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焦點人物】就怕不能再呼吸 猴硐礦工周朝南爬過地獄「拍照見證大時代」

    2024-01-06 08:00 / 作者 陳玠婷
    從事60年礦工工作的周朝南,為著保存礦工文史奔波著,很希望能將猴硐礦坑的歷史保存下來。陳玠婷攝
    1月初初東北季風過境,新北市猴硐冬雨凍得刺骨,早上九點街上幾乎不見貓咪與人影,而81歲的退休礦工周朝南早已習慣這樣的天氣,一早前往老友的告別式,去看他最後一眼。對於生離死別,他早已看多了,如今除了感傷已能坦然看待,他說,礦工樂觀、詠讚生命,卻不敢對未來保持希望,只求塵肺病不會太早奪去他的呼吸權力。

    5年前,周朝南與何茂琳等17名礦工換帖好友,每人每月都將老人年金3500元捐獻出來打造「猴硐礦工文史館」,將以前拍攝的大量礦坑照片、薪資福利條、公司帳本、一氧化碳救命器,甚至礦災犧牲者名單等文史資料,一一展示出來台灣的煤礦如何帶動70、80年代台灣經濟的見證,難得一見且相當珍貴。

    他們為自己曾經的奉獻引以為傲,將骨折傷疤視為光榮的印記,只是對外無私分享僅換得外界偶爾的撼動,不免讓他們擔憂這段歷史只存在他們的人生中,好像與他人無關。

    瑞三煤礦1939年1月14日開新坑開採最下層煤。周朝南提供


    礦工第三代 父親重傷2年卻改變他的一生

    「我們礦工就是這樣,以前早上一進礦坑,下午能不能走出來都不知道。」周朝南是礦工第三代,爺爺、父母親都是。

    在他記憶中,祖上從中國來台灣定居在基隆七堵,因為資源有限,曾祖父率二房沿著基隆河而上,一路到烏塗窟,開墾大根、種茶,賺錢艱難但家族相互扶持勉強過得去。1920年代前後,猴硐、瑞芳金礦、煤礦漸漸興起,需要大量勞動力,對於當時工作稀缺的東北角,有高薪工作誰不要?再危險都願意!因此礦業工人自然而然成為眾人趨之若鶩的工作,周朝南的爺爺、爸爸那一輩6個兄弟和他們這一代幾乎都「入坑」賺賣命錢,再加上其他1500名礦工一同帶動小鎮蓬勃發展,打下國家發展基石,也讓礦坑老闆口袋滿滿。

    說起礦坑工作,周朝南說,其實很多親朋好友都在裡面喪生,心裡很恐懼,可是猴硐男人們只要有錢養家,即便沒有明天、娶老婆困難,社會也普遍瞧不起這群與煤炭為伍的人們,他們還是選擇把自己的性命可以放一邊,每天深入地底4公里,甚至「我們找工作都問老闆,每個月休幾天,休4天?太多了!每天有工作才好,才有錢賺,休息也會自己找事做。」

    周朝南分享,其實小時候他曾有其他選擇。他唸書唸得好,父母親對他有盼望,而他也很爭氣地考上基隆一中,直到初二14歲那年,周爸爸因礦災差點送命,他為了家計主動輟學,命運註定般地進礦坑工作。

    周朝南分享過去點滴,整整60年都保持著「沒有明天」深深的憂慮。陳玠婷攝


    周朝南說,爸爸在那場礦災砸破了頭,腿骨刺穿皮膚,傷勢非常嚴重,整整2年無法工作,家裡僅能依靠母親的薪水,幾乎過不下去。

    他解釋,那時候男女礦工同工不同酬,女礦工僅能領到男礦工的6成薪水(殉職補助也只有男生的一半),他爸爸的醫療費除了勞保之外,沒有其他補助,所以家裡很需要錢,「我跟我媽媽說要去做礦工的時候,她告訴我,當礦工不是做到死,不然就是死在裡面,未來很難轉業又沒有社會地位,勸我不要。」但他沒有其他辦法,當礦工每天都有薪水可以領,心有不甘也只能認命。

