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成若涵─投入現代紙雕,像個瘋子

    2018-07-23 00:00 / 作者 陳玠婷

    從民生西路一路往大稻埕方向走,那股過去的繁華氣息迎面襲來,眼裡看到紅磚老牆,鼻子聞到乾貨潮氣,迥異於東區那些快速翻新的味道,這裡像是靜止般讓人著迷。台灣年輕一代的紙雕藝術家成若涵的工作室座落在這一帶,這天,她帶我們穿越迪化街,觀賞「夏至大稻埕公共藝術節」展出的作品《穿越台北城》,與我們聊聊她綺麗富有想像力的紙雕世界。

    談創作─有意識的生活是創作靈感來源

    若涵的作品大多都與生活有關,她認為生活藏有許多被人忽視的細節,或許不重要,但那都是生活最美的地方,「我一直記得媽媽說『生活很重要』,所以平常就會留心細節,在創作之前,我也會去當地繞一繞,感受當地生活樣貌。」她舉例有一次接安平六星級飯店的案子,她選擇走入民居巷弄,細細感受當地的生活氣息才開始創作,「後來作品有一個地方我畫坐著輪椅的奶奶與推車的爺爺,大家都很驚訝我的選擇,對我來說這是不經意的人情味啊。」



    不按牌理出牌的若涵,除了安平作品,每一個案子幾乎都投入大量心力做田野調查。另外舉例《穿越台北城》,半圓形的大型拱門透著亮光,一面是過去大稻埕最繁華的景象,一面則是現今的台北東區人物街景,都是若涵情感最深的地方,「當初接下案子後,我去問外婆和媽媽當時的生活是什麼樣子,還畫下來問她們是不是這樣,非常有趣。」後來若涵畫了孩子手拿裝著麥芽糖的糖罐、靠著紅磚牆而坐的鞋匠、黑美人大酒家、三輪車、時髦耳環店等等,把當時的生活景象描繪地栩栩如生。



    反面的東區則是若涵成長的區域,畫面鋪成公車、百貨、咖啡館與逛街的人潮等等元素,甚至畫上結束營業的LUXY與黑美人大酒家呼應,把畫面塞得滿滿當當,她笑著說:「我很喜歡很多元素放在一起,豐富又細膩,真實又帶點想像力,很多人看我作品都以為創作者有一定年紀呢!」



    若涵指著《穿越台北城》細節,繼續說著故事,她說作品放在公共場合,沒有設置觀賞距離,即是希望觀賞民眾能靠前欣賞,甚至歡迎用手摸摸看,她認為作品如人,生死都是自然過程,她說:「我覺得作品都是有生命的,到了一定的時間點毀壞,無法再修補也沒關係,讓人感受到什麼比較重要。」

    談風格─風格是與生俱來的能力

    若涵的工作室《以紙 雕成 若涵》成立至今七年了,她回想以前總有人問她「你的風格是什麼?」、「你的符號在哪裡?」、「你為什麼會用不同視角構圖?」,她哭笑不得地說:「我那時候還不了解符號是什麼,也不明白為什麼我的構圖哪裡奇特呀。」她曾經費一番功夫去想,自己的風格是什麼?符號又是什麼?後來,她有了答案:「我覺得風格是與生俱來的,不需要刻意找尋,透過大量創作就會發現自己的風格,當然跳脫也不容易,不需要別人說什麼就改變自己。」



    而關於符號,若涵則期許《台灣百景圖》成為她的符號:「我希望以後有人想到台灣在地文化的時候,都能想起我的紙雕。」另一方面,她曾把不同時期、樣貌的自己置入百景圖中,讓自己融入創作當中,將場景刻畫得更細緻生動,她說:「創作的時候,我會想像這裡適合放什麼樣的人物,如果很適合某一個時期的我,那我會把自己放進去,有趣的是曾經有人發現過。」

    紙雕創作過程當中的奇遇

    若涵的紙雕工作,帶給她兩個奇遇。其中到台北監獄教受刑人紙雕,半年後帶著學生共同完成《流不走的掌中沙》,「他們讓我十分驚訝,從零開始學卻能有完整的展現,也發現原來創作不一定需要天賦呀!」她接著表示,每當有人聽到她到監獄教課,不免為她擔心,「當有機會問我要不要去,我一口就答應了,沒有想過危險安全的事情。」



    另外則是2016年到高雄鹽埕區駐村時,為了創作,她花了半個月的時間遊鹽埕,走進店家與爺奶聊天,品嘗小吃、觀賞舊式建築,「那時認識一個賣饅頭的爺爺,他說對紙雕很有興趣,就開始拿筆創作,然後今年就要開展囉!」多麼奇妙的際遇呀。



    那天,聊了很多有關紙雕、有關生活故事,雖然神情偶有疲憊,但是能夠感覺若涵對紙雕、生活的熱愛,「當你喜歡全部的自己時,你會感覺很自在。」如今,若涵感到自在了,但她不會停歇,因為生命還有許多未嘗試的領域,正等著她挖掘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心中好新聞吧!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