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衣危機2-2】「修」取代丟!快時尚行銷人180度轉彎 讓衣物續命又節能

2024-02-19 08:10
「醇味研舊設計室」總監許紓語(左)、副總監楊秉勳所拿物品,都是舊衣改造「續命」。洪敏隆攝
Reduce減量、Reuse重複使用、Repair修復、Recycle回收、Recovery復原,是循環經濟的5R原則,但在台灣談衣物循環,很容易直接跳到「回收再利用」。原本是快時尚產業鏈一分子的許紓語與楊秉勳,現在是台灣「衣物續命」的推手,推廣「舊與新織—衣物旅程」概念,好好Repair,就不用Recycle!

「快時尚」衣物興起,平價、時髦、快速的產銷策略,人們逐漸習慣「喜新厭舊」,造成環境資源的大量浪費,原本從事知名連鎖品牌行銷與潮牌代理等工作的許紓語,因孩子出生開始關注自然環境議題,她在新北三峽租一塊菜園,與孩子學習共耕時,無意間發現耕地旁的紡織染整工廠排放鮮豔繽紛的化學廢水,才意識到時尚業對環境劇烈破壞的衝擊。

田園生活的歷程,讓許紓語靈機一動,將舊衣改造為布條固定豆棚,也啟發她「讓人們重拾愛衣惜物,永續利用」的構想,與過去成衣業同事楊秉勳在2018年成立「醇味研舊設計室」,推動舊衣編織及修改教學,展開「REstoRE;:舊與新織—衣物旅程的陪伴」計畫,聚焦台灣衣物循環中最被忽略的「Repair修復」環節。

「快時尚」不僅購買量上升,汰換與廢棄速度也變快。從製作所需的原料、水、電,到廢棄處理,都對環境造成壓力。歐洲環境總署(EEA)2019年統計,歐盟每年每人的服裝、鞋類和家用紡織品消費,用掉約1.3噸的材料和超過10萬公升的水,紡織已成了歐盟第四大環境負擔源,緊追在食物、住房與交通運輸之後。

美國ThredUp網站在2020年曾提出報告,新衣的碳排量是二手衣(舊衣再造)的6倍,用電耗能是超過8倍,用水耗能甚至高達70倍。

新衣與二手衣(舊衣再造)比較


歐美都在推動「維修權」立法 修補比再生更具環境效益

全球各地都面臨舊衣回收的危機問題,歐美開始倡議「維修權」,歐洲議會談判代表與歐盟各國在今年(2024)2月1日已達成一致意見要引入「消費者維修權」,若消費者有維修意願,廠商就必須提供維修服務。美國在明尼蘇達、紐約及加州都訂定「維修權」的《消費者保護法》相關法令後,美國聯邦政府也計畫推動全國的「維修權」立法。

事實上,在台灣,環境部委託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針對台灣舊衣問題所做的研究報告就點出,台灣舊衣循環仍主要規劃作為能源回收,二次料原型再生與二次料修補改製等方式推動量較少,且後者較前者更具環境效益。

這正是許紓語倡議「衣物旅程」。她說,延長衣物壽命,不斷在使用者間循環才是「永續」;包括正確的洗滌與收納,做好衣物的保養與清潔是延長穿著時間的關鍵:衣物要更合身或拉鍊鬆緊帶老舊,都可以透過修改師巧手修繕續命;衣物也可以升級改造,變成包包或其他生活用品;最後才應該是熔製抽紗或變成燃料棒。

認識衣物旅程


因此,不同於其他手作坊,許紓語和楊秉勳帶領學員上的第一堂課是「認識衣服」,觸摸或觀察衣物的紡織紋是否扎實,了解那些劣質材質不只會使衣物壽命縮短,甚至在清洗後會產生塑膠微粒流入河川影響生態及環境,希望學員先從面料知道衣服的本質,重新思考自己選擇的價值,透過消費覺知行為去改變。

許紓語說,他們不是鼓勵學員不要買衣服,反而鼓勵大家到服飾店去看衣服的材質跟車縫,「重點在理解材質、身形、穿著需求而選購」,以消費者身分大聲告訴品牌:「我要你好好賣我一件能穿很久的衣服,並提供修改的資訊與服務,賦予我永續使用的權利。」