    「後來我的老師得知我去當礦工,很捨不得,說要幫助我繼續念書,不過,我已經沒辦法回頭了,若繼續讀書以後當老師,一個月薪水700元,可是當礦工一個月有1千多,那我當然選礦工啊。」

    地獄般的勞動空間 他們生死與共

    台灣共有300多個煤礦坑,北起基隆、瑞芳一帶,南至阿里山,而周朝南因地緣關係,陸續在瑞和、瑞三本礦、復興礦工作,擔任改修工、採礦工,一路爬到監工、領班與礦長,前後共歷經43年。而猴硐的礦坑,在輝煌時期產量曾是台灣煤炭產量的一半,員工超過1500人。

    周朝南年輕時採礦過程,他說人中不是留鬍子耍帥,而是煤炭。周朝南提供


    而開採煤礦,需從主要坑道往下挖3、4公里,再向兩邊開拓斜坑,鋪上軌道後就能載送工人與煤炭,坑愈深,環境愈是惡劣。周朝南說,坑裡的溫度高達攝氏40度,濕氣150度,空氣相當混濁,且煤炭層往往僅有30到40公分,也就是說,礦工們必須用爬、用側躺等各種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姿勢在「煤炭夾縫中」敲敲打打,連續工作8小時,吃飯也是就地吃,菜脯、鹹魚就飯,求飽有體力便可。

    新平溪煤礦的風坑在架設井字架,以撐起脆弱風化腐蝕的岩盤,防止繼續崩落。周朝南提供


    在礦坑裡溫度、濕度太高,礦工們往往赤身工作。此為1984年卸煤車工盧永昌正在裝煤。周朝南提供


    現在年輕人很難理解礦坑裡的困苦,周朝南給了一個很具體的畫面,他說,礦坑實在太熱,大家進去都會脫個精光,身上只有電池和頭燈,「有時候會熱到抽筋耶,所以我們都會補充鹽巴水,把電解質補起來,如果嚴重就得送去吊點滴,隔天再繼續工作。」至於被岩層和煤礦割傷皮膚、腿撞了兩個洞,腳趾被礦車壓到斷掉等,於周朝南來說是家常便飯,他只求每天能順利下班活著走出礦坑,回家和家人吃晚餐,他說,那是他最大的幸福。

    然而,周朝南的太太吳寶銀也出生礦工家庭,年輕時也是女礦工,擔任充電員20年。她說,那時的女人都是熬過來的,工作日夜輪班,每兩個小時都得檢查電壓是否正常,電池要充飽電,否則礦工隔日開工,頭燈無電可用工作耽擱影響產能,損失相當嚴重。為此,她曾揹著2個兒子上班,用破舊的衣服當尿布,還得學會騎機車奔回家煮三餐,為這個家奉獻。

    吳寶銀乘坐坑內柴油機關車入坑到250HP捲揚機參觀。周朝南提供


    吳寶銀也說,由於坑內禁止吸菸,那時的礦工每天早上面無表情地站在礦坑口猛抽菸,兩隻耳朵又各夾一隻,背影沉重又悲哀。某次,她目睹一名礦工不小心吸太大口嗆到,忍不住開口要他不要這樣,「結果他跟我說『不知道下午還不能抽菸』,他都那樣說了,那我還能說什麼?」

    幸好,周朝南有看見老婆的辛苦,他說:「她煮飯煮菜,但心裡都掛念在礦坑裡的爸爸、丈夫等家人是否安全,那種辛酸不是常人能忍受。」

    他也說,女礦工處境很艱難,嫁人有嫁人的苦,工作有工作的苦,必須有顆堅強的心臟,過去曾有一名女礦工告訴他,她的媽媽也是嫁給礦工,先生不幸死於礦災,後來再嫁一個,第二個也走了,只能獨自扛家,「死了兩個丈夫,那有多不容易。」

