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傳金教授與博士生郭子新合力完成的該項研究,其研究成果更登上國際期刊《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期刊》(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與外媒《紐約時報》。
透過實驗,團隊檢測出烏賊也明白「相對價值感」的道理。
焦傳金表示餵食時,一般烏賊面對裝著 1 隻蝦與 2 隻蝦的透明小盒,通常會選擇 2 隻蝦,這是自然界生物普遍的「多就是好」攝食法則。不過,他想瞭解如果讓烏賊覺得「選 1 隻蝦子有好處,是否能改變牠的偏好呢?」於是,他便展開相關實驗。
團隊先讓烏賊選擇 1 隻與 0 隻蝦,想當然爾,烏賊通常選擇 1 隻蝦;團隊會在烏賊選了 1 隻蝦後,額外送一隻小蝦作為烏賊的獎勵。
接著,訓練重複 6 次後,神奇的事發生了,烏賊面對 1 隻蝦及 2 隻蝦的選擇時,會選 1 隻蝦而非明顯比較多的 2 隻蝦。
焦傳金解釋其中原理,「第一階段測試提供的獎勵改變了烏賊對於 1 隻蝦子的價值感,證實烏賊也能透過學習來改變天生的攝食偏好。」以上研究自然不是焦傳金針對烏賊的第一起發現,他經常在清大 4 坪大的實驗室裡探究烏賊的奧祕。
烏賊向來被科學家認定為擁有高認知能力,而焦傳金近年來的研究也陸續證實此概念。
焦傳金就曾於 2016 年,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報》上發表「烏賊會數數」的研究。他把不同數量的蝦子擺在烏賊面前,並發現烏賊能分辨數量多寡,並以攻擊腕指出,例如 2 比 1 大、5 比 4 大。
隨著數量越來越多,烏賊就會需要花更長的時間計算,這也證明烏賊並非一眼看穿,而是在數數。
除了能夠分辨數量大小,焦傳金還透過該研究發現烏賊懂得評估風險。實驗發現,烏賊肚子餓、面對 1 隻大蝦和 2 隻小蝦的選擇時,烏賊會偏好前者,不餓時才會選擇後者。
在焦傳金看來,他認為烏賊在飢餓時偏好高風險、高報酬的攝食策略,與人類在飢餓狀態下的選擇行為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