教學課程也讓學員知道舊衣改造有無限可能,例如T恤可改造成兒童洋裝,也可拆解成布條鉤織成為水壺袋與包袋,讓衣物有新的生命延續。他們先從教育扎根,時常參與國中小與高中教師研習,期望藉由補足第一線教育者的衣物里程與循環經濟知識,讓「修復」成為下一個世代的生活素養與價值觀。在教師推薦下,育達文化出版的108課綱高中家政教科書,亦收錄了許紓語設計的舊衣編織與改造技巧。

「醇味研舊設計室」開設的衣服修補相關課程。許紓語提供

來自不同領域的學員認真學習如何修補衣服。許紓語提供


法國鼓勵修補衣服 政府幫你出錢

楊秉勳長期觀察研究,發現台灣「衣物循環缺了一塊叫修補!」,台灣對於舊衣只專注在回收,卻鮮少人談使用與回收間的保養、修補以及再造,可是若能替舊衣「續命」,會比回收循環更節能。

法國去年(2023)就提出衣物修補的補助計畫,讓國民能將服飾穿用得更長久,依照修改衣物的複雜度來訂定收費補助,約莫從6歐元(約209元台幣)到25歐元(約871元台幣)左右,且品質及設計更好的服飾可以會獲得較多的補助,藉以抵制快時尚的消費模式,建立正確的購衣觀念,延長穿用服飾的時間。

這面牆的物品都是藉由舊衣再造,賦予其新的生命。洪敏隆攝


「可是在台灣,修改師正在凋零,年輕一輩沒有進入這一塊,大學服裝科系都是往設計師發展,版師、樣師都缺,修改師更不用說,我們到西門町拜訪修改師,老師傅都說這是很基層工作,年輕人做這沒前途。」楊秉勳感慨地說道。

因此,去年下半年「醇味研舊設計室」搬到具有時代意義、位於大稻埕附近貴德街上的貴德布業大樓,開設教學與傳承工作坊,邀請有技能的修改職人授課,除了在台北、台中固定開設課程,也曾受邀到高雄舉辦相關課程,希望讓台灣對這個手藝及相關行業有興趣的人擁有學習的管道。

入門課是由許紓語教導,從認識縫紉機、認識布料、衣服破洞裂開修補、換鬆緊帶、改長短等基礎課程,進階則由業界修改師教導,包括版型的大改、小改,或是腰部、手臂等細節的專精修改等。

過去在潮牌工作的兩人,認識很多修改師,但是重新到西門町探訪這些師傅,明顯感受到人數銳減,已經不到10處有專業修改師,且很多修改職人都已經超過60、70 歲,等他們退休,恐怕也會有斷層,楊秉勳及許紓語透過親自訪問,記錄修改職人的寶貴手藝。

楊秉勳說:「修改師見證台灣服裝產業從興盛、外移到沒落,又被快時尚再打一巴掌的狀態。」台灣早期的服裝店內,都會備有縫紉機可以幫客人修改褲長或腰身,因為合乎身形才能穿出衣服的價值。但是「快時尚」下,很多人買件褲子300元,聽到修改要150、200元會覺得「不划算」,直接買一條新的較划算,這也是「快時尚」造成的另一種影響,讓人忽略了「修改是幫衣服加值的,例如買一件褲子300元,花200元修改後的成果,是看起來像1000元的褲子。」

日本修改職人有地位 台灣被擺在廁間旁陰暗處

「在日本,古布補縫或補丁被視為工藝的展現,修改服務可以發展至連鎖店的規模,在百貨公司的修改服務是可以放在中心的位置,可是台灣百貨的修改室都是放在廁所旁或樓梯角落,台灣各地的修改師身影,是零零散散地處在街頭巷尾的陰暗工作間,我到台灣大學上通識課程,很多學生不知道原來對面的水源市場二樓是台灣很有名的修改聚集地。」

「這正是日本古著市場興盛的原因!」許紓語指出,當日本、歐美許多國家因為古著市場而興盛的修改行業,台灣服裝設計科系著重培養「設計師」,卻並不重視修繕,若有一些年輕、有設計想法的修改,對服飾產業振興或友善環境都是很好的切入點。