    周朝南與吳寶銀都是礦工,兩人熬過年輕時對生命的不定性,現在一起為猴硐礦工文史館努力。周朝南笑說自己花了很多力氣才追到老婆。陳玠婷攝


    礦工沒有明天 他們怕,但相持相扶

    周朝南分享,他的四伯父也是礦工,但收入不高,以致堂哥周德興很晚才上學,「堂哥大我6歲,只多我兩個年級,以前他會帶我一起上學,有天他告訴我他要去礦場當童工,不能再帶我去上學,結果他才進去工作一個月,就親眼目睹帶自己的師傅在坑裡壓死,我到現在還記得出事那天,他不見了,全家人都在找,才知道他嚇得躲起來了,全身都在顫抖。」

    後來,周德興長大娶妻生子,31歲那年死於瑞三本礦礦災,家族心疼他兒子,共同扶養。周朝南感嘆地說,這種事故發生不只帶走一條命,還會讓家庭破碎,影響到後代,現在姪子已經60多歲了,個性孤僻話很少,沒有結婚,讓人掛心。

    左為犧牲於礦災的人員名單。右1賴朝金便是副總統賴清德的父親,死因為窒息。陳玠婷攝


    提到礦災,周朝南說,自己工作的瑞三本礦自開挖到封礦,前後死了87人,復興礦則是12人,其他礦坑也都有人喪命,就像1984年那一年就有3場大難,土城海山煤礦的礦災74死、瑞芳煤山煤礦103死,另有多名一氧化碳中毒成植物人、三峽海山一坑93死。

    周朝南回憶,那年很難熬,每當有礦災,猴硐礦工會自主組隊前往礦災現場救人,就像海山煤礦的煤塵爆炸,裡面狀況很慘烈,他們進去看眼前都是斷頭殘肢,怵目驚心,救援礦工們只能拾起帶到外面,交由法醫拼湊起來,「我到現在都還記得那些景象,有一次我們幾天後下去找人,那股屍臭味回家洗澡都洗不掉,後來好幾個月都不敢吃肉。」

    問他為何要去救人,他回答,因為救難人員不見得熟礦坑的狀況,要搶時間救人只有礦工能辦的到,而且礦工的苦只有礦工家庭能體會,如果發生礦災事故,他們一定要去救人,「而且,我們都無法預測未來,今天救別人,說不定明天就換別人來救我們了。」

    瑞三本礦已荒廢許久,近期業者將收回,周朝南等老礦工恐怕要永遠與這裡說再見。陳玠婷攝


    後來,因產業轉型,煤礦的需求銳減,全台煤礦陸續封坑,周朝南與其他礦工各自尋找出路,有人轉行當建築工人,有人退休,只是離開礦工工作,不等於擺脫礦場對生命的威脅。

    周朝南指出,礦工很容易出現脊椎彎曲、風濕、塵肺病等病痛,而塵肺病係一種慢性疾病,由於礦工長期吸入爆破化學物質、岩層粉塵等,造成肺部漸漸纖維化,「我爸爸、我哥哥,都是因為塵肺病走的,他們在過世前那幾個月都呼吸不到空氣,那種感覺很絕望,」他回憶起爸爸臨終前,子女都捨不得他受苦,可是他們更無法開口向神明請求讓父親早日解脫,拿著香對神明下跪,一句話都還沒說就失聲痛哭,現在想到能很難受,「我也有塵肺病,這病會隨著年齡會慢慢惡化,只希望到時候不會辛苦太久。」

    以前的輝煌今日的落寞 期待文史館迎來生機

    工作過得艱難,周朝南與礦工好友們就更盡情享受生活。

    透過礦工許進益的生動描述,猴硐在礦業興盛時,村落裡幾乎什麼都有,電影院、報社、餐廳、高級裁縫店,每到假日火車站擠得水洩不通,熱鬧得不得了,「晚上的時候我們也會請朋友喝酒,把每天辛苦委屈都排掉,反正,我們是沒有明天的,把錢留下來做什麼?」他也說,工作時不會感到辛苦,只有得不到報酬才會,所以要盡情過日子。

    礦工許進益今年74歲,對礦工身分與有榮焉,他分享礦坑鼎盛時的環境,令人嚮往。陳玠婷攝


    而周朝南也有自己的樂趣,他說,以前當兵的時候有個同梯在銀行工作,經濟能力頗佳,換相機的時候把原本的傻瓜相機送給他,沒想到這台相機後來發揮大功用!

