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紐時》:防共軍封鎖 美國欲將台灣打造成大型軍火庫

    2022-10-06 10:46 / 作者 林宜萱

    俄烏戰爭令美國檢視援台策略,中國也建構封鎖台灣的戰術。《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官員指出,即使美國決心派兵協防台灣,台灣也得成為擁有足夠武器的「豪豬」,撐到援兵抵達。



    《紐時》5日報導,美國現任與前任官員紛紛表示,研究中國近期舉行的環台軍演後,美方正在加緊腳步將台灣打造成大型軍火庫。中國軍演顯示,共軍可能會以封鎖作為入侵的前導行動,台灣必須獨力面對,直到美國或其他援軍抵達,前提當然是這些國家決定要援台。




    圖片
    台灣國軍準備美國AGM-84魚叉飛彈、反艦飛彈,以及AIM-120和AIM-9空對空飛彈。美聯社




    但是,目前美國與盟友優先運送武器的對象是烏克蘭,而除非確定能持續收到長期訂單,軍火製造商也不願貿然增設產線。這使美國與盟友的武器庫存正在減少,將台灣變成軍火庫面臨困難。



    此外,也不確定中國會如何應對美國加速供應武器給台灣的狀況。



    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國連日進行環台實彈軍演。不像烏克蘭西鄰歐盟,台灣四面環海,美國無法輕鬆為台灣進行補給;美國官員指出,現階段目標是確保台灣有足夠的武器自衛,直至後援到來。



    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re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研究員史托克斯(Jacob Stokes)指出,即使有了武器庫,要如何強化運用和分散儲存,避免中國飛彈摧毀這些儲備,也是討論重點之一。



    史托克斯說,「我們看法是,必須延長台灣能獨自堅守的時間,避免中國藉由『既成事實』戰略輕鬆收割成果──也就是在我們馳援到達前,中國就已經贏了」。



    打造「島嶼防禦」系統



    《紐時》指出,美方正在確定能夠出售給台灣的武器種類和數量,私下告知台灣和美國武器製造商,美國政府更偏好出售機動性高、數量大的小型武器給台灣,反之,可能會拒絕出售某些大型武器。




    圖片
    台灣F-16V戰機。路透社




    例如拜登政府9月2日宣布批准第6批對台軍售,總價值11億美元(約347億元台幣),當中包含60枚魚叉反艦飛彈。



    美方越來越強調台灣需要更小、更靈活的武器,既能對共軍機艦造成致命打擊,又能躲避敵軍攻擊,這是不對稱作戰的核心。



    烏克蘭軍使用肩射式「標槍」( Javelin)、「刺針」( Stinger)防空飛彈和輕型反坦克武器(NLAW),在戰爭初期有效抵抗俄軍,這類「打帶跑」的武器很受烏克蘭軍歡迎;近來,烏軍使用「海馬斯」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重創俄軍。



    為了把台灣變成這種能以大量小型火力攻擊高成本武器的「豪豬」,美國一直試圖引導台灣官員訂購這類武器,減少M1艾布蘭戰車(M1 Abrams)等常規地面作戰系統。自今年3月起,美國國防部、國務院就經常和美國軍火商提及此事;在本週美台國防工業會議上,國防部官員羅耶爾(Jedidiah Royal)也表示,正協助台灣打造「島嶼防禦」系統,對抗具有常規戰力優勢的侵略者。



    美國前國務院官員蒂姆比(James Timbie)與退役海軍上將埃利斯(James O. Ellis Jr.)近期聯合撰文指出,台灣需要大量小型武器來進行分散式防禦,近期採購的魚叉、刺針飛彈都符合此標準,台灣也在自行研製威懾性武器,如佈雷艇、防空飛彈系統、反艦巡弋飛彈等。




    圖片
    台灣CM-11勇虎戰車。路透社




    兩人指出,中國可能在進攻初期就輕易摧毀那些又貴又炫的常規系統武器,雖然F-16戰機這類武器在制衡中國「灰色地帶」侵擾戰術還算有用,但台灣應將資源投注能夠更有效防禦台灣的物資,例如彈藥、燃料、能源、糧食等儲備。



    台灣名言:太慢就不要了



    台灣政府官員承認,需要儲備較小型武器,但下訂到出貨時間的落差顯然是個問題。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表示,美台對不對稱作戰的優先要務有高度共識,但速度實在必須加快。



    美國一些國會議員已在推動快速交貨,例如有數名資深參議員提出《台灣政策法》,要求將台灣視為「主要非北約盟友」、未來4年內對台提供65億美元(約2049億元台幣)軍事支援等。



    不過,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指出,軍火商在承諾增產前,都會希望先看到可預測的長期訂單。



    避免直接衝突的補給路線



    若中國對台進行封鎖,美方也可能要研究最不會導致美中發生直接衝突的補給路線。其中一個可能是從日本和關島派遣美國貨機至台灣東部,如此一來,想擊落貨機的共機必須飛越台灣,可能在途中被台灣擊落。



    國防顧問沃海默(Eric Wertheim)指出,若發生戰爭,很可能需要補給大量物資,這可能做得到,但會很困難,「問題在於:中美各自願意承擔多少風險來實施或突破封鎖,而且能否持續?」



    沃海默表示,中國應該已經研究了俄羅斯侵烏的失敗戰略,美國應繼續運送能提高共軍兩棲登陸及遠距攻擊難度的武器給台灣,「往年跟我談過的中國海軍官員曾說,他們擔憂的是任何失敗都會顯得丟臉:若失敗風險增加,他們就會較傾向不採取行動。實際上,烏克蘭的成功,就是給中國人的啟示」。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