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明日過後》別傻了!無法保存藝術品還談投資

    2019-04-30 11:43 / 作者 陳玠婷

    前陣子蘇富比香港春季拍賣中,張大千《伊吾閭瑞雪圖》,以1.62億港幣成交,再加上其他藝術品,整場春拍成交金額高達4.81億港幣。藝術品的收藏價值如此高價,文化更是無法計量,不過你想過氣候與藝術品之間的關係嗎?這些天價的寶貝們,可以抵擋得了一次水災或熱災嗎?

    藝術文化建立在生活無虞狀況之下

    之前簡述熱島效應與海水上升對台北盆地的影響,這一次未來生活系列分享大自然與藝術的關係。



    撇除文化層面,這次分享氣候變遷如何挑戰藝術品保存與其經濟價值。提及投資與金錢,較能引起人類重視「無立即性威脅的氣候變遷」,台北產經研究室執行長石隆盛曾在台北藝術論壇提及,民眾對藝術投資很熱情,只要是藝術投資論壇,報名總是爆滿,可是談到氣候變遷造成的藝術災害,關注度就下降許多,「大家可能沒想過,一次天災,就可能毀掉全部收藏。」



    在過去台灣的天然災害當中,颱風、水災影響藝術品最劇,譬如地下室的畫廊、居家收藏,只要淹水,藝術品幾乎毀滅,難以挽回。譬如2001年納莉颱風,造成台灣經濟損失共300億。以台北市來說,捷運板南線關閉40天,忠孝東路沿線地下室畫廊損失慘重,尤其敦煌藝術中心收藏全滅。土木工程博士許文科是災害風險管理/天災風險評估專家,他分享,台灣近百年來總雨量沒有太大的變化,可是降雨天數減少了,也就是說下雨強度提高,水災發生機率也提高。



    當氣候災害造成經濟衝擊,藝術品買賣勢必受到很大的影響,意謂著收藏家失去作品,也可能因經濟損失無法購入藝術品,或者沒有足夠的經費保護、維護藝術品。

    圖片來源/pixbay

    只要些許溫度、濕度變化 藝術品就有可能面臨保存威脅

    平常,我們對於文物修補多關注在專家技術及文物歷史身上,忽略氣候變遷是文物損壞的因素。以紙類藝術品來說,最受溫度、濕度變化、空氣污染影響,最常見的即是紙張泛黃捲曲、脆化,甚至微生物侵襲而讓紙張變質發霉。



    另外金屬材質作品也受熱脹冷縮考驗,岩石雕塑作品則是被鹽結晶、微生物侵襲,不僅影響藝術品價值,也間接傷害文化藝術價值,造成不可挽回狀況。



    許文科分享天氣變化顯劇,紙質藝術品只要溫度上升四度,壽命下降速度會變得很快;而台灣溫度上升速度越來越快,以一百年來說,每十年上升溫度約攝氏0.14度,不過,近期三十年,每十年上升溫度急增至0.29度,遠超過全球平均0.07度,1911年至2009年共上升1.4度。相當考驗維護藝術品文物的技術,「維護成本也相對提高,譬如加裝溫濕度機器,又衍生出能源供應吃緊的問題。」



    前高美館館長、台北市文化局長謝佩霓,也曾分享921大地震造成國美館停電兩個星期,等於典藏庫房暴露在一般溫度、濕度(太濕、太熱)當中,當時她選擇忍痛拔掉緊急用電,密封收藏空間,隨時監控狀況,若溫度上升就開一小時空調降溫。她回憶當時抉擇救人還是救藝術品,真的好困難。



    最後,分享致力保護海洋環境的商業顧問Rich German所說的一段話,可以廣泛運用在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競爭時代以消失,合作才能永續:「我們所知的競爭已經消失,合作已成新的競爭,這是與人共事,不是與人抗爭,在一起我們都勝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心中好新聞吧!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