台灣推動衣物循環欠缺「修補」這塊環節。許紓語提供


「醇味研舊設計室」今年(2024)另一個推動重點是建置「衣物旅程的永續地圖」。楊秉勳觀察發現,很多民眾會私訊問他們「我這件壞掉可以找誰修理」,因為很多修改職人的工作室是設在公寓的2、3樓,未必能在Google上找到,不僅資訊不夠透明,評論的星等也不足以參考。

「很多人以為衣服出問題都是一律找修改師,可是像毛衣有破損是要找織補師,衣服染色或褪色是要找洗繕達人。」許紓語說,台灣不像日韓有大型工作室全包這些修改服務,希望能夠透過修改職人地圖讓民眾可以找到也找對讓衣物「續命」的高手。

另一原因是他們發現很多民眾不是不願意修改,而是沒有完善的溝通過程,因為老師傅習慣講術語,跟想要修改者在溝通上會有落差,希望透過這個計畫藉著平台先做線上諮詢,強化溝通。

台北城西建置修改職人地圖 籲別再把舊衣當「事業廢棄物」

他們計畫先從西門町到大稻埕這個台北城西區域建置永續地圖,因為包括新衣購置、布料、修改、收納、洗滌、保養,這塊地區可以做到整個「衣物旅程」,後續也計畫針對台中的第一廣場、高雄的鹽埕區,藉由實習生採訪店家或職人,建置各地的衣物旅程永續地圖。

今年開始,「醇味研舊設計室」也已經在假日舉辦多次的「縷縷市集」,邀請全台灣同樣投入衣物修繕、解構與重組,或是清潔、設計、再造,成為創新產品的志同道合的同業,讓更多民眾可以接觸認識以衣物旅程為主題的風格市集。

縷縷市集邀集全台推動舊衣再造的業者,讓民眾更加了解舊衣修補及再造重要性。洪敏隆攝

參加縷縷市集的業者,都是台灣各地發揮創意,希望改變台灣環境的年輕人。洪敏隆攝


楊秉勳說,一個人的聲音是有限,但一群人的聲音是有力量,希望開始跟政府對話、溝通,台灣當前越來越多舊衣回收,很多最後仍棄置丟到焚化爐的問題應該要重視,不要只是把舊衣當作「事業廢棄物」,而是要將修繕、改造當作衣物循環很重要的一環。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永續消費回收組組長李宜樺說,環境部有訂定「紡織循環指引」,鼓勵業者供維修或保固計畫,延長服飾的生命。

當先進國家都已重視的修繕維護權當作循環體系的一個重要階段,了解到整個回收體系才有辦法負荷,台灣政府不能只是鼓勵業者,缺乏更積極的規範,應調整策略,建立修繕權是讓民眾從源頭正視及了解如何選購可以耐久材質的衣物,也能促使製造商減少過剩的衣物製造,透過衣物續命,才能真正解決快時尚及舊衣造成的環境危機。

洪敏隆 報導

洪敏隆

【舊衣危機2-1】快時尚舊衣暴增「僅3成堪用」 燒毀數量驚人:能疊15座101大樓

2024-02-19 08:10

捐贈舊衣原本應該是做善事,但是「快時尚」風潮造成的環境災難正在急遽增加,台灣舊衣回收量在短短6年成長6成到8.1萬噸,卻有3.4萬噸(42%)是當垃圾進到焚化爐,一年燃燒銷毀衣物超過2.2億件,疊起來約有15座101大樓高。

洪敏隆

【舊衣危機2-2】「修」取代丟!快時尚行銷人180度轉彎 讓衣物續命又節能

2024-02-19 08:10

Reduce減量、Reuse重複使用、Repair修復、Recycle回收、Recovery復原,是循環經濟的5R原則,但在台灣談衣物循環,很容易直接跳到「回收再利用」。原本是快時尚產業鏈一分子的許紓語與楊秉勳,現在是台灣「衣物續命」的推手,推廣「舊與新織—衣物旅程」概念,好好Repair,就不用Recycle!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