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颱風論壇|令台灣人聞之色變2大颱風:不只創罕見降雨紀錄,更造成滅村悲劇

    2020-12-20 09:52 / 作者 吳亭頤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災情過後,我們學到什麼?改變了什麼?




    颱風,是每年台灣夏秋季時必經的考驗之一,颱風往往不只帶來風雨,更會帶來一系列複合型的災害,好比土石流、暴潮等等。過去這十年,許多颱風從台灣經過,而它們給台灣帶來了哪些災害?而在災害過後,我們身為台灣的居民是否學到了些什麼,甚至做出具體的應變措施,讓悲劇不再輕易重演?



    現在,就讓我們回顧近期幾年,讓台灣損失慘重的兩個颱風。



    1. 2009年莫拉克颱風



    對於我們這世代的台灣人,講起颱風災害,首先要提的一定是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尤其西南部的居民們更是聞之色變。莫拉克在影響台灣期間創下許多降雨量紀錄,當中包括單一颱風單日最大降雨量及連續二日最大降雨量均由莫拉克颱風侵臺期間創下,分別為尾寮山1402毫米(8月8日)及2146.5毫米(8月7-8日)。



    莫拉克颱風短短一兩天內的累積雨量就追平了台灣年平均雨量,當中更有超過十個縣市的測站,在颱風影響期間最大累積雨量,超過一千毫米,此種等級的降雨相當罕見。



    莫拉克颱風影響台灣期間,移動速度緩慢,並在颱風逐漸西移離開台灣時,引進西南氣流,在台灣地形的舉升下激發滯留性旺盛對流雲系,進而產生了驚人的雨量。



    莫拉克提升了許多人對於複合性災害的意識,它不僅帶來風雨,在短時間內降下大量雨水,更造成土石鬆軟,進一步導致山洪爆發,而有駭人聽聞的高雄小林村滅村事件



    我們必須意識到不是只有強烈颱風才會帶來嚴重災情。就颱風強度定義而言,莫拉克颱風只是個中度颱風,但它所造成的損失,卻是數十年來的強烈颱風無一能及的。因此只要是影響台灣的颱風,我們就應嚴肅看待它,而不是因為颱風強度沒那麼強,就掉以輕心。



    莫拉克離開之後,政府也推動災害防救法修法,包括推動地方災害防救自治體制、設立災害防救辦公室、設置異地備援應變中心、國軍主動救災機制、復原重建援助措施、訂定假訊息罰責。





    莫拉克颱風(圖片來源/NASA)



    2. 2015年蘇迪勒颱風



    若是提到近五年來讓台灣北部居民最有感的颱風,絕對不能不提蘇迪勒颱風。蘇迪勒在接近台灣時,最大風力其實已經略有減弱,但其廣大的暴風半徑,仍然為台灣北部地區帶來持久且強勁的風勢。蘇迪勒颱風影響期間,台北測站觀測到十三級的強陣風,是台北測站自1996年賀伯颱風以來觀測到最強的風勢,更打破板橋、馬祖以及梧棲測站設站以來的最大陣風紀錄。在強風影響之下,蘇迪勒造成了許多地方電力供給中斷的問題,最嚴重的時刻,全台更有四百多萬戶停電。



    除了風力造成的影響,蘇迪勒颱風在短時間內降下的大豪雨,造成集水區崩塌以及邊坡的泥沙沖蝕,進而導致大台北地區的原水濁度飆升,淨水廠處理不及,許多居民家中水龍頭流出黃水,使得主管機關不得不緊急停水因應。



    有了過往颱風的經驗,及政府機關提前預警下,許多山區居民得以提早撤離,倖免於難。然而在颱風過後,我們卻發現,蘇迪勒颱風在北部山區造成的災害超出經驗值。許多不是位處土石流預警的地區,卻也發生了土石流的災情。





    蘇迪勒颱風(圖片來源/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臉書)



    不同的颱風,就像是一部新的教材,讓我們對台灣這塊土地認識更多,讓我們對颱風帶來不同面向的災害有更深的體認,也讓我們知道我們對於災害預警的不足之處。



    這兩個颱風帶來的災情,使它們的名字深深烙印在台灣人的腦海裡。或許其它颱風的影響遠遠不及這兩個颱風為我們台灣帶來的,但我們仍然必須從不同的颱風,不同的情況下,學習並記取教訓,才能夠避免相同的災害一再發生。



    自短期來看,許多天然災害的教訓下,政府及民間做出一系列看似成功減少傷亡及災害的因應措施,然而在氣候變遷的不確定性下,難保此等颱風帶來的複合型災害常態化,並超越我們從歷史災害中汲取的經驗值。面對未知的災害,我們是否還能做出更佳應變措施?甚至從根本解決天災帶來的傷害?這是我們這代人須共同面對的嚴肅問題。如果我們等閒視之,在慶幸災防做得好的同時,更嚴重的災害只會再度地找上我們!



    作者: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本文為合作專欄)



    更多太報報導



    有「護國神山」之稱的中央山脈,真的護國嗎?

    「世界最大的海龜」革龜死於雲林,身旁堆滿塑膠:直到死後,牠們終於不用吃塑膠



     


    吳亭頤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