標註時間點和角色的反應如深呼吸、哭笑等。(圖片來源/連思宇)

    領班挑人、導戲 讓這齣戲完整

    看帶稿完成後,就可以開始配音了。領班也就是聲音導演,同樣由配音員擔任,會決定哪個角色要找誰來配,並和其他配音員敲時間,連思宇形容,「聲音導演很像在拼圖,想像找誰來配應該是什麼感覺。」



    現在台灣的配音作業模式,大多是個別錄音,頂多三、四個配音員一起錄,不像以前或日本,是像對戲一樣所有人一起錄,因此聲音導演還有個責任就是「導戲」,也就是告訴配音員這齣戲的內容、角色的個性、用什麼樣的情緒去詮釋等等,自己想像並要求配音員去表現,才會讓整齣戲像是一齣戲,而不是將不同配音員的聲音拼在一起而已。

    台詞之外的塑造 讓角色像真的

    只要是外國的動畫、電影、戲劇等,國語配音流程大致如此。無論是非原創或原創作品,配音員都需要揣摩角色,非原創作品有原音可以跟,也能事先針對角色做功課,原創作品就得從零開始了,以連思宇的做法為例,她收到角色的資料後,會和製作方討論角色的聲線、講話習慣等,或是一句話錄好幾次,讓製作方選擇。



    在聲音演出之外,「塑造」角色也很重要,在台詞之外要設想到角色的興趣、角色對周圍其他人的不同觀點等等,設定的越多,角色就越完整,「真的各方面都和演員很像。」因沒有任何參考對象,為原創作品配音是最難的,但對連思宇來說,也是最棒的,因為那是屬於配音員自己的。

    真人配音 細膩也最難

    此外,動畫、真人戲劇、遊戲等,不同性質的作品也有不同的配音學問,連思宇指出,其中真人配音是最難的,「因為更看聲音和臉貼不貼,而且演員的動作更細膩,有些動作用力,聲音也要用力,配音時也要顧到身體,要整個投入,卡通反而比較入門。」至於遊戲,因不用對嘴,更能讓配音員自由發揮。

    配音圈像演藝圈 努力不能少

    配音員是聲音演員,這個圈子也像演藝圈一樣,要入行不算容易。日本的配音界有經紀制度,台灣則是師徒制,連思宇解釋,若想當配音員,首先要上培訓班,若資質受肯定,有機會被老師收為徒弟,之後就看「個人造化」了,要自己努力抓住每個機會,譬如在跟前輩的班時,有可能突然被找去配一個小角色,若配的好,給人留下好印象,機會就會越來越多,「所以平時的訓練很重要,準備那麼久,就為了那一句。」



    連思宇形容,配音工作就像演藝工作,配得好,不一定工作就多,因沒有經紀制度,都要自己打拼,除了實力之外還有很多「眉角」,要學著和前輩、客戶相處,當自己的經紀人,好好經營自己這個品牌。要進入配音圈、獲得工作機會,都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不過連思宇說,實力要好,這點還是不變的,「如果有實力,相信人家會給你機會。」



    許雅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