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淘寶台灣退出,實際上對台灣未必有利?

    2020-10-19 16:17 / 作者 洪采姍

    由英商克雷達投資的淘寶台灣在今年八月被判定是中資,限期六個月內改善,並於十月發出聲明於年底「退出」台灣市場。






    為何將淘寶台灣判定為中資?經濟部投審會給的理由是:阿里巴巴對英商克雷達在技術上及公司上具有實質掌控能力。同樣的狀況經濟部則認為蝦皮購物沒問題,儘管其說詞漏洞頗多,但蝦皮購物適法性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最終,淘寶台灣一紙聲明,宣布年底結束營運。

    淘寶台灣遭判定為中資,將結束營運。(圖片來源/Facebook)

    三度叩關失敗,淘寶台灣黯然退場

    合計本次淘寶台灣撤出,已經是淘寶三度撤出台灣市場,包含2008年以新加坡商登台、2013年以港商登台以及去年以英商克雷達身分來台設立,均因中資問題而宣告失敗。



    與前兩次不同,2018年由英商克雷達設立的「淘寶台灣」,仿照的是「蝦皮模式」,如同泰國蝦皮、台灣蝦皮彼此無法互通一樣,淘寶台灣是一個獨立電商平台,提供台灣人C2C、B2B2C的開店模式。



    此外,也帶來一個獨特創新的模式「跨境供銷(淘寶小舖)」,標榜經營者不必囤貨,開店銷售後直接由供應商發貨,這提供了許多具有流量而沒有商品的人可以簡單切入電商,如網紅、團媽等等。



    相較下,在蝦皮或露天經營商品,只能依靠「淘寶批貨、台灣銷售」的模式,往往必須先批貨放在自家或倉庫才能銷售。雖然跨境供銷這個模式仍有瑕疵,但不失為一個創新模式。

    淘寶台灣退出,對台灣是好是壞?

    對電商平台而言,台灣兩大本土電商業者PChome與momo,主要營收來源為B2C業務,較不受到影響。此外,根據Similarweb資料顯示淘寶台灣在台灣的流量僅約90萬(相較下蝦皮約5,000萬、露天約3,000萬),淘寶台灣退出對於台灣電商影響並不顯著。



    那誰將受益?我認為貼牌業者與選品業者將從淘寶台灣退出之中受益。「貼牌業者」指將中國商品貼上自身品牌銷售、選品業者則是從阿里巴巴、淘寶平台挑選商品在台高價銷售,原本這類族群將容易受到淘寶台灣的直接影響,退出後影響則較小,仍然可以透過過往「淘寶下單台灣銷售」的模式繼續營利。



    但是對台灣的自有品牌及流量主(泛指網紅團媽等具有流量者)而言,則是不利的消息。流量主原本可藉由跨境供銷的模式迅速切入電商市場。自有品牌業者原本可享受淘寶台灣所帶來行銷資源搶賺紅利。此外,阿里巴巴除了淘寶之外,尚有東南亞的Lazada,在東南亞電商市場與蝦皮分庭抗禮。



    蝦皮與PChome都陸續推出東南亞跨境業務,若淘寶台灣在台灣經營有成,本來也有機會與Lazada和中國淘寶整合,協助台灣業者銷售到中國與東南亞。不過這些機會隨著淘寶台灣退出而消失。

    蝦皮、PChome陸續推出東南亞跨境業務。(示意圖來源/Unsplash)

    跨境問題沒有解決

    淘寶與愛奇藝退出,對台灣人而言有差嗎?實際上沒有,想看愛奇藝的仍然可以去看、想買淘寶貨的仍然可以去買,但台灣政府少了稅收、消費者少了在地業者的保障以及少了外來業者拿資本投資台灣的機會還有工作機會。對台灣來說可以說是贏了面子、輸了裡子。



    淘寶台灣是被認定中資而違規退出,過去台灣曾有Uber司機爭議、Facebook廣告費繳稅議題,都陸續在法規內解決。台灣政府對於外來的商業模式應有一套輔導合法的機制,讓外來業者有更多的資源可以投入在台灣,才是真正的有利於台灣產業。

    更多太報報導

    淘寶會掏空台灣嗎?其實跨境供銷早就來台已久

    公共電視的爭議,到底是吵什麼?




    ↑加入太報Telegram頻道↑

     接收第一手消息


    洪采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