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輕症免隔離3/20上路!一次看7大取消項目、上班族確診怎請假

    2023-03-09 14:26 / 作者 陳毅龍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9日)公布,3月20日(個案採檢日)起,新冠肺炎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改為0+n自主健康管理」,相關防治措施同步放寬。另外,9日新增新冠肺炎(COVID-19)案例,本土增9403例,與上週四相比下降31.9%,已經連續5周呈現下降;境外移入增181例,新增49例死亡。




    圖片
    輕症免隔離。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2023年的第9週確診人數為7萬8463例,比第8週少了20.5%,已連續5週都呈現下降,他預期該趨勢將持續下降。



    關於外界關注的「防疫鬆綁新制」的調整,王必勝表示,自今年3月20日(個案採檢日)起,調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改為符合COVID-19併發症(中重症)條件之民眾需通報並隔離治療,輕症或無症狀民眾如檢驗陽性,不需通報也不需隔離,但建議進行「0+n自主健康管理」。




    圖片
    防疫鬆綁新制之調整理由。指揮中心提供




    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快篩陰性,或至距離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已達10天無需採檢,即可解除。指揮中心說明,考量武肺疾病嚴重度下降,感染者多數為輕症或無症狀個案,且本土疫情穩定、2月起防疫鬆綁未明顯影響疫情,為減少確診對民眾影響、減輕醫療端逐案通報負擔,並與國際防疫調整方向一致,邁向疫後新生活,故調整現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由「確診均通報」改為「併發症(中重症)才須通報」,若新冠檢驗陽性,且出現肺炎需氧氣治療或其他新冠相關併發症,因而住院(含急診待床)或死亡,醫事人員才須通報。




    圖片
    防疫鬆綁新制之調整重點。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調整後,其他因自行使用家用快篩檢測陽性、或因配合醫療院所相關感染管制等相關措施篩檢陽性的輕症或無症狀的輕症民眾,不需通報也不需強制隔離,亦不會收到隔離通知書及簡訊。



    指揮中心表示,這類對象建議進行「0+n自主健康管理」至快篩檢測結果為陰性,或距離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已達10天,無症狀者也適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建議有症狀時在家休息,避免不必要外出,無症狀或症狀緩解(退燒至少1天)後可安心外出。




    圖片
    防疫鬆綁新制之具體項目。指揮中心提供




    外出時請全程佩戴口罩;同時提醒,為降低感染後引發併發症之風險,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具慢性病或免疫不全/免疫低下病史者等具「COVID-19重症高風險因子」之民眾於快篩陽性後,請儘速就醫,以利醫師及早診治並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另0+n自主健康管理屬於指引建議性質,由民眾自主進行,「無相關罰則」。




    圖片
    0+n自主健康管理指引概要。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指出,配合本次防治政策調整,同步修訂相關配套措施於3月20日實施,包括取消健保卡資料上傳COVID-19檢驗結果自動通報「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方式,請醫療院所改至傳染病通報系統網站或運用醫院電子病歷自動通報(EMR)等方式通報「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併發症)」、取消確診者自主疫調回報機制、取消居家照護遠距諮詢服務、取消確診者同住家人及入境民眾自主防疫措施、停止更新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系統(DVC)及健康存摺中確診及檢驗資料、調整因應COVID-19疫情之視訊診療措施、調整確診死亡個案遺體處理感染管制指引、調整醫療機構因應COVID-19個人防護裝備建議等。




    圖片
    0+n各類對象是用假別。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表示,為利政策調整推動順利,規劃3月20日至26日為7天緩衝期,供採檢日於本年3月19日(含)以前之民眾及相關單位在緩衝期時可進行通報等相關防治作為及行政作業。



    例如,民眾於3月20日持3月19日家用快篩陽性證明至醫療院所就診,如醫病雙方均同意3月19日快篩結果且醫師評估為確診個案,仍適用舊版病例定義及相關防治措施。此外,上述防疫鬆綁新制相關資訊,將置於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輕症免隔離,邁向疫後新生活」 專區。




    圖片
    本土增9403例、49死 境外新增181例。指揮中心提供




    另外,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中重症於上一週增加918例,沒有兒童個案死亡或重症。另外,上一週的Omicron變異株監測結果,羅一鈞表示與前一週差異不大,BQ.1減少,目前主流病毒株仍是BA.2.75、BA.5,羅一鈞指出,該趨勢從春節之後至今已大概有1個半月,期間沒有看到明顯的新變異株,XBB.1.5也未偵測到,目前處於穩定狀況。




    陳毅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