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逃離都市紛擾!基隆高遠新村成慢活「和平大飯店」

    2020-11-24 13:41 / 作者 葉奕緯(西打藍)

    想要更進一步,讓高遠新村成為「慢走、慢活、養生、養老」的好地方,帶動地方觀光與產業,讓大家知道社區的故事,吸引青年回鄉,這還有賴於社區住民一同努力。擁有多年社造經驗的馬玉明老師,正與在地居民攜手,在高遠新村實踐心中理想社區樣貌。






    馬玉明老師。(圖片來源/李昆翰)



    投入社造初衷



    「小時候住在台南鄉下時,只要做錯事,鄰居長輩都會教訓、管教我們,鄰里彼此熟識,你的小孩也是我的小孩,是用整個社區的力量養育孩子成長,和現代各管各的方式不一樣。」馬老師認為小時候社區的相處模式相當理想,也是自己投入社造的努力目標。



    60年次的馬老師,出生於台南新營,為人相當熱心,對基隆有深厚情感,許多基隆在地導覽解說,都能看見他的身影。



    馬老師從大學時期開始接觸社區營造,曾參與滬尾文史工作室活動,協助古蹟維護等工作。「那時台灣社會剛有本土意識,開始重視當地文化,加上野百合事件與天安門學運的衝擊,台灣開啟教育與政治改革,我也開始尋找自己的根。」馬老師談起投入社造的初衷。



    馬老師畢業後,投身教育產業,直到事業穩定,才將重心移轉至社區營造。「沒有在台南做社造的原因,一來是對北部熟悉,二來是北部的政策訊息傳遞較快,做事要容易些。」馬老師解釋自己身為台南人,卻特別關心基隆在地的原因。



    馬老師的第一件基隆社造案,是在八斗子的長潭社區擔任導覽解說培訓,其後也參與基隆古砲台巡禮的尋根計畫。「來到一個地方,我有個簡單原則:『我來,我在,我接續。』當我到一個地方時,我會為地方做些事情,就像在老家台南,也有一群年輕人為家鄉努力一樣。」馬老師談起多年社造經驗。





    村內一隅。(圖片來源/蚯蚓)



    投注心力於高遠新村



    2017年,馬老師認識高遠新村的里長與理事長,爾後在2018年搬入高遠新村定居,協助社區處爭取經費,保存地方文化。「社區裡的人會老,房子也會老,若沒有保存起來,很多東西都會消失不見。更重要的是要適當呈現社區容貌,讓大家了解它。最好能有年輕人進來,把最原始的文化底蘊整理保存,傳承給下一代,再由他們自己說家鄉的故事。」馬老師道出社造的中心意義。



    馬老師認為,基隆這塊土地很有潛力,不但擁有四百年來,台灣與世界互動的軌跡,很多獨特文化也是基隆才有,十分常民化。多年來,基隆紋理幾乎沒變,許多百年歷史遺跡仍保存著,人文底蘊是足夠的,只是缺乏經營。



    馬老師認為高遠新村的優勢,在於社區開放程度較高,每位爺爺、奶奶都有精彩故事,且願意分享,並歡迎新的住民加入社區。而需要加強的部分,則是網路行銷,這有賴更多人才的協助。





    村裡的爺爺奶奶有許多好故事。(圖片來源/李昆翰)



    成果與前瞻



    高遠新村發展多年,大家也一同創造極佳成果。2018年,高遠新村與政府合作設置「香草小花園」,運用創意巧思,在公園裡規劃盆景,種植多種香草,成為社區一隅特色美景。



    2020年,社區向政府爭取興建公車亭,當地稱之為「和平驛站」(和平里),是基隆少數直達丘陵地上的304公車,公車亭中繪有在地畫家的黑板畫作,以及嵌在公車亭上的精緻木椅,讓「和平驛站」成為送往迎來的好地方。



    高遠新村中,有一座居民自立的小池塘,透過將乾淨水源引流到池裡,孕育出小蝦、小蟹,形成自然水生態,更聘請老師介紹水生植物,兼具環保與教育之用。



    「希望未來,高遠新村能發展成 Long stay 模式,當地的住房率不高,家家戶戶都有空房間,若能讓外地人體驗住宿,聽媽媽們的故事、吃些拿手菜,到山頭體驗港都文化,會是很不錯的文化觀光。這裡最好的賣點就是人情啦。」馬老師笑說。



    馬老師與社區鄰里,正繼續打造地方特色景點,包含防空洞、築港紀念碑、日式建築,透過活化歷史場域,達到教育傳承的目的。同時也希望成立地方合作社,共同採購需要的日常用品,甚至可以經營餐廳、複合式飲料店,或是接團帶導覽。結餘的費用則回饋給社區,讓社區自己自足,將整座山頭發展成「和平大飯店」,吸引更多人前往進駐。




    葉奕緯(西打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