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蔡日興|法官登山迷途墜谷亡之省思:學會離線地圖,並勇敢求救

    2022-09-17 13:03 / 作者 吳亭頤

    最近又發生一起全國矚目的山域迷途致死案例,而死者是台北地方法院的法官。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今年三月也有另一起全國矚目的迷途致死案例,死者是科技公司的前副總。 



    這兩起案例,都可說是疫情封鎖邊境,民眾只能從事國內旅遊,觀光客外溢到登山活動之後所發生的不幸。




    圖片
    台北地方法院家事庭法官陳伯均遇難。圖為疑似陳男的鞋帽、眼鏡盒、背包套等物。中央社




    有些朋友可能認為,今年應該有非常多山域迷途致死案例,所以連法官大人都出現了。 



    其實不然,以歷年統計來看,台灣平均每年有5人會在山域永久失蹤,20人死亡。而山域事故數之中,有38%是迷途,那麼推估應該每年有十多個人會因為迷途,而在山域死亡或永遠失蹤。 



    但是,今年到目前九月中旬為止,很異常地只有四個案例,是歷史新低。 



    為什麼在登山變熱門的時候,反而出現這樣的大幅改善?主要原因是活躍的登山者,現在都非常清楚要面對迷途問題,最好的對策,就是學會手機離線地圖APP的使用。 



    筆者在去年底今年初進行了一個網路社群實驗,根據去年底剛發生的兩個真實案例,寫了一篇〈迷途啟示錄〉請山友轉載,這篇文章最後有三萬個閱覽。 



    當然我無法確定這是不是巧合,也可能山友社群有許多人同時看到問題並合力推廣離線地圖APP,總之,今年到目前為止這四起案例,都不是社群網路中活躍的登山者。 



    第一位是太平山莊住宿的遊客,第二位是台鐵員工去爬馬崙山,第三位是原住民背工,第四位就是陳法官。這四人都不是山友轉載分享能觸及的範圍。 



    因為山域部分案件不多,今年連帶變成郊山案件也轟動,但郊山迷途致死或失蹤只有三案,第一案是陽明山採筍子阿姨,第二案滿月圓科技公司前副總,第三案新店紅河谷一位老先生。 



    社群網路中的活躍山友,這三萬人或許確實曾經是山域迷途問題的高風險者,但現在這問題已成過去式。而我們下一步要面對的問題,是怎麼再改變三十萬個,也許不是那麼活躍的,偶爾的登山者,讓他們也知道上山前要學著用離線地圖APP? 



    坦白說這已經超越筆者的能力範圍,應該是政府還有媒體要來接手了。 




    圖片
    法官陳伯均登山遇難。中央社




    以下我們來看陳法官遇到的問題,或許您已經看過很多其他人的評論,筆者的看法是不需要把他的身分和登山經驗考慮得太複雜,我們只問一個問題,怎麼扭轉結局? 



    你真的仔細看搜救描述,他其實是摔死的,先是登山杖,然後背包眼鏡鞋子等等,裝備一路摔一路掉。 



    〈迷途啟示錄〉裡面有一段提到,迷途本身不是什麼大事,常常發生,但結局之所以變成悲劇,都是因為不相信自己會犯錯,太過自信。這時需要的其實是冷靜,平常心,注意觀察四周環境的人為痕跡。 



    陳法官不相信自己先前犯了錯,主觀上覺得路應該在更前面的地方,所以隻身前探,甚至遇到很陡的地方也沒停下來,或是就不小心失足了。 



    但他若有離線地圖APP可參考,若有仔細尋找四周環境的人為痕跡,或是保守一點不要動,直接打電話求救,或是探路的時候能更怕死一點,這結局都會扭轉。 



    其實,現在消防單位已經改變了想法,比起浮濫的報案,他們更討厭那些滿山亂跑找不到的。因為要搜山的面積,是移動距離的平方關係,越喜歡自己亂動的,就越難找。 



    所以,如果四周真的都沒有人為痕跡,已經迷失在大自然裡,又沒有離線地圖,不會自己解決,那就別再亂動了,勇敢地打電話求救吧。 



    雖然有些人擔心求救會丟臉,但總是會保命。其實搜救人員寧可跑一趟兩三天內解決,也不想搜山兩個星期啊! 最後切記,愛惜生命,請務必學會使用手機離線地圖APP再上山。

     




    吳亭頤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