    周朝南說,以前男礦工不會回家說自己有多辛苦委屈,所以常常聚在一起聊天、喝酒,晚上醉醺醺的回家又會被老婆碎碎念,某一天,有人就提議說,不如大家集資請周朝南幫大家拍工作照拿回家給老婆看,讓她們看看自己到底有多辛苦,有趣的是,一句玩笑話竟有了實質的轉變,當時同事各自把照片拿回家後真的讓家庭關係發生變化,周朝南笑說:「老婆一樣罵人啦,但語氣變得很溫柔,會關心我們、尊敬我們了。」

    李登輝巡視復興礦。左為周朝南,另兩名則是安全官。周朝南提供


    而周朝南拍著拍著,不只記錄同事工作的樣子,李登輝等政府高官巡視煤礦、礦場建設、工作流程與特殊工具等等都拍下來了,現在都成為猴硐礦工文史館珍藏的資料。

    提起猴硐礦工文史館的起源,係因周朝南、許進益與何茂琳等人,歷經新北市政府曾預備在猴硐開發礦工、礦坑有關的育樂設施,後來不了了之,現有的礦工文史館也無法體現真實,非常可惜,因為不捨礦工的歷史被遺忘,他們決定要自己做。

    周朝南說:「我們一個一個都老了,如果沒有傳承,猴硐的礦坑歷史也會隨著我們消逝,不要!煤礦曾是台灣軍事國防、交通、經濟、民生重要推手,我們這裡幾乎可以成為台灣本土文化、勞動史、經濟發展史見證,必須要好好保存下來。」

    礦工楊興材只能躺著採煤礦,照片攝於1984年。周朝南提供。


    於是周朝南與17名好友再度集結,每個月拿出自己的老人年金3500元,成立「猴硐礦工文史館」,向前老闆李建興家族租用瑞三本礦的原辦事處,把多年來收藏的照片、礦坑帳本、警語、薪水條、雙頭十字鎬、氣動鎬煤機等等,一一展示出來,收藏量相當豐富。

    周朝南說,瑞三的老闆會遲發薪水、也不保障最低工資,不過也會發米、白糖、西裝等福利。陳玠婷攝


    礦災除了岩層崩塌外,另有一氧化碳中毒與粉塵爆炸等。圖為礦工的救命必需品「一氧化碳自救救命器」。陳玠婷攝


    他還說,當初礦業公司關閉後,隨意丟棄很多相關文件,他看了很可惜,不惜跳進基隆河撿起來,「從我年輕的時候,我就開始在蒐集了,原本是想告訴小孩不要當礦工,後來才覺得整理成文史館很有意義。」

    瑞三本礦結束時,許多帳本文物被隨意丟棄,周朝南便到處找、到處撿,還曾到基隆河裡撈。陳玠婷攝


    火牌仔上面有名字、工種、工號、電燈號、合格證號,每天上工時都要交出,可以讓管理者方便統計入坑人數,以及知道哪些礦工正在坑中。陳玠婷攝


    這5年來,猴硐礦工文史館透過這群老礦工們努力推廣、親自導覽介紹,漸漸受到各界矚目,許多政經界與外國遊客都特地到訪,只是目前館場合約即將在今年(2024)6月到期,老東家要收回己用,前陣子已大動作先將礦坑用大鎖鎖起,似乎宣告終結目前的一切。為此,周朝南與礦工們正積極尋求新北市文化局接手文史館,「其實要創建維持礦工文史館,需要大量的體力與經費,對於我們這些老人來說已經很難,所以我們很希望能交給政府來做,我們願意捐贈館內所有文史資料,這樣才能讓這些歷史永續存在。」

    周朝南 小檔案
    年齡:81歲
    現職:新北市礦業退休人員交流協會理事長、猴硐礦工文史館創辦人與導覽
    曾任:曾在瑞三、新平溪礦坑工作長達60年,從礦工、仕操供、監工、安全主管到礦長。
    瑞三工會理事
    省礦聯工會理事
    全國礦聯工會常務理事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