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隻企鵝全被吃光!澳小島引入「塔斯馬尼亞惡魔」害原生種消失

2021-06-22 14:16 / 作者 蔣佩庭

圖片
袋獾雖有「塔斯馬尼亞惡魔」之稱,但也是瀕危物種。(圖片來源/Unsplash)




「塔斯馬尼亞惡魔」─袋獾



擁有「塔斯馬尼亞惡魔」之稱的袋獾,是澳洲極具代表性的瀕危動物之一。袋獾瀕危的原因,除了3000年前因著土生野犬獵捕外,還加上人類擔心牠們爭奪家畜大量捕殺,以及神秘疾病「袋獾面部腫瘤病」(DFTD)肆虐所致。這種「袋獾面部腫瘤病」會讓染疫袋獾的臉部長出大小不一的腫瘤,最後無法進食而死。為了避免袋獾遭受其他動物傳染面部腫瘤,澳洲政府逐漸把袋獾轉移到瑪麗亞小島上。



然而,根據《衛報》報導,澳洲政府在瑪麗亞小島上釋放的28隻袋獾,到了2016已增長到100隻左右,可是卻危及到島上的原生種。



瑪麗亞小島上的原生種消失



據了解,袋獾的出現不僅讓島上3000隻的小藍企鵝,消失的無影無蹤外,絕大多數的短尾水薙鳥也不見了。而原本在地上築巢的蠟嘴雁,更是為了躲避袋獾的捕食,跑到樹上築巢。




圖片
瑪麗亞小島上消失3000隻的小藍企鵝。(圖片來源/Unsplash)




實際上,早在2011年塔斯馬尼亞州相關部門就已推測,在瑪麗亞小島上引入袋獾會對當地的小藍企鵝與鳥類造成負面影響。塔斯馬尼亞鳥類協會召集人沃勒(Eric Woehler)更稱:「人類有意無意把哺乳動物引入島上時,都會造成相同的結局。」




蔣佩庭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