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李家雯諮商心理師|講廢話語錄又怎樣?別在意別人眼光!能溫暖人心的雞湯就是好湯

    2021-08-17 18:20 / 作者 陳玠婷

    這幾個禮拜臉書觸及率降到新低,對於每日寫文的我多少還是會有些挫敗,特別是:我是容易屬於「內控的人」(備註),就會更想知道自己還可以做些什麼?還得努力調整什麼?

     

    (備註:「內控」是一種行動習慣,在面對困境或問題時,認為自己得付出高度的責任和行動作為來營造改變。反過來說「外控者」多半認為自己面對困境能做的不多,比較容易依賴自己以外的人做出行動。)

     

    前兩日的讀書會,那個照慣例總能突破我盲腸的朋友傳來這句話:「開始與維持才是最重要的!

     

    嗯~好激勵的一句話!

    去年約莫這個時期我開始了「一日一文」的習慣,中間也努力不懈地維持到現在,如果最近因為觸及率降低就決定放棄,不就太可惜了嗎?

     

    對!所以……既然開始了,就好好維持吧!

     

    等等!這不是一句廢話嗎!

    改變這件事,不就是只有「開始」跟「維持」兩件事嗎?

     

    原來我也接到了所謂「廢話語錄」的洗禮!而且還洗得很開心?!



    你也落入了廢話語錄陷阱嗎?



    什麼是廢話語錄?例如:

     

    「在非洲每過一分鐘,世界就過了六十秒。」

    「生日過得越多的人,越長壽!」

    「沒關係,明天過了,後天就來了!」

     

    這種乍看之下很有渲染力、感染性,讓你讀了之後心中會不由自主的凝聚一種力量感,覺得很有深度的句子;但再仔細想想之後會發現其實根本是廢話

     

    但為什麼這樣的話讓我們覺得有深度?會有人買單呢?

     

    阿德勒說:「人生的重點不在於你擁有什麼,而是你如何處理它?」

     

    這裡的處理,指的是我們如何詮釋並使用我們獲得的訊息。




    圖片
    語言是一種社會性的產品,基於人和人之間的共同意識而產出共同的解讀方式,這也是語錄充滿有趣的地方。(圖片來源/Unsplash)




     

    語言是一種社會性的產品,基於人和人之間的共同意識而產出共同的解讀方式。例如:當我說「蘋果」,有九成的機率與你腦海中想到的「蘋果」,兩者會是一樣的東西。但語言的限制也在於它無法絕對精準,於是便產生所謂的模糊空間。例如:其實我說的蘋果是「綠蘋果」,但你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紅蘋果」,只要我們彼此不進一步核對,就不會發現這個落差。

     

    人類是主觀知覺的物種,自然對於所聽所讀到的訊息,會用個人主觀去詮釋。語意越曖昧,人們投射出自我情感的空間就越大,於是在你心中就會留下符合你所相信的樣貌去詮釋。例如:「你只是愛上了他的深邃。」這句話,若你剛好正深陷愛情的漩渦,就會對這句話產生自己的知覺感動,但仔細想想...到底「愛上他的深邃」是什麼鬼意思?



    相信廢話語錄,就一定是沒意義嗎?



    科學家發現,平時越不習慣自我反思,認知能力較低的人,就可能較容易落入相信「廢話語錄」的情境。有趣的是,研究也發現依據每個人當下的情緒狀態不同,內在需求不同,就更會強化這類訊息對我們的渲染力。




    圖片
    當人情緒濃度較高的時候,在高度渴望被同理支持的狀態下,這些所謂的廢話語錄,其實能提供一定程度的情緒支持,讓我們感到被理解、被接納。(圖片來源/Unsplash)




     

    這表示什麼?表示當人情緒濃度較高的時候,在高度渴望被同理支持的狀態下,這些所謂的廢話語錄,其實能提供一定程度的情緒支持,讓我們感到被理解、被接納,產生一種:「啊~原來有人懂我!」的認同感,而不覺得孤單。透過被理解,找到共鳴之時,人的改變往往會在無意識下發生;如同當我聽到這句廢話語錄,原本想放棄的我,就被激發出一種正能量,刺激我往更好之境邁進,看似廢話卻成為我內心的金句。

     

    所以其實情緒只是輔助,個體詮釋或是當下的需求,才是重點,因為那些金句廢話 ,確實也不是每句都打中人心。

     

    然而,凡事沒有所謂無用,任何事情的發生都可以是有意義。莎士比亞說:「萬物本身無好壞,是思考定其好壞。」金句語錄究竟是「勵志格言」或「廢話連篇」也全端看使用的人如何詮釋!「自我生命自我主宰」,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都是好貓!所以不論「鬼話、神話」,我想只要能激勵人心往良善邁進,就是好話!



    (本文為合